第157章
样,别说是自己的婚姻大事,就连他中午吃什么,晚上睡在谁的屋都不是他自个儿能做主的。 再看这小夫妻两人之间的感情,就更觉得难能可贵了。 他没说话,吴锡元自然也不敢吭声,就跪在地上等着皇上发落。 许久,才听到坐在上首的景孝帝说道:“赵昌平,传朕旨意,请定国公和他家二弟一同进宫见朕!” 赵佑天这会儿早就被人抬回了家里,他心里忐忑极了。 即使瘸了一条腿,躺在床上也无法阻止他虔诚的抱佛脚。 “菩萨保佑,菩萨保佑,保佑那姓吴的见不到皇上!” 然而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菩萨也不会保佑他这种坏人的,很快就听说宫里来人了,叫走了他大伯父和他爹。 这…… 他翻了个白眼,差点吓得晕过去。 他爹打他手下从来不留情,但到底他是他爹的亲儿子,也不至于给打坏了。 但他大伯父却不一样,赵佑国是他亲儿子都能被他给丢到军营里去,更何况他这种隔房兄弟的儿子了。 定国公赵煜听闻皇上要见他跟他二弟,心中十分疑惑,最近没有什么大事,皇上为了自个儿能好生休养,连奏折都送去给燕王批了,怎的又忽然要见他? 不对,还要见他二弟? 皇上不会无缘无故要见他们兄弟两个的,莫非是二房那边儿闯祸了? 这倒不是没可能,二房的赵佑天名字起得响亮,却不干什么好事儿。 “来人,去把赵林给我叫来。” 他二弟赵林一听自个儿大哥叫,不敢怠慢就立刻跑来了书房。 赵林生的有些胖,等跑到书房早已经满头大汗。 他气喘吁吁地从怀里掏出帕子,将额头上的汗擦了擦,才问道:“大哥,您喊我来是为何事?” 赵煜看着他,“我还想问你呢!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皇上忽然召见我们!” “皇上!”赵林眼睛瞪的大大的,一脸的不可思议。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皇上几回,谁家都有几个拎不起来的,他家就是他,他心里清楚。 第647章 做主 大树底下好乘凉,谁都知道,他自个儿不行,有大哥顶着也能过的舒坦。 这些年他大哥在外头干大事儿,他就吃喝玩乐,小日子过得可滋润着呢! 皇上怎么可能会忽然想起他这号人物?简直不可思议。 “皇上见我们作甚?”他满脸疑惑地问道。 赵煜站在案几前,双手背在身后,听了他这话冷哼了一声,“哼!这话你怕是应当问问你家佑天。” 赵林瞳孔一缩,他自个儿也觉得有可能。 这小子是有些太过无法无天了,或许还真是他惹了什么麻烦呢? 他一把拉开门,对着门外候着的小厮喊道:“去把三少爷喊过来!” 小厮却面露为难,赵林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让你去喊人你就去!在这儿挤眉弄眼的作甚?!” 小厮说道:“二老爷,不是奴才不去喊人,实在是三少爷怕是来不了了。” 赵林眸子一眯,“为何?!” “三少爷今日跟几位少爷去蹴鞠,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 一听说他摔断了腿,赵林还松了一口气,转过头又看向了自己大哥。 “大哥,应当不是佑天的事儿,他腿都断了,还能惹出什么祸?” 小厮张了张嘴,欲言又止,赵林看到了就问他,“怎的?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国公爷,二老爷,三少爷要强抢民妇,人家去告御状去了。” “什么!” “什么?!” 兄弟二人异口同声地道。 去告御状的到底是什么人?皇上居然见了? 平民百姓要告御状,那可是要滚钉板的,完了还要笞五十,这么一番折腾下来,还能留得下小命? 那小厮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就没有隐瞒,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少爷要抢的那人根本不是普通的民妇,那是新科状元吴锡元的发妻!那位吴大人才被皇上钦点了翰林院修撰,根本不用滚钉板,直接递了帖子进去,皇上就见了。” 定国公赵煜的脸已经黑成了一团,赵林满面愁容地转过头看向了他,“大……大哥,咱们怎么办啊?” 赵煜此刻恨不得找根棍将这父子二人一同打死算了,省得败坏他们府上的名声。 “怎么办?!现在想起来问老子了?当初但凡你在教养儿子上头稍稍用点心,哪儿会有今日?!” 赵林被他一通骂,却根本不敢说话,等他骂完了,才说道:“大哥,您先消消气,等咱们回来了,您想要怎么收拾那小子都成,咱们如今当务之急还是得去见皇上啊!” 赵煜也知道不能让皇上等着,不然皇上的怒气越来越盛,恐怕直接给他们府上降爵都有可能。 “换衣服,先去进宫面圣。” 皇上让人拿了棋盘过来,跟吴锡元一同下了几局棋,心里对这个年轻人就越发满意了。 他跟那么多人下棋,大多数人都让着他,少数人赢他。可这小子跟他下了这么久,虽然也在让他,但却也让他尽兴了。 一直等到定国公两兄弟到了,皇上这才收了手,“去,将他们叫进来。” 赵昌平亲自出去将赵煜他们两兄弟叫了进来,两人一进门连头都不敢抬,就直接跪下磕了个头,“臣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 景孝帝冷笑一声,“有你们这样的好臣子,还万福金安?” 赵煜再次磕了个头,“皇上息怒。” 景孝帝才又接着说道:“想必你们已经知道是什么事了吧?” 赵林低着头跟在赵煜身后,赵煜回答道:“臣等回府之后,定当严惩!” 景孝帝看着他们,“哦?你要怎么罚他?” “让他去吴府负荆请罪!” 景孝帝又道:“若是朕没有记错的话,你们家老三摔断了腿吧?又当如何去?” 赵煜咬着牙道:“爬也得让他爬着去!亲自给吴夫人磕头认错!” 景孝帝侧过脸看了一眼吴锡元,见他面儿上看不出喜怒,心中又高看了他几分。 怪不得从前苏庄和王启英对他的评价如此高,如今看来确实名不虚传。 他知道今儿这事儿定国公一房实际上是被牵连的,但大家族就是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只是磕头认错还不行,赵佑天在家禁足一年,从此不得入仕!赵林教子不严,罚俸一年!定国公不能约束门庭,罚俸三个月!” 皇上这话一出,定国公反而松了口气,便是皇上不说他赵佑天都别想着再出去!至于入仕,那更是想都别想,就他那样的出去得罪上几个人,怕是他们连怎么死都不知道。至于罚俸,不过是点身外之物,无伤大雅。 他磕了个头,“臣!领旨!谢主隆恩!” 这事儿虽说处罚得并不是很重,但毕竟也是皇上亲自下了圣旨的,就代表了皇上的态度。 这预示着皇上为了新科状元打了定国公府上的脸,今后谁再想动吴锡元或者找他媳妇儿的麻烦,那可得仔细掂量掂量了。 “你二人退下吧!” 景孝帝看着他们走了,才转而看向了立在他身侧的吴锡元,问道:“朕如此罚他们,你可满意?” 吴锡元连忙就要跪下谢恩,却被景孝帝阻止了,“不过是问你句话,莫要跪了。” 吴锡元这才只是行了一礼,“皇上能替臣做主,臣深表涕零。皇上的大恩大德臣无以为报,自当好好做官,为皇上分忧!” 景孝帝满意地点头,“有你这话朕就满足了。今日这事儿确实是你夫人受了委屈,但定国公府上这些年为了咱们大夏朝鞠躬尽瘁,定国公世子如今还在河西走廊镇守边疆。朕也不能因着那一颗老鼠屎委屈了整个定国公府。” 吴锡元心里清楚,大夏地域辽阔,其中同西域接壤的地界尤为广泛。 大夏的百姓们如今能安居乐业,便是这些武将们镇守边关的功劳。 他要的也不过就是皇上的态度,倒是也没想着让定国公府上伤筋动骨。 至少……经过此次,他媳妇儿那厚重的刘海就可以梳起来了。 第648章 叮嘱 吴锡元从皇宫出来之后,远远地就看到了等在门口的王家马车。 与马车一起的,还有马车边儿上急的团团转的苏九月。 许是见到他出来了,苏九月急忙朝着他跑了过去,也顾不上此时就在宫门口,一把抱住了他,“锡元,没事儿吧?” 吴锡元笑着用下巴在她的肩膀上蹭了蹭,对着她说道:“我没事的,咱们回去再说,再不回该宵禁了。” 苏九月这才嗯了一声,跟着他朝着马车边儿上走去。 王启英见着他们夫妻两人过来了,将吴锡元打量了一番,看着他精气神都十分不错,再加上他已经得知皇上方才召见了定国公兄弟二人。 因此他心中清楚,皇上应当是替他们两口子做主了。 “恭喜啊,估摸着这回赵佑天那小子得扒层皮了。”王启英笑着说道。 吴锡元唇角一勾,他觉得也是,按着方才定国公脸黑的程度来看,扒层皮都是轻的了。 “多谢义兄帮我照看九月。” 他说的郑重,王启英却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我自己个儿的妹子,照看一下是分内的事儿,当不得你如此正经儿八百的道谢。” 说着他又看了一眼天色,“走吧,快要宵禁了,坐我的马车回去。” 这回吴锡元和苏九月也都没有拒绝他的好意,上了马车,朝着他们的家里走去。 王启英带来的几个丫鬟已经将院子收拾整齐了,苏九月一进家门看着焕然一新的模样,有些惊讶地看向了吴锡元,“夫君,咱们家里也来了田螺姑娘吗?” 吴锡元笑了笑,“哪儿是什么田螺姑娘,是义兄让府上的丫鬟过来收拾的。” 苏九月又看向了王启英,王启英急忙替吴锡元邀功,“我来的时候都什么时辰了,这屋子一大半可都是你夫君自个儿收拾的,我来的时候他还在院子里晒被褥呢!” 苏九月转过头看向了吴锡元,吴锡元不好意思地道:“左右有三日安家的假期,能做一些就做一些,这样日后你就可以少做一些了。” 王启英看着这小夫妻两人互诉衷肠,总觉得自己像是个多余的。 便摆了摆手,“时候不早了,我便先回了。” 苏九月急忙和吴锡元跟上去送他,一直走到了门外,王启英才又说了一句,“妹子啊,最近这阵子哥哥我就在京城,你若是遇上什么难事儿只管来找我,千万不能委屈了自个儿。” 苏九月笑着领了他这份情,“多谢兄长,我记下了。” 夫妻两人看着那绛色的马车渐渐驶出了巷子口,不见了踪影,才相携转身回了自家院子。 夜幕降临,小院子也逐渐暗了下来。 苏九月点了盏灯,便举着灯去了厨房,“我去给咱们煮点面条,先填饱肚子。” 吴锡元一个人在屋子里也怪无趣的,就跟在苏九月的身后一起去了厨房。 “你先和面,我生火烧水。” 两人各忙各的,也不耽搁说话,苏九月问吴锡元,“锡元,皇上今儿没责怪你吧?” 她虽然没做过官,但是也知道,底下的人惯是会看人下菜的。 若是今儿皇上责备了锡元,明日锡元去当差估摸着也不会那么顺当了。 吴锡元看着火着起来了,便扔了一大块柴火进去。 听了苏九月这话,他抬头冲着她一笑,“媳妇儿,你就别操心了。皇上又不是昏君,今儿明明是咱们受了欺负,他老人家又怎会责怪我?那岂不是是非不分了嘛?” 苏九月揉面的动作一顿,侧过脸看他,满脸都是不赞同,“夫君,怡姐儿说了,来了京城说话要注意着些。” 吴锡元瞧着他媳妇儿一脸认真的模样,没忍住笑出了声,“在外头我自然不会说的,这不是在家跟我媳妇儿说私房话呢嘛!外头又没人偷听着。” 苏九月皱了皱鼻子,“戏文里都唱了,隔墙有耳,你还是得注意着些。” 吴锡元知道她也是为了自己好,也没再逗她,“我记下了,都听媳妇儿的。” 苏九月这才点了点头,问他:“水开了吗?” “马上了,开了我喊你。” …… 等吃过饭,收拾了厨房,两人才回到屋子里正儿八经说起了今日发生的事儿。 “皇上罚了定国公三个月的俸禄,赵佑天他爹罚俸一年,至于赵佑天自个儿一年都不许出门。” 苏九月听了却皱了皱鼻子,“不让赵佑天出门就行了,怎的作甚还罚了定国公?” 她来京城有些时候了,听着太医署里那些医女们讲了,大夏朝的安定跟定国公府上有着莫大的关系。 从大夏朝建朝开始,每一位定国公都会去镇守边关,这才给他们府上赢来了这世袭的爵位。 那赵佑天是赵家二房的三子,虽说同世子爷一般大,但兄弟两人的性子却截然不同。 一个是京城里家家户户都想要的乘龙快婿,一个则是人人看到都头疼的纨绔子弟。 吴锡元一看她这样子,就知道她应当是替定国公不值,便解释了一句。 “那赵佑天犯了错,看似跟定国公没甚关系。可他出门在外,大家不也都是看在他是定国公府上的三公子才惧怕他的?如今他犯了错,他的家里人自然也少不了一个管教不严的名声。皇上罚了定国公三个月俸禄也是看在定国公府上立功无数的份儿上,不然仅仅是这一个罪名,可能就要失了圣心了。” 吴锡元先前儿说的这些大道理,苏九月也算是听明白了。赵佑天借着定国公府的名号在外头作威作福,定国公府就要替他善后。 “回头可得跟咱们家人说说,万万不能借着你的名头在外头胡来,不然你岂不是也得受这起子委屈了?”苏九月说的十分郑重。 吴锡元见着她时时刻刻都能想到自己,心里也是一阵失笑。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呢? “你说得对,我会叮嘱家里人的。”吴锡元说道。 苏九月也跟着道:“不行,我也得跟我娘家写封信,好生说说这事儿。” 第649章 京中来信 夏杨村 一大早上的,刘翠花正在给自家两个儿媳妇和孩子们煲鸡汤。 如今老二家也生产了,是个男娃娃,他们老吴家可算是有后了。 再加上如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给家里人弄点好吃的补补身子也是正常。 前几日官府敲锣打鼓的来送喜报,十里八村的都知道他们家锡元被点了状元。 别说他们小小的夏杨村了,便是整个清水县,还是头一次出状元的。 镇子上的几个员外给家里送了许多东西和婢女,她可不敢要。 都活了半辈子了,她可不是那种只想着占便宜的憨憨,人家的东西是这样好收的?回头人家求上门让她儿子帮着办事儿可咋办? 她们家中清贫,儿子能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家里给他帮不上什么忙,可万万不能拖了他的后腿。 她的头发被一根银簪子挽了起来,这银簪子还是先前儿九月给她打的。 只是那时候她觉着自己一个乡村老妇戴个银簪子未免有些太招摇了些,可如今不一样了,她儿子那样有出息,她不过是戴个银簪子怎么了?! 便是戴上十个八个的,旁人见了也只有夸她的份儿。 给锅里丢进去几个八角茴香,香味儿顿时就四溢了开来。 这时,门口正好传来了一声,“家里有人在吗?!这么香啊!” 刘翠花听着声音不是很耳熟,便擦了擦手,从厨房走出去看了一眼。 门口站着的是个从未见过的人,身上穿的衣裳瞧着也像是官家的衣裳。 “有人!有人!” 刘翠花的脸上露出了笑颜,迈着小碎步,朝着门口快走了两步,“您这是……找谁的?” 衙役将手上的信递给了她,“老人家,我是驿站当差的,这是您的信。” 一听说是给她的信,刘翠花顿时笑得就合不拢嘴,连忙朝着屋子里喊道:“老大家的!老二家的!你们快出来!锡元来信了!” 家中的男人都下地干活了,只剩下女人们和几个孩子。 陈招娣和田秀娘两人原本正在屋子里做绣活,一听到她娘的声音,就立刻丢下手中的活儿利索的下了炕。 他们家老三是全家最有出息的,这次送回来的信指不定又有什么好消息呢! 看着几个女人围了过来,这衙役也有些拘谨,放下信就要走人。 “大娘,信我也送到了,就先回去交差了。” 他才刚转过身,就被刘翠花叫住,“差爷,您等等啊,我们一家不认字的,能不能劳驾您帮着念一下?” 他们当差的经常要帮人读信,因此他也确实识得几个字,便将吴锡元送来的信念给她们听。 “你是说我儿当官了?!”刘翠花十分高兴。 衙役点了点头,指了指信,“信上是这么说的,翰林院修撰。” “我儿可真有出息啊!” 那衙役将信封里取出来的银票一并递给了刘翠花,“大娘,这是您儿子给您的银票,您且收好了。” “这银票……不就是张纸吗?” 刘翠花还是头一次见银票,那衙役又苦口婆心的给她解释了一遍,她这才明白了过来。 “你是说拿着这银票去钱庄就能取出银子来?” “对!整个大夏朝的任何地方都能取。” “那这可真是太方便了!” …… 将衙役送走,刘翠花才急忙对着桃儿说道:“桃儿,你去将你爷爷他们叫回来,就说你三叔来信了!” 桃儿应了一声,兔子似的朝着外头蹦了出去。 没多大一会儿,吴家父子三个就从外头跑了进来。 才刚一进门,连头上的汗都顾不上擦,吴传就冲着刘翠花问道:“老三来信了?” 刘翠花将一直捏在手上的信塞进了他的手里,吴传激动地打开信,看了半天又还给了她,“这……这信上写了啥?我也不认识啊?” 刘翠花哈哈笑了起来,“瞧你看得认真,我还当你背着我认字了呢!这信上写着锡元当了官,翰林院……什么来着?老二家的?” 她看向了田秀娘,田秀娘笑着补充道:“是翰林院修撰!京官!” 刘翠花这才又接着说道:“对,翰林院修撰。锡元说他和九丫在京城置办了个小院子,让你去享清福呢!” 吴传高兴地不行,“老大、老二!明儿去买几刀纸钱,咱们去给你爷上个坟。” “欸!”大成二成齐声应了下来。 刘翠花见着他们都知道了,便在屋子里坐不住了,“不行,我得去串个门子去,这样的大喜事不能咱们一家乐呵啊!” 家里人都知道她这是要去显摆了,可她自个儿的儿子有了出息,还能不让人显摆了? 刘翠花摘了围裙就朝着外头走,边走边说道:“鸡汤我炖在锅里了,待会儿你们自个儿去舀着喝。” 才走两步,她忽然就想了起来,“对了,亲家估摸着还不知道这事儿哩!老大,待会儿你辛苦跑一趟,去给九月她爹娘也送个信儿,让他们家也跟着乐呵乐呵。” 见着大成应了下来,她这才兴奋地出了门。 苏大牛如今在镇子上也站稳了脚,生意虽然算不上红火,但养家糊口也没什么问题。 陈百灵也没闲着,每日发了些豆芽去街口卖,也能给家里补贴些零花钱。 这才过去没几个月,夫妻俩也都小有积蓄了。 大成来的时候,苏大牛才刚送走了个客人。 见着是大成来了,便将他请了进去,“大成来了啊!走,屋里坐!” 大成跟着他进了后院,看着院子里晾着的干干净净的衣裳,在院子的一角还养了些花花草草的。 刚一进屋,陈百灵就端了茶水进来,“大老远的过来,喝口水歇一歇。” 大成道了声谢,在凳子上坐了下来,苏大牛才说道:“听说你们铺子的生意极好了,你们兄弟俩是打算在后山养鸡?” 大成点了点头,“后山的地便宜,鸡也用不着专门喂,在山上跑了一跑就饱了。” 苏大牛也很赞同,“这法子确实不错,还是你们年轻人有想法。今儿你来,可是九月有信了?” 第650章 我不去 大成嗯了一声,又急忙摇了摇头,“不是您女儿来信了,是您女婿,他来信说皇上给他封了官,今后应当是要留京了。” 苏大牛闻言也一脸兴奋,“他们两口子就要留京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天子脚下啊!” 大成也十分羡慕,一开始还有些后悔当初爹娘让他们三兄弟读书,他当初也用点功就好了。 但后来他也想开了,虽说他们是一母同胞,但这人跟人确实是不一样的。他这脑子根本就比不上锡元,当初学堂里那么多学子,最后考中的不也只有锡元一个? 有些事是羡慕不来的,他们如今的日子跟从前相比已经好了许多。家里的娃娃也能四季换新衣裳,平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肉,如今已经成了寻常菜,他已经很满足了。 如今他兄弟做了官,还要接他爹娘去京里,日子定然会越过越好的。 “正是,这是您女婿让人捎回来的,我娘让给您送过来,说是孝敬您的。”他将两块银子递给了苏大牛。 这银子是他娘自个儿出的,原本家里人还有些不大情愿。可是她娘说了,人家女儿在京城里帮着他们照顾老三,便是给老丈人些银子怎么了?再说不还有锡元让人捎回来的银票呢嘛?! 大伙儿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这才勉勉强强地应了下来。 苏大牛一看他手里的银子,连忙拒绝道:“不不不,这我们可不能要,留着孝敬你爹娘吧!你们家帮我们的已经够多了。” 大成是个老实的,他娘交代的事儿他定然给办的妥妥帖帖的。 见他说不要,那哪儿成啊?他急忙将手上的银子塞进苏大牛怀里,义正言辞地道:“不行,您可不能不要,这是我娘交代的,您若是不收下,回去我娘该收拾我了。” 苏大牛无法,只好将银子收下,转而对着一旁的陈百灵说道:“你先前儿不是给亲家家里那俩娃娃做了身小衣裳吗?去找出来让大成给带回去。” 陈百灵应了一声,跑去里屋将自己做的衣裳给找了出来,仔细用小包袱包好,才走了出去。 “先前儿买了块天香绢,摸着手感甚是柔软,想着正适合小孩子,就给孩子们做了两身。”说着她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不晓得孩子多大了,就稍稍做的大了一些,若是尺寸不合适,还得劳烦亲家给孩子们改改。” 说着她就将小包袱放在了桌子上,大成取了过来,“那我便替家里的两个小的谢谢亲家了。” 陈百灵摆了摆手,“这有甚好道谢的,不过是举手之劳,左右我闲着也是闲着。” 说完她便起身朝着屋子外头走,一边走还一边说道:“既然来了少不得要在家里吃顿饭,你先坐,我去做饭去。” 苏大牛也是如此说,大成原本不想麻烦他们,见他们两口子如此盛情,这才应了下来。 苏大牛又问了他铺子的事儿,吴家的鸡蛋和鸡都是卖得最好的。 也不知道他家的鸡到底是怎么养的,不仅比别家大一圈儿,就连毛发都比旁人家的鲜亮许多,阳光底下泛着光,一盆水都浇不透。 不过吴家的鸡和蛋都进了有钱人家的厨房,等闲人家可舍不得买。 倒是他家亲家实在够意思,每隔一段时间就给他们家里送只鸡过来,家里的几个孩子吃食上跟得上了,一个个的身量都窜了一窜。 苏大牛时常想,若是从前九月在家的时候,家里日子也过成这样,那孩子也不至于吃那么多苦了。 不过也好,现在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 刘翠花在外头显摆了一天,从村头到村尾无人不知她儿子做了京官,都来恭喜她。 她红光满面地回了家,吴传见着她回来了,才放下烟袋锅子问道:“显摆完了?” 刘翠花笑呵呵地道:“那可不,人人如今都知道咱儿子有出息了!” 吴传无奈地摇了摇头,又问她,“那你是咋想的?” 刘翠花走到桌子边儿上,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灌进了肚子里,才问他,“什么咋想的?我要想啥?” “老三不是让咱们上京城么?” 刘翠花在桌子边儿坐下,“我不去。” 吴传听了一愣,显然也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就问道:“你不去京城显摆了?” 刘翠花笑了笑,“京城里有什么好显摆的,都没人认识咱。再说了,儿子才刚做了官,在那边儿还没站稳脚,咱们急急忙忙地过去,还得多两个人开销,过去作甚?老大老二的孩子们还小,如今又要养鸡又要下地干活的,咱们一走也没人帮着带孩子。” 她这样一说,吴传也笑了,“我也正想说哩,我如今还年轻还能干两年活,真让我去了京城,也没地种,出门也没认识的人,还真不如就在家里待着算了。” 夫妻两人达成了共识,“回头给锡元他们去个信儿,就说咱们先不过去。等回头七老八十了,再去京城里看看,倒也不是不行,如今让他们俩先在那边儿待着吧!不是说九月在那边儿的太医署里谋了个什么职位么?也让她好好干,回头我儿媳妇混个什么官职,我老婆子又能出去显摆一圈儿了。” 他们两人商议妥当之后,便在下午吃饭的时候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媳。 老大老二听了都十分惊讶,田秀娘更是瞪大了眼睛直接问道:“爹、娘,你们不去了?老三不是特意写信让你们过去的吗?” 刘翠花看了她一眼,“当然不能去了,怎的?你想我走?你不指着我帮你带娃娃了?我若是走了,这几个娃娃你们自个儿带不得愁死啊?” 田秀娘讪讪一笑,她其实从得了老三的信儿就开始愁了,没想到被她婆婆一眼看穿。 “您不走自然是好的,儿媳这不是奇怪么,好端端的去京里享福您不去,还留在家里帮我们带娃娃。” 刘翠花咧嘴一笑,“我跟你爹就不是那能享福的命,还是在咱们这山沟沟里自在,等日后干不动了再说。” 第651章 祭天 一旁的陈招娣也难得说道:“二弟妹,你甭看娘如今这样说,等到老三有了娃娃,都不用催的,她老人家保准跑的比谁都快。” 刘翠花哈哈大笑了起来,“那是自然,九丫如今年岁还小,生娃娃太过凶险。等过几年再要娃娃,到时候你们的娃娃也都大了。大的带小的,我就好腾出手去帮着九丫带娃娃了。” 家里人听了都跟着笑,田秀娘更是说道:“原先九丫刚来咱们家的时候,瘦得跟个豆芽菜似的,如今倒是好了,人也圆润了起来。我都觉得她嫁到咱们家许久了,今儿娘一提,我才想起来,九丫还是个小娃娃哩!” “可不是嘛,明年才及笄吧?不行,明年咱们也得上京里一趟,及笄可是个大事儿!” “成,到时候将咱们养的鸡给九丫带两只过去,给她也补补身子。要说起来,那太岁还是九丫捡回来的呢!” …… 一家人有说有笑的,隔天就让人给京城的吴锡元两口子捎了信儿过去,还顺带将吴锡元让人带回来的银票又给他们带了回去。 走驿站可比平素捎信快许多,即使这样,吴锡元收到信也已经是十日之后了。 信中爹娘说了来京城帮不上他们什么忙,反而要多两张嘴,倒不如在家里帮着大哥二哥带带孩子。又说他们在京里落脚不容易,把银票原封不动的给他们捎回来了,甚至还比他给的多了两张。 吴锡元将银票摊在桌子上,和苏九月两人面面相觑。 “娘……他们不来啊……”苏九月看起来有些失望,“我
相关推荐:
狂野总统
归宿(H)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沦陷的蓝调[SP 1V1]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媚姑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宣言(肉)
祸国妖姬
左拥右抱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