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苏九月吓了一跳,急忙掀开帘子朝着外头看了出去,这一看就看到前头一队穿着官差衣裳的人马走了过来。 老远就冲着他们喊道:“可是钦差吴大人?!” 吴锡元打马上前,对着远处一抱拳,“正是本官。” 他猜着应当是开封府的知府于国志大人赶到了,就问道:“您可是开封府的于大人?” 第789章 开封府 于国志听着这地道的官话,心里头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舒畅,他也对着吴锡元回了一礼,“正是在下,吴大人,您可算来了,吾等已经等候您多时了啊!” 一番话说完,他的眼泪差点没落下来,真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若不是两人各自在各自的马上,他都恨不得冲过去将吴大人抱住,将眼泪鼻涕蹭他一身!好叫他知道自个儿等他等的有多苦。 吴锡元看着他们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就知道他们这阵子确实不容易。 他语气也柔和了几分,“让您久等了,我们带了粮草和太医一并来的。” 于国志朝着他身后看了一眼,见着有两辆马车,再后边儿就是押运的粮草了吧? 于国志两眼熠熠生辉,活像是看到了什么救命的宝贝似的,急忙对着吴锡元说道:“时候不早了,想必吴大人一路也辛苦,咱们还是先回去再说。” 吴锡元才刚点了下头,说了句“也好”。 就听到于国志迫不及待的对着他身后跟着他一起来的那些下属们命令道:“去!帮兄弟们将东西运回去!” 于国志带了五百人过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原本一直跟着吴锡元他们车队的那些难民,因着他们的到来也望而却步了。 吴锡元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那些人,才彻底放心了。 他跟着于国志两人打马并排行走,苏九月坐在马车上,看着马车开始动了,她正想掀开帘子看一眼,梅子就从外头钻了进来。 她急忙问道:“外头怎样了?” 梅子笑着将开封府知府于大人亲自前来迎他们的事儿告诉了苏九月,“于大人来带了五百人呢!那些难民不敢过来了,咱们安全了!” 苏九月松了一口气,“这位于大人来的可真是太及时了。” 梅子也跟着不住地点头,“是啊!听说此处距离开封府也不远了,夫人您可以好生洗个澡了。” 听了这话,苏九月的眉眼之间就更加轻松了。 果不其然,还不到晌午他们就看到了开封府的城门。 外头有大量的难民,吴锡元立刻就将车上的米卸下来一些给了城门口的粥棚,其他的则让人送去了开封府的粮仓。 因着他们的到来,一路上的难民都知道开封府如今有粮食了,又跟过来不少。 他们带来的粮草估摸着也顶不了多久的,于国志心中很是忧愁,面儿上也能看出来几分。 吴锡元便开口问道:“于大人可是还有什么难处?” 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于国志叹了口气,“您瞧瞧外头这些难民,一日比一日多,我就是怕咱们这点儿粮食坚持不了多久。” 吴锡元一听这话,倒是笑了,“于大人莫要担心,皇上和燕王自有安排。我来的时候户部的叶恒叶大人特地告知,说他正在给我们筹备粮食和草药,到时候会一批一批的运过来。” 于国志见朝廷并未丢下他们不管,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竟然有些激动的红了眼眶。 他自个儿或许也意识到了有些丢人,急忙伸手抹了一把眼泪,别过脸去,说道:“吴大人,车里还有哪位大人?今儿不然先住在我老丈人府上吧?” 他那知府早就破败不堪,他还说这两年日子稍微好过一些,打算请个匠人将院子重新修葺一下。 却没想到又忽然来了这么一茬,后院也不用修了,他们自家人凑合住着也行,也不能让京城里来的大人跟他一起委屈啊。 “车里还有我夫人和太医署的刘忠世刘大人。”吴锡元回答道。 于国志听了这话一愣,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实在没想到这位吴大人看起来也是个干实事的,来到他们这地儿居然还带着夫人? 吴锡元多聪明一人,只是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心里想着什么,便解释了一句。 “我夫人乃是太医署的医女,医术不错,皇上亲自下旨让她和刘大人一起来帮着老百姓看病的。” 于国志的心思立刻就变了,面儿上也肃然起敬。 无论何时何地,大夫总是要被尊敬的。 更何况他们这边儿有些村子鼠疫已经传开了,有他们在,大家才能更好的活命。 两人说话的功夫,吴锡元已经让人去将苏九月和刘忠世请了过来。 刘忠世听说到了,也松了一口气,在小药童的搀扶下下了马车,和苏九月一起对着于国志大人行了一礼。 于国志回了一礼,“辛苦辛苦,来人,快带几位大人下去休息!让我老丈人收拾两个最好的屋子出来!” 他老丈人一听是京城来人了,要住他们府上,那还有什么不愿意的,高兴地恨不得自个儿撸起袖子去给他们把屋子收拾出来。 苏九月入住了张家,张老爷立刻就让人打了热水给他们接风洗尘。 至于伙食……多少让他有些尴尬,他们府上真没什么能吃的了。 还是于国志知道他老丈人府上的窘境,让人送了半袋面粉过来,厨房这才给他们一人擀了一碗面。 苏九月吃了一碗热乎的面条,洗了个澡,躺在柔软的床铺上,只觉得人生实在太幸福了。 而此时的吴锡元还没歇下来,他跟着于国志去了知府衙门。 等到了之后,他这才明白了过来,为什么于国志让他们去他老丈人府上住,而不让他们来知府衙门了。 看着知府衙门的破旧程度,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位于大人是个好官! 他们两人径直去了书房,于国志将各个县上送来的文书都拿给吴锡元看。 “名阳县和三花县(瞎编的县名)是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地儿,黄河就是从那边儿决堤的。” 为了让吴锡元知道他说的地方在哪儿,他还扯出一张地图,在上头指了指。 吴锡元点了点头,“距离开封城倒是还有一段距离,那些老百姓们想来此处避难,应当不容易啊!” 于国志应了一声,“是啊,若是离得近,我们恐怕也撑不到你们过来。” 吴锡元将那些文书看完之后,立刻就看向了于国志,“明日,我亲自去那边儿看看。” 第790章 亲自去看看 “好……”于国志下意识地应声,可是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顿时瞪大了眼睛,“什么?!不可啊!吴大人!您不能去啊!” 吴锡元看向了他,话也说得情真意切,“于大人,本官就是来治理水患的,您如今都不让我去水边儿,那皇上那边儿要怎么交代啊?” 于国志拧着眉头,“大人,下官能明白您的意思,只是那可是黄河啊!自古黄河之水天上来,如今黄河改道,方圆几百里甚至千里都得跟着遭殃,非人力能阻拦。您若是去了,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下官不仅无法跟皇上交代,也无法跟您夫人交代啊!” 吴锡元上一世也见过黄河,但却是在山西那边儿见到过。 他也知道危险,但却不能不去,好歹要知道黄河从何处改道,受灾情况到底如何。 若只是让他远远的坐在开封府的衙门里,等着各地方的官员们报上来。那些人为了自个儿的功绩,说的还真不一定是实话。 “我必须亲自前去,大人您无需多劝。皇上既然派本官过来,本官就是皇上的眼睛,要替他老人家好生看看。” 于国志看着这个半大的年轻人,最后还是叹了口气妥协了。 “好吧,既然您执意要去,本官也拦不住您。只一点,您得多带些人过去,千万莫要去水边。”于国志仔细交代道。 若不是开封府离不开人,他都恨不得自个儿亲自跟着跑一趟了。 直到吴锡元答应了下来,于国志才放过了他。 回到张府,苏九月已经小睡了一觉起来。 见着吴锡元回来了,就将他换洗的衣裳拿了出来,对着他问道:“可要用饭?” 吴锡元摇了摇头,“方才跟于大人一道吃了饼子。” 苏九月将干净衣裳拿给了他,“既然不用饭,那便去洗洗吧。” 吴锡元嗯了一声,洗漱干净之后再回来,墨色的头发湿漉漉地散在他的肩膀上。 苏九月眉头一皱,拿了个干净帕子将他的头发丝包了起来,细心的帮他擦拭干净,最后还忍不住小声抱怨了两句。 “洗完也不知道擦擦头发,你瞧好好的衣裳都被打湿了。” 吴锡元笑了笑,“如今天儿热,一会儿就干了。” 见着苏九月还要再说,他急忙认错,“我知晓错了,下次一定擦。” 苏九月这才放过了他,就听吴锡元又接着说道:“媳妇儿,明日我要去趟三花县。” 苏九月手上的动作一停,“你去那儿作甚?” 吴锡元回答道:“于大人说三花县和名阳县受灾最为严重,我得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个严重法。那边儿的老百姓定然比咱们这几日看到还要可怜,多少也得给他们送些东西过去。” 苏九月咬着下唇,再开口,就听她说道:“我跟你一起去。” 吴锡元一把拉住了她的手,将她从背后拉进了自己怀里,同她说道:“胡闹!不许去!” 苏九月却十分坚持,“你先别拒绝,听我把话说完。” 吴锡元拧着眉头,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苏九月这才缓缓开口了,“我知道那边儿危险,可是鼠疫就在那边儿啊,若是我们不去,那些老百姓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也真的太惨了。” 吴锡元私心里并不想苏九月去,别人的死活都没她重要。 可是对着她那一张认真的脸,吴锡元实在说不出什么阻止的话来。 苏九月看着他这纠结的模样,直接笑了,伸手顺势揽住了他的脖子,整个人懒洋洋地挂在他身上,凑到他耳边儿小声说道:“我私心里想着我不是能做梦吗?若是你遇上什么危险,我还能提前知道然后告知你;若是我离得远,那可真是干着急没法子的。” 吴锡元想到她做梦的本事,脸色稍霁,但嘴上还是叮嘱道:“到时候你千万不能去水边儿!知道了吗?!” 苏九月乖巧地点头,“我知晓的,都听你的好不好?” 看着她这乖乖的模样,吴锡元再硬的心肠都化成了绕指柔,“好。” . 翌日一早,他们夫妻两人就带着自己为数不多的行李,以及两车草药出了开封府的城门,朝着离他们稍微近一些的三花县赶去。 为了保护他们两人的安全,于国志派了一百多人跟着他们。 刘忠世年岁大了,比起两个年轻人也更不扛造,昨儿到了之后就倒头睡,一直到大早上才醒。 好不容易睡了个好觉,刘忠世可以说是干劲十足,立刻就叫来人打听吴锡元夫妇二人的去向。 这一问才知道他们夫妻两人居然悄咪咪地去了三花县,还不带他。 刘忠世气地一拍桌子,一脸的怒色,“真是胡闹!快!立刻套马车!给我追!” 小药童在一旁劝道:“大人,您莫要生气,苏姑姑他们估摸着想着那边儿不安全,让您在开封城坐镇呢!” 刘忠世哪儿能不知道? “傻孩子,他们为了我好我怎么能不知道?只是你也知道的,那边儿不安全,你苏姑姑一个尚未及笄的小姑娘,如何能扛的住?我们得去帮她啊!”说着说着刘忠世就激动了起来,“当初我来的时候黄大人特意写信委托我将他的小徒弟完完整整的带回去,若是出了岔子,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去?” 说了两句,他着急地都坐不住了,“别说了!快去套马车!追人!” 于国志连吴锡元都留不住,又怎么能留得住老顽固刘忠世? “老夫学医就是为了救人的!哪儿有病人,老夫就在哪儿,待在你们府上成何体统?!” 说完他便径直拂袖而去,甚至都不需要小药童的搀扶,他自个儿便稳稳当当的上了马车。 于国志真心敬佩这几位大人,他为官二十载,天南海北,各个地儿都任职过,也不是没见过阳奉阴违的大臣。 如今看来,有这些大人,他们大夏朝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那些怂恿他临阵倒戈的大臣,一定会后悔的! 于国志目送着刘忠世的马车走了,立刻转身给自己的下属吩咐道:“将城里用得上的药材都收一收,全给他们送过去!” 第791章 病人 他们城里估摸着用不着,倒是三花县那边儿若是有了鼠疫,定然是用得上的。 他的下属听了这命令愣了一下,“大人,不留点吗?” 于国志的瞪了他一眼,“没听吴大人说吗?过几日京城补给的草药就送过来了,到时候保准够用。还不赶紧的?再墨迹回头耽搁事儿了,本官唯你是问!” “是!”下属这才急忙站直了身子,应了一声,就急匆匆下去办事儿了。 吴锡元他们又在路上走了两天,才到了三花县。中途他们在路上休整的时候,还碰上了快马加鞭追过来的刘忠世。 苏九月坐在马车里啃着饼子,听到后边儿有马车的动静,探出头去看,吴锡元站在马车边儿上,也扭头看了过去。 见着马车有些眼熟,没过多久,马车就在他们后边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一张熟悉的容颜就从车里钻了出来,对着吴锡元笑骂道:“你们这两个小崽子,居然不声不响地走了,是嫌弃我老人家会拖累你们吗?” 吴锡元和苏九月都听到了,夫妻两人对视了一眼,有些失笑。 他们怎么会这么觉得?不过是想着老人家如今已过花甲之年,跟着他们去了三花县会遇上危险。 可谁知道这位老大人居然老当益壮,自个儿追过来了。 吴锡元笑着对着他拱了拱手,也扬声回答道:“小子不敢,不过是早上走的匆忙,没来得及喊您一起罢了。” 他一边儿说着,一边儿朝着刘忠世的马车边儿走了过去。 刘忠世在车子里坐的久了,两腿都有些发麻,让小药童搀扶着他下了马车,才整理了一番自己身上的衣裳,抬头看了一眼太阳,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 这时候吴锡元已经走到了他身边儿,苏九月也下了马车,手上的饼子也放在了马车里,不敢拿下来。 今日路上碰到的灾民倒是不多了,估摸着是因为距离重灾区越来越近了。 里边的灾民能跑的都跑了,剩下的……约摸都是跑不掉的。 吴锡元问候了刘忠世两句,苏九月也上前给他行了礼,刘忠世才笑着看向了苏九月,“那鼠疫的药方还在我这儿呢!你都敢自个儿去?” 苏九月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那方子我都记下了。” 刘忠世十分诧异地抬起眸子看她,“哦?什么时候的事儿啊?” 苏九月道:“就是那日您拿给我看的时候。” 刘忠世闻言就更加诧异了,“你总共也就看了那么几眼,就……记下了?” 苏九月点了点头,轻声嗯了一声。 刘忠世哈哈大笑了起来,再看向了一旁一脸与有荣焉的吴锡元,“你这媳妇儿看来也很聪慧啊,真不愧是新科状元的媳妇儿。” 几人稍稍说了几句话,也没敢耽搁,就又都上了马车,急急忙忙地赶路。 马车又走了一阵子,他们才到了三花县的地界。 这里的一切早就被泥沙覆盖了,屋舍、田野、阡陌交通……全都没了。 也亏得还有些人们行走的痕迹,他们这才顺着这些痕迹找了过去。 直到天边儿的日头坠入云端,散发出彤彤的红,他们才看到了远处的两道人影。 这两人年纪似乎有些大了,佝偻着腰,手上还抱着什么东西。 吴锡元骑着马先一步跑了过去,很快就到了那两人跟前儿。 两人远远地看到有人来了,也没再动,就驻足在原地。 吴锡元走近了才看清楚了,这两人是一对老夫妻,手里抱着的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小孩子脸色铁青,眼看着是要不好了。 在进入三花县的地界时,苏九月就让他们每人带上一个面巾,掩住口鼻,以防万一。 也正是因着这一出,吴锡元才会更加警惕。 一看这孩子的面色,心中立刻咯噔一下,急忙对着这对老夫妻问道:“这孩子是怎么了?” 老爷子紧紧地抱着孩子,将孩子的脸捂在自己怀里。 那位老婆子上前一步,将他们两人挡在身后,看着吴锡元身上的官服,才对着他拱了拱手,“官老爷,我们是三花县人士,孩子病了,我们要去开封府替孩子看病。” 吴锡元看着他们两人的面色都很差,身上也没带什么包裹,就问了一句,“这里离开封府还远着呢!你们能走到?” 两人叹了口气,老头子更是说道:“便是豁出去我们这两条老命,也得将孩子送到开封。” 他的脸被日头晒得黝黑,走了一路风尘仆仆的,许是有些激动,一说话就蹦出几点唾沫星子。 吴锡元叹了口气,索性直接说道:“本官乃是奉皇上之命前来治理水患的,我们车上带了太医,让他们给孩子瞧瞧吧。” 两位老夫妻互相对视了一眼,咽了口唾沫,面儿上都有些犹豫。 吴锡元却接着说道:“你们可得想好了,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儿了。本官虽不知你家这小儿到底生了什么病,但若是连太医都治不好,恐怕即便是你们送到了开封府,也不见得能医治。再加上你们脚程慢,路上再耽搁几日,便是豁出去你们二老的性命,这孩子的命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 他这一番话说的,还真让老两口有些动摇了。 他们一咬牙,还是答应了下来,“那就麻烦了大人了。” 吴锡元将刘忠世和苏九月请了过来,刘忠世到底当了多年的太医,他只是看了这孩子一眼就知道应当是传说中的鼠疫。 他们来是带了两车草药的,便直接让人抓了药,临场给这孩子熬药。 小药童在一旁忙活着,苏九月也拿了两个面巾给那两位老人,她手上还戴着自制的手套。 “老人家,待会儿熬好了药,你们也喝一碗。”苏九月柔声叮嘱道。 两位老人却固执地摇了摇头,“用不着,我们不喝,给孩子留着。” 刘忠世听了冷哼一声,“让你们喝就喝!你们知道这孩子生的什么病吗?!” 话音刚落,两位老人脸色就变了,苏九月一看他们这模样,就知道他们应当是知晓的。 第792章 碰见了熟人 “他这是鼠疫,你们抱了他一路,搞不好你们也染上了这病!让你们喝药是为了你们好,也是为了大家好!”刘忠世接着呵斥道。 不过刘忠世将话挑明了,那两位老人家也都老老实实地应了下来,“我们喝药,喝药。” 见他们配合了,吴锡元才开口问了,“老人家,你们从三花县过来,那边儿可还有其他人?” 老头子点了点头,“有人的,我们三花县有个点翠山,还活着的人如今就在那山上。” 吴锡元嗯了一声,点翠山他是知道的,只是如今三花县已经满目疮痍,跟地图上画的一丁点儿都不一样,他还真找不到。 “可否麻烦老人家替我们带个路?孩子我们一定会尽力替您救的,但我们还得去救其他人。” 最后还是老头子答应了下来,对着他家老婆子说道:“老婆子,你在这儿陪着孙子,我去给他们带路。” 老婆子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孙子,才点了下头,“你……要小心啊。” 老头子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知道了,有大人在能有什么事儿。” 刘忠世将苏九月留在了此处,让她后边儿跟着车队慢慢来。 一路上老人跟他们讲这里是原本的街道,那处又是什么员外的住宅,等到了县衙,又弯腰指给他们看。 “这里原本就是县衙,如今全被埋了,这就是原本屋檐上行什(五脊六兽的一种)的触须。” 吴锡元叹了口气,又问道:“县太爷呢?可还活着?” 老头子叫邢老头,听了他这话点了点头,“活着哩,如今就在点翠山主持大局。” 说起这位县太爷,他的神色复杂极了。 吴锡元没注意这些,松了口气,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好不容易到了点翠山,吴锡元看着那不足五丈的小山头,嘴唇微微抿起。 就听到邢老头催促道:“大人,到了,你要上山看看吗?” 吴锡元嗯了一声,率先抬脚走了上去。 山路不怎么好走,他才刚走过两个弯,就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他们家人都病成那样了,赶紧抬下山去!自个儿不想活了,可别拖累了山上的人!” 吴锡元一愣,脚下的步子都快了些许。 他急急忙忙爬上了山顶,看到那熟悉的身形,有些按捺不住自己心中激动,叫了一声,“玉春!” 孟玉春听了也是一顿,立刻转过身来。 待看到吴锡元之后,他兴奋地跑了过来,“锡元兄!哈哈哈哈!好家伙,我还以为我饿了两日,饿得幻听的,你咋的来了?” 吴锡元拍了一把腰间的宝剑,愁眉苦脸地道:“还不是奉皇上的命令?” 孟玉春哈哈大笑了起来,“能者多劳嘛!幸好你来了,带吃了吗?” 吴锡元看着他消瘦的身形,知道这阵子他实在吃了不少苦。 “你倒是聪明,还知道给自己戴个面巾。”吴锡元打趣儿道。 孟玉春叹了口气,“原先那些话本子也没白看,好歹知道了这些常识。这儿许多人染上了怪病,你也看到了,能用上的东西都埋在了泥沙下边儿,我就是有心救他们都没辙,只能尽力保更多活着的人。” 孟玉春当初中了二甲的最后一名,好歹也是个进士了。 他想着外放出去混些功绩,过几年慢慢就升上去了。 可谁知道他才来三花县当了一年不到的县太爷,就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别说功绩了,小命差点都没了。 他吃着吴锡元带来的饼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着:“我命好苦啊!大水来的时候,会水的不会水的都没差,根本呛的抬不起头来。幸好我抓住了个门板,才一路飘到了水退,路上还顺便救了两个人。” 吴锡元在他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就听孟玉春又接着说道:“也亏得当初你让我学五禽戏,后来出来做官我也没落下,一直在练。不然在水上飘那么久,我怎么都撑不下来。” “这山就这么大,大半个都被埋了,也亏得如今是夏日,山上还有些吃的。我们才能坚持到开封府那边儿派人过来送粮,送来的粮食不多,年轻人能走动的都跑了,如今山上只剩下些老弱病残。有些人生了病,我要将他们送下山,他们还不情愿。可若是这些老弱病残的染上这病,真就是死路一条了。” …… 孟玉春这辈子无疑是幸运的,他从小也没吃过什么苦,是真正的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一个多月是他最苦的一段时间了,心里苦还没有人能说,他日日夜夜都睡不好,整个人瘦得连衣裳都撑不起来了。 这会儿对着吴锡元,他的兄弟好生吐槽了半晌,心里才痛快了许多。 吴锡元在他的头发上摸了摸,“真是苦了你了,日后就好了,我来了,带了太医、草药和粮食,所有人都能活下去的。” 孟玉春点了点头,他手上的饼子也吃完了,接过吴锡元递过去的水囊喝了两大口,才一抹嘴巴,对着他说道:“锡元啊,我困了。” 吴锡元嗯了一声,“你睡会儿吧,其他的我会处理好的。” 孟玉春靠在一棵树上嗯了一声,下一瞬呼噜声就起来了。 吴锡元一阵无奈,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 这小子也不知道多久没睡过好觉了,确实是难为他了。 他自个儿起身去看了一眼其他人,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很不好,他们带来的两车粮食和草药这会儿也派上了用场,每人分了个饼子。 大伙儿许久没吃上饭了,如今只是一个饼子,就觉得格外满足。 吴锡元蹲在一个断了腿的年轻人跟前儿问了他几句。 他说当时水冲倒了房子,砸断了他一条腿。 吴锡元拧着眉头,没有说话,这人却笑了笑说道:“没事儿,好歹还留了条命呢!那会儿还有个人直接整个人都被卷进去了,活着就好!” 吴锡元听了这话,倒是对他一笑,“对!活着就好,回头学个手艺,一条腿也能养活自己。” 第793章 没有办法的办法 年轻人背靠在树上点了点头,“也好,我如今这模样定然没人愿意跟我了,爹娘也没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他轻飘飘的语气让吴锡元听了心里头却格外的沉重,他叹了口气,视线移到了他沾满泥泞和污渍的腿上,“我让人帮你处理一下腿上的伤吧。” 年轻人当初被破壁残垣砸断了腿,好不容易得救,被县太爷接上山,却根本没有药材帮他医治伤口。 山上的小孩子帮他打了山里的泉水,他自己忍痛清洗了腿上的伤口,一旁的老婆婆看不下去帮着他包扎了伤口。 如今已经过去了月余,天儿又热,他自个儿都能闻到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腐败的气味。 听到吴锡元的这话,他的脸上勉强露出了笑颜,“多谢大人!” . 苏九月他们一行人此时也已经到了山下,苏九月抬头看向了那抱着孩子的邢老婆子,一路上她已经打探清楚了。 山上都是健康的人,生病了的都被县太爷做主送下了山。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个儿孙子等死,这才带着孙子朝着开封城的方向走去。 若不是正巧儿碰上了吴锡元和苏九月等人,只怕他们也难逃一死。 “老婆婆,您带着孩子先在山下候着,我上去看看。” 邢老婆子松了一口气,当初他们不听县太爷的话,偷偷带着孩子跑了,若是再出现在县太爷跟前儿,那还有命? 她慌忙不迭地点着头,“老婆子知晓了,您放心去就是。” 苏九月嗯了一声,看着她们一老一少,有些不大放心,又叮嘱了一句,“你们稍稍走远一些,等着我,莫要乱走,我马上就回来。” “是。” 苏九月上了山见了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她担心自个儿和那祖孙三人有接触,别再将病染给这些人,都很小心的不同他们接触。 只是查探了一圈儿,看了大伙儿的伤势,又打听了县太爷的方向,这才朝着那边儿走了过去。 等她找到了传说中的三花县县太爷,看着他戴着个面巾靠在树上睡地不省人事的模样,苏九月一阵不忍心,但还是让人上前叫醒了他。 孟玉春被人叫醒,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就看到了面前的女人。 这女人身上的衣裳还算整洁,一看就不是原本他们山上的。 苏九月扰了人家清梦,不好意思地对着他行了一礼,“大人,打扰到您休息了。” 她一开口,孟玉春的眼睛顿时就瞪圆了,整个人也清醒了过来,诧异地叫了一声,“嫂子?!” 苏九月好歹当初跟他在一个屋檐下吃过几个月饭,还不至于连他的声音都听不出来。 这会儿心中的惊讶根本不比他少,“孟玉春?” 孟玉春见她认出了自己,欣喜地不停地点着头,甚至还将自个儿脸上的面巾扯下来,露出了那一张被这天灾困境折磨地十分消瘦的脸。 “是我啊!嫂子!嫂子,您咋也来了?锡元兄会带着您一起?他怎么舍得啊?” 孟玉春十分奇怪,依着吴锡元对他媳妇儿的看重,根本不可能让她冒这么大风险来这
相关推荐:
御用兵王
沦陷的蓝调[SP 1V1]
军师威武
姑母撩人
小公子(H)
将军宠夫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腹黑哥哥。霸道爱》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媚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