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了,也不差这一两个月的。 旋即说道:“那你便去种吧,种不种得出来暂且不说,试试总是没错的。对了,黄太医有没有说没药引子怎么办?” “说是先按着之前的方子吃,我这次抓的三十副药都是以前的方子,等咱们找到蒜苗再去抓新药也不迟。”苏九月如实说道。 从刘翠花的屋子里出来,苏九月又拿着自己买的花椒去了厨房。 第61章 求个偏方 苏九月按照先前儿黄户生的说法将花椒炒热,要全部倒进一个小碗里,然后拿着个帕子盖在上边,这热腾腾的炒花椒再次去了刘翠花的屋子。 “娘!”她叫了一声。 刘翠花没有想到她才刚刚出去没多久就又来了,“怎的?还有事儿?” 苏九月端着小碗走上前去,“您先前儿说您腿脚不方便,我带着锡元去找黄太医的时候,便替您求了个方子。” “方子?” 苏九月嗯了一声,莲步轻移走到了炕边儿。 “黄太医说用炒热的花椒捂在膝盖处,时间长了慢慢就缓解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端着的小碗放在炕头,又伸手将盖在刘翠花身上的被子掀开,露出了她穿着棉裤的腿。 这时她才抬头看了她一眼,询问道:“娘,我帮您把束腿解开?” 刘翠花此时的心中十分妥帖,人家常说女儿是爹娘的小棉袄,偏偏她就只生了三个儿子。前头两个儿媳妇别说当小棉袄了,那就活生生是个裹脚布,恨不得天天让你穿小鞋。 直到今儿她才体会到了生女儿的快乐,她腿脚不方便了这么些年,也没人说替她想个法子。 而她不过才在苏九月面前提了那么一嘴,她就放在心上了。 其他人只会说她偏心,可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的儿媳妇让她又如何能不疼她呢? 她眼眶逐渐有些湿润,只缓缓地点了下头,“嗯。” 苏九月将她腿上缠着的束腿解开,然后将棉裤一点一点挽上去露出膝盖。又贴心地拉过被子,给她将膝盖以下的小腿盖住。 才将自己放在炕头的小碗拿过来,隔着帕子扣在了刘翠花的膝盖上。 “娘,可能有些烫,您稍微忍着些。” 一股热流顺着她的膝盖逐渐传遍全身,让她觉得格外舒坦。 两边儿膝盖都捂了一会儿,碗里的花椒也没了热度,苏九月才帮她放下裤管,重新扎好束腿。 “您可感觉好一些了?” 此时的刘翠花也不知道是心理上的缘故,还是真的起了作用,原本两条腿沉得迈不开步子,现如今也觉得松快了许多。 “也难为你这孩子还惦记着我,娘感觉好些了,你今儿也累了一天了,回去好生歇息吧!” . 种蒜的事儿在刘翠花这儿过了明路,苏九月再没了什么顾忌,就在自己屋里头种了两盆儿。 转眼七八天时间过去,苏九月的蒜还真的发了芽,她开心地把这事儿说给刘翠花听。 刘翠花也没想到居然还真叫她种出来了,正想夸两句,就听到田秀娘站在院子里阴阳怪气地指桑骂槐。 “家里的柴火近些日子用得是越发的快了,一天天儿的烧那么多也不怕捂出痱子!真那么怕冷,出来跑两圈儿不好?敢情不是你去背柴火,真不是个过日子料!” 她虽然没有明着骂苏九月,但家里人都知道她在说谁。 苏九月低着头,两只手放在胸前默默地抠着指甲。 刘翠花当下就想出去替她辩解两句,却不曾想她才刚走一步,就被苏九月扯住了衣袖。 第62章 我还不是心疼你 “娘!二嫂说得对,是我太费柴火了,那些柴火都是大哥和二哥辛苦背回来的,明天我跟着他们去背柴去。下雪天的,我在家里左右也没事做,多少也出些力气。” 刘翠花立刻打断了她的话,“家里有男人,这些活哪儿需要女人去干?你别往心里头去,看娘怎么收拾这个搅家精!” 语毕,她便直接掀开厚厚的门帘走了出去,对着院子里田秀娘喊道,“你在这儿嚷嚷啥子呢?一天到晚就你声多。” 田秀娘现在觉得老三家的实在心机,一天有事儿没事儿就往正屋去,也不知道她都给婆婆灌了什么迷魂汤。若是以往她跟大嫂这么用柴火,她婆婆能站在院子里骂上个三天三夜。 可如今换了老三家的,她愣是当没看见似的。 田秀娘憋着一肚子气,这会儿说什么也要掰扯两句,便说道:“娘!不是我说,现在雪下得大,去山里头打柴也不容易,咱们家里头能省就省着点儿,哪儿能跟三弟妹那样使?就好像这柴火真不要钱似的!” “是我让她烧的,怎的?你还有啥话要说?”刘翠花干脆说道。 田秀娘眼睛越瞪越大,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娘!你可不能这样啊!您这心怎的就偏成这样了?!” 苏九月从小察言观色的本事就一流,如今一看这情形,自己再不出来说两句,怕是真的要闹出矛盾来了。 她连忙上前一步,拉住了田秀娘的衣袖,抢先一步说道:“娘,二嫂,待会儿我去打柴。” 田秀娘见她这么说,眉头一皱,扬着下巴看向了她,“老三家的,我也就搞不明白了,你在屋子里头鼓捣什么呢?怎的那么费柴?” 苏九月站在刘翠花身后,脸上实在有些愧疚,“先前儿给大夫给锡元开的方子里,说用蒜苗做药引子,我便想着看看能不能自己种出来。” 田秀娘抬脚走了过去,作势就想伸手探她的额头,“我瞅瞅你是不是发热了?大冬天的种蒜苗?这不是在糟蹋东西吗?” 这苏九月可不认,她退后一步,躲开了田秀娘的动作,替自己解释道:“二嫂,我好好的,也没糟蹋东西,这几日蒜苗都发芽了,再过些日子就能用了。” 院子里的争吵,屋子里的其他人也听到了,一直闷不吭声的吴大成难得说了一句话,“明日我上山多背点儿柴火回来,你们也别争了。” 吴二成一听大哥表了态,也跟着说道:“既然是为了给老三治病,那我明日也多背些柴火回来就是了。” 说完还瞪了田秀娘一眼,“就你事儿多。” 田秀娘也被他气得不轻,心里头的委屈一上来,转身就跑进了自己屋。 苏九月正想跟过去看看,却被吴二成拦了下来,“你们忙去吧,我去看看她。” 苏九月站在院子里,隐隐约约能听到二房传来的声音。 “好你个吴二成,我事儿多?我是为了谁?下那么大雪,你还要出去打柴?!他们不知道心疼你,我心疼还不成吗?你居然还怪我!!” 吴二成小声劝慰的声音也隐隐约约能听到几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是我错了还不成?你打我两下……” …… 第63章 雪地里躺着个人 苏九月叹了口气,也转身进了屋子。 窗前放着个案几,上边放了笔墨还有些许书籍,都是以前吴锡元用的。 此时的吴锡元正坐在窗前看书,身板挺得笔直,似乎看得很认真。 苏九月就很奇怪,“你认识字吗?” 吴锡元的眉头拧着,眼神也十分复杂。 就见他摇了摇头,语气沉闷地说道:“不认识……” 就在苏九月想调侃他两句的时候,他又闷闷不乐地补充了一句,“可是我觉得我应当是认识的……就是我……想不起来……” 忽然他整个人都不对劲了起来,双手抱着头部,脸色潮红,“头疼……想不起来……我什么都想不起来……” 苏九月吓了一跳,连忙走过去抱住了他,“锡元,你怎么了?你别吓我呀!” 吴锡元还是一直在喊着头疼,苏九月只能抱着他柔声安慰。 “想不起来就别想了,锡元现在就很棒,以前的事情忘了就忘了吧。” …… 过了许久,吴锡元才安静了下来。 苏九月将在炉子上热着药,倒了一碗出来,看着他服下,才给他盖好被子,让他睡了。 她看着自己放在炕头发芽了的蒜苗,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既然屋子里的温度能让蒜苗发芽,那么她如果种些青菜之类的也是可以的吧? 苏九月这么想着,就去放杂物的屋子,找了青菜的种子出来。 不管可行不可行,先试试再说。如果真的可以种出来的话,他们在冬日里也可以有新鲜的蔬菜吃了。 这些日子天天粥和地瓜换着吃,也就偶尔有一顿咸菜下饭。 说起来有些矫情,可是苏九月真的有些吃腻了。 将这一切都忙活好,外边的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村子里的人舍不得点油灯,纷纷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苏九月就起了。 她将锅里的热水烧好,又热了几个饼子,大房和二房才传来了动静。 苏九月独自一人揣了个饼子,又带着麻绳、小锄头和砍刀就出了门,她没打算去太远的林子里,就在附近捡些枯树枝回来吧。 总是用大哥二哥背回来的柴火,大嫂和二嫂心中难免会有意见的。 她原来在娘家的时候也经常上山打柴,她年纪小,砍不动树,基本上都是将别人砍过的树根挖出来,背回去也能烧好一阵子的。 她顺着羊肠小路出了村子,一路上也刨了不少树根,等日头彻底升起来的时候,她已经走出了二里地。 顶着日头干活儿,即使大冬天的,地上的雪还没化完,苏九月还是热出了一头汗。 她从袖袋里掏出帕子,擦拭了下额头的汗,才颠了颠已经沉甸甸的背篓,重新背在背上,朝着前边走去。 只是这次她还没有走多远,就看到前头路边躺着一个人。 苏九月先是有些害怕,可是在心中权衡了片刻,她还是快速走了过去。 那人穿着一件棕色压花长袍,面朝着地面趴在地上,看不出来是多大岁数。 她拢了下衣袍,蹲下身子轻轻推了推这人,可对方也没有丁点儿反应,她心里头顿时慌了。 第64章 这人是黄老爷 费了好大力气将人翻了过来,待看清人脸,苏九月更意外了。 “黄老爷?!” 黄老爷怎么会在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叫了半天,人也没醒,她颤抖着伸出手凑到他的鼻子前,感受着对方微弱的呼吸,这才重重地松了一口气。 真是吓死她了! 她学着小时候跟奶奶学的法子,使劲掐黄户生的人中,黄户生才渐渐地苏醒了过来。 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一个顶着光晕的漂亮姑娘在看着他,他还当自己运气好被过路的仙女救了呢! 就在他晕晕乎乎的时候,仙女说话了,“黄老爷!您怎的在这里?” 黄户生的思绪这才慢慢回笼,想起了面前这小丫头是谁,“苏……苏九月?” 苏九月微微颔首,轻声嗯了一声,“您是遇到什么事儿了吗?” 黄户生摇了摇头,就在苏九月等着他说下文的时候,他忽然又是一个白眼,头一偏晕了过去。 苏九月四下里看了看,也没有见到周围有过往的行人,她又伸手探了一下黄户生的额头,指尖滚烫的温度吓得她立刻缩回了手。 这人怕是昨儿在这儿冻了一夜,这才发热了。 黄老爷可是未来吴锡元的希望,她自然不可能将他一个人丢在这里自生自灭。 苏九月只是略微一迟疑,就咬了咬牙,决定将黄户生拖回去。 所幸地上的雪还没有化,有些地方甚至还结起了冰。 苏九月拖拖拽拽了一个时辰,才挪了有一里地。 她伸手擦了一下额头的汗,又将脖子上的围巾取了下来,刚喘了两口粗气,就有人远远地招呼她。 “锡元家的?!” 苏九月还不太习惯这个称呼,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对方是在叫她。 她冲着那人笑了笑,算是打过了招呼。 对方跑过来看了一眼地上的人,问她,“你……这是……” 苏九月好不容易碰到的人,自然不会就这么轻松地放过她,连忙说道,“嫂子,这人是我刚在路上捡的,他是个大夫,之前我带着锡元去找他看过病。也不知道他出了啥子事,可是咱也不能眼睁睁的就看着他冻死在路上啊。” 那人跟着念叨了一句,“可怜见儿的。” 苏九月就又接着说道,“嫂子,你能不能帮把手?帮我把这人挪回去?” 山里人性子都很淳朴,虽说如今是灾年,可也做不到见死不救。 便叹了口气,点头应了下来。 两个人就好办多了,她们一个人抱着头,一个人抬着脚,就走得快了许多。 到了村口又碰上了几个乡亲,大家都帮着苏九月将黄户生抬了回去。 刘翠花正在扫院子,忽然听到外边一阵嘈杂的声响,她刚拉开门就看到一群人抬着个人朝着她家来了,她老三媳妇儿就跟在一旁。 她急得都顾不上放下手中的扫帚,连声问道,“这是咋地了?这人是谁?” 苏九月还背着竹筐,快步走了过来,跟她解释了事情的原委。 “你说这人是黄老爷?!”刘翠花虽然着急,可也还知道压低声音。 第65章 那他可真可怜 苏九月抿着唇点了点头,她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但当时那情形,她能想到的只有将人先拖回来再说。 “你没和别人说他什么身份吧?”刘翠花的声音更低了几分。 苏九月摇头,“没,我只说他是个大夫。” 刘翠花这才放下了心,“行了,剩下的我来处理,你先回去吧,锡元一早上没见到你正在使小性子呢!” 苏九月想到吴锡元扁着嘴闷闷不乐的模样,不厚道露出了笑脸,“行,娘,我先去看看他。” 刘翠花招呼着大家帮忙把人抬去了左边厢房,那里也没拾掇,就是平时有亲戚来,回不去的时候住的。 她麻溜地在炕上铺上铺盖,然后让人把黄户生塞进去。 还不忘招呼陈招娣,“老大家的,快烧炕!老二家的,打盆热水过来!” 苏九月刚把背上的背篓卸下来,吴锡元就从屋子里头出来了。 看到她立刻眼睛一亮,开心地冲着她跑了过来,“媳妇儿!” 苏九月才直起腰,就被他抱了个满怀,院子里还有凑热闹没离去的乡亲们,看到他们的动作也都不约而同地掩唇轻笑了起来,让苏九月又是一阵脸热。 “你去哪里了?怎的不带上我,我好想你呀!媳妇儿!” 这浓重而炙热的喜欢,让苏九月有些上头。 幸好一阵冷风吹了过来,让她稍稍清醒了许多。 “我去挖了些树根回来,树根耐烧,今儿咱们把屋子里烧得暖暖的!” 吴锡元可没像以前一样开心地拍手叫好,而是扁着嘴巴,委委屈屈地道:“锡元也会挖树根,锡元也会背背篓,可是你都不带锡元,你是不是觉得锡元很笨……” 苏九月可没这么想,即便是吴锡元现在摔坏了脑子,可她依然觉得他是个顶顶聪明的孩子,跟他说个事儿,他总是记得比旁人都快。 她伸出小手捏了捏吴锡元掌心的肉肉,小声安抚道,“锡元很聪明,我也没有觉得锡元笨,只是早上出门的时候,锡元还没有醒,我舍不得这么早叫锡元起床。” 她的善意以及爱护,吴锡元能够清晰地察觉到。 他的心情愉悦了许多,“下次你带我一起,我们两个一起去,就都不用起这么早了。” 这道理似乎也能说得通,苏九月略微一思忖,就点了头,“行!” 见她答应得干脆,吴锡元就更开心了,拉着她朝着厨房跑去。 “我让娘给你留了鸡蛋饼,你肯定饿了吧!” 田秀娘正坐在灶堂前烧热水,听到这傻子的话,也未免觉得有些心酸。 她好好的男人居然比不过个傻子,她这些年嫁到吴家来,起早贪黑的,却也从来没听他说过一句妥帖话。 苏九月一进厨房看到二嫂也在,就跟她打了个招呼,将吴锡元给她留的蛋饼吃了。 想了想,又找出先前去买花椒的时候,店家送的那块姜。 吴锡元在一旁看得好奇,就问她,“媳妇儿,你这是干什么呀?” 苏九月一边切片,一边答道,“我捡到那个黄老爷的时候,他都快冻僵了,煮点姜茶给他喝,暖暖身子。” 吴锡元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那他真可怜……” 第66章 探个劳什子亲 田秀娘见水热了,舀了一盆就着急忙慌的走了出去,她实在不乐意跟这两人在一个屋,整天腻歪的成何体统? 忽略掉内心那点持续翻腾的羡慕之情,她大步朝着西边的屋子走去,“娘!热水来了!” 苏九月将煮好的姜茶端过去的时候,黄户生已经醒了,看着一屋子的人,这才意识到他得救了。 “娘,我煮了些姜茶,让黄老爷先喝了吧?也好祛祛寒。” 刘翠花接了过来,亲自伺候着黄户生喝下,将空碗递给苏九月,才问道:“黄老爷,到底出了啥事儿?怎的你会晕倒在路上?” 她这一发问,黄户生就红了眼眶,他抹着眼泪,咬牙切齿地哭诉着事情的始末。 昨儿夜里,一伙难民蜂拥进他的家,抢了他家的粮,还在他家放了火。 家仆们一边掩护他跑出来,一边救火。 他被人一路追赶,慌不择路,昨儿夜色也不好,看不清路,一脚踩空就从山坡上滚了下来。 接下来,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苏九月听的也是目瞪口呆,“黄老爷,你不是在外头设了粥棚吗?” 苏九月年纪不大,不太能明白这复杂的人性,有时候人善却是不会有善报的。 一说到粥棚,更是戳到了黄户生的肺叶子,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居然当着大家伙的面儿直接掩面哭泣了起来。 “我好心好意给他们吃饭,可谁知道居然被盯上了!就是那些难民,知道我家里有粮,才跑去我家的!“ “我怎的这么惨啊!” 这一番哭诉,真是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苏九月也叹了口气,忍不住在心中庆幸,幸好当初他们买粮的动静小,村子里也没人知道。 黄老爷的遭遇可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啊! 刘翠花亲手递给他个帕子,问道:“家里可还有其他人?” 她们去求医问药的时候可从来没见过黄老爷的妻儿,但她们也没去人家后院,不知道他家里可还有其他人。 若是都遭了殃,那可真是太倒霉了。 黄户生闻言摇了摇头,“那倒没有,这次回来探亲,也就只回来了我一个人,我的妻儿老母都留在京城了。” 苏九月心中很是疑惑,既然家里人都在京城,那还探个劳什子的亲? 可这到底牵扯到了人家的私事,话到嗓子眼转了一圈,也还是被她咽了下去。 刘翠花也知道别人的家事不要多问的道理,便宽慰了他两句,“那这可是不幸中的万幸,如今世道乱,您先在家里歇下吧,赶明儿再想办法联系您的家人。” 黄户生微微颔首,想到自己在京城的家,心中确实好受了许多。 虽然这边的家被烧了,但是至少妻儿没有被牵连到。 苏九月忽然想到了些什么,有些着急的问他,“那书……” 她没明着说孤本,可黄户生听懂了,他费劲的坐起来,然后从怀中掏出一本书。 “在这里。” 苏九月看着他手中的孤本,才松了口气,他说这书世上只有一本,若是烧了岂不是太可惜了? 第67章 替他抓药 黄户生逃出来的时候不仅没有忘记带孤本,他还将自己的那套银针带出来了。 苏九月看到那个布包,心里更加踏实了。 “您好好休息,我去给您做点吃的。” 刘翠花和苏九月母女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心照不宣地出了门。 回到厨房里,刘翠花给黄户生烙饼子,苏九月在一旁烧火。 见刘翠花久久没有开口,她到底还是没忍住,问了一句,“娘,您会收留黄老爷吗?” 刘翠花手下的动作丝毫没停,连想都没想就应道:“当然要留了,左右咱家也不差这一口吃的。他若是在咱家,每日给锡元号个脉,那我这心里头可再放心不过了。” 苏九月自己本身也是这么想的,只可惜她在吴家说不上话,如今听了她婆婆的话,她的脸上才重新露出喜色来。 “娘,我看黄老爷病得不轻,不如让他自己写个方子,我去赤脚大夫那里给他拿点药?” 刘翠花想到人昨儿都在外头冻一晚上了,又这么大岁数,万一出点岔子,她可担待不起,就点头应允了下来。 “行,你带上几个大钱儿去。” 赤脚大夫就是帮附近村子的人看个头疼脑热的,手上一般会备些许常用的药材。 苏九月拿着黄户生的方子,裹好围巾就要出门。 她才刚出门,吴锡元就跟了过来。 苏九月看他连个围巾都不戴,伸手就想要解自己脖子上的围巾,却被吴锡元按住了手。 他反手将自己头上毛茸茸的帽子取下来,扣在苏九月的头上。 还跟摸小动物似的,顺手揉了两下,“毛茸茸的媳妇儿真可爱!” 苏九月看着他站在日光下,笑得明眸皓齿,就好像这刀子般冷冽的寒风都绕着他走似的。 苏九月凶巴巴地瞪了他一眼,“外边这么冷,你把帽子给我,你冻坏了怎么办?” 吴锡元才不怕她,她虽然看起来凶,可是总是对自己很好。 捏着拳头,给她看自己的手臂,“我很壮,不觉得冷的,你这么瘦小,才应该穿厚一些。” 苏九月看着他比自己粗了两圈的手臂,沉默了片刻,依旧一言不发地将他拖回家给他戴好围巾帽子,才拉着他出门了。 他们附近的赤脚大夫姓张,住在隔壁刘家村,从前苏九月还在娘家的时候去找过他两次,也认得路。 张大夫这些年行医也不过勉强糊口,一到了灾年,即使是他,日子也照样不好过。 苏九月和吴锡元上门的时候,远远地就听到院子里吵吵闹闹的声音。 “姓张的!我跟了你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把我辛辛苦苦挖回来的地瓜分给你妹子?你咋地就这么大方呢?!你今儿跟我好好说说,我们娘仨吃啥!你若是想我们娘仨死,我现在就带着孩子们从那山顶上跳下去!” 紧接着就是一阵破碎的声音。 一个碎片蹦到了苏九月和吴锡元的脚边,两人吓得连忙后退了一步。 不过这时院子里的两人也看到了他们,都说家丑不可外扬,方才还闹得不行的张家婶子也不过只是一转身回了屋子。 第68章 媳妇总捏我手 张大夫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不耐烦地问他们,“你们咋地来了?有事儿?” 苏九月站在原地,拉着吴锡元的手怯生生地点了点头,“是的,张大夫,想要您给抓一点药。” 张大夫带着他们去自己放药材的屋子,一进门各种各样的药味扑面而来,吴锡元皱了皱鼻子,一脸的嫌弃。 “现在家里就剩些这个了,可这些药也不能当饭吃。”张大夫说了一句。 苏九月抿着唇,将自己带来的小背篓打开,取出几个地瓜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 这些是她走的时候刘翠花让她带的,刘翠花当时就说这年头给钱还不如给吃的,有钱可都不一定能买到吃食,更别提现在的牛头镇乱成那个样子。 张大夫一看她的动作,愣了一瞬,才连忙问道:“你这是作甚?” 苏九月说道:“张大夫,我家里现在没钱了,想用这些换你点药材可行?” 张大夫是个老好人,平时看到谁家有难处总想着帮一把,不然也不会在这节骨眼上把自家口粮匀给妹妹家一些。 他下意识地就想拒绝,可是话到了嘴边,想到自家两个孩子,和方才媳妇儿说的那番话,他又咽了下去。 “那……我就收下了,你们要抓什么方子?” 苏九月将黄户生自己写的方子拿了出来,放在了他的面前,“这个方子。” 张大夫看了一眼方子上的名字,是平时比较常见的药材,就给他们抓了三服药。 “不是我抠,是这药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们先拿回去,若是吃完了病还没好,你们再来。若是病好了,那也就用不着再吃药了。” 苏九月知道这样其实还是他们占了便宜,几个地瓜可不值什么钱。 她最后从口袋里拿出一点米,大概也就一小碗的分量,依旧放在了桌子上,“张大夫,这是一点米,我娘让拿来的。您也别嫌少,家里也没多少余粮了。” 米面可是个稀罕东西,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都断了粮,张大夫粗粗一算,这是自家占了便宜啊! 立刻就让苏九月将地瓜拿回去,苏九月婉言推辞,“先前儿您帮我们良多,如今您家里日子也不好过,就当我将之前的诊金一同给了吧。” 张大夫正想要拒绝,外边忽然传来一声重重的咳嗽声,将他的话堵了回去。 吴锡元被吓了一跳,一点一点地挪到了苏九月身边,伸手扯住了她的衣摆,这才似乎多了些底气。 仰着下巴对着张大夫说道:“伯伯,你媳妇儿好凶啊!还是我媳妇儿好,从来不凶我!” 屋里屋外一阵死寂,苏九月面儿上也尴尬得厉害,她拉过吴锡元的手,轻轻捏了捏,示意他不要再讲话,才对着张大夫讪讪一笑,“锡元不懂事,张大夫您别和他一般见识。” 吴锡元想辩白,才刚说了个“我”字,就又被苏九月捏了下手,他扁着嘴看向了苏九月,“我又没有说错,媳妇儿,你怎么总是捏我的手?” 第69章 会不会不太方便 苏九月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但是很快她就又恢复了笑容,对着张大夫辞行,“药也抓好了,就不打扰您了,我们先回去了。” 说完就拉着吴锡元朝着外边走去,吴锡元自然地接过她手上的背篓背上。 一出门果然看到张家婶子就站在门外,看着他们两个,脸上也有一丝尴尬。 苏九月礼貌地对着她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连忙就带着吴锡元溜了。 看着两人相携离去的背影,张家婶子还能听到吴锡元的声音。 “他媳妇儿真的很凶,我媳妇儿都不凶我的。” “可是你有什么好东西第一个想的是我,而不是别人呀!人都是相互的,你对我很好,我当然也要对你好了……” 两人的声音隐隐传到张家婶子的耳中,她无奈地叹了口气,怎么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她家老头子一把年纪了却还不明白呢? 既然外人已经走了,她也没必要再跟这老头子客气。直接推门进去,将桌子上的米和地瓜都收了起来,连一个眼神都没给他,就转身离去。 张大夫抓了抓头发,看着她走出屋子,才一个人闷不吭声地拿起扫帚去收拾院子里的残局。 . 苏九月带回去的药很快就熬好给黄户生服下,对于家里突然多了个人,家里肯定是有人持反对态度的。 其中反对得最激烈的就是苏九月她二嫂,“不行!多个人多张嘴,虽说咱家粮食现在是够吃,可是也没的理由就要养这么个外乡人吧?” 黄户生常年居住在京城,说话自带一股子京腔,连乡音都忘了。 田秀娘和陈招娣也不知道他的来历,只当他是个来逃难的外乡人。 刘翠花睨了她一眼,“你们不懂可别瞎说,这人是个大夫,之前给锡元看了病的。你们还想不想锡元好了?能不能别只看着自己跟前的一亩三分地?锡元要是好了,咱们就算是暂且给他一口吃的又能如何?” 田秀娘一听他是个大夫,态度也没那么坚决了,斟酌地问了一句,“那他……能看好老三的病吗?” 刘翠花哼了一声,将手中的茶碗重重地放在了桌子上,“今儿我就把话放这儿了!就算是只有一丝可能,这辈子我也定然要医好锡元!” 田秀娘跟
相关推荐:
大唐绿帽王
宣言(肉)
沦陷的蓝调[SP 1V1]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寡妇门前桃花多
老师,喘给我听
《腹黑哥哥。霸道爱》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虫族之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