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何意外,聂兴向西北战区征调了三千精锐骁勇,再加上暗卫和东厂的人手,总计约有五千人,足以确保朱高煦在草原上面横着走了。 自从朝廷上一次北伐打残了鞑靼与瓦剌之后,草原上面的各大小部落要么望风而降,要么就是向西迁徙,躲得远远的。 当然,也有不少部落向东潜入了辽东。 不过总体而言,现在大宁到岭北之间这片草原,还是比较安宁的,基本上看不见什么游牧部落。 毕竟人家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怕啊! 强悍如鞑靼部落和瓦剌部落,都被大明王师杀得险些灭族。 他们这些细胳膊细腿儿的,又怎么敢和大明叫板? 更何况自从鞑靼瓦剌相继覆灭之后,蒙古正统大汗也就此断绝,黄金家族血裔全部蛰伏,偌大一个蒙古瞬间四分五裂,也没人胆敢挑衅明廷的威严。 朱高煦当即带领五千将士,踏上了前往岭北的行程。 这一走就是整整大半个月。 不得不承认,草原上面气候确实恶劣。 白天温度高得出奇,夜间却又骤然降温。 倘若不是朱高煦与这五千将士都有充足经验,只怕转眼就会病倒了。 聂兴忍不住心生窦疑,那个岭北布政使于谦真就这么重要嘛,太子爷宁愿吃苦受罪也要千里迢迢地赶去见他一面? 于谦此子,聂兴还是有些印象的。 当年太子爷还是汉王爷的时候,奉命监国理政,而于谦就是汉王监国期间赴京赶考,渐渐进入了汉王爷的视线。 只是这位汉王爷有意打压人家,将人家名次压得极低。 这之后于谦也被朱高煦发配去了交趾为官,从底层县官开始做起。 于谦在交趾干了三四年,政绩颇为突出。 然而恰逢原岭北布政使杨荣被朝廷召回京师,相应地汉王爷扶持于谦坐上了岭北布政使的位置。 其实按照常理而言,岭北布政使乃是朝廷正二品大员,于谦一个小小正七品县官,不管政绩如何突出,也不可能一跃晋升为布政使。 但是当时朝廷局势复杂,太子党与汉王党正在激烈争斗,而皇帝陛下也冷眼旁观,从不做出任何决定。 于谦成为岭北布政使,接替杨荣,让杨荣回京任内阁大学士,这是太子党与汉王党交易换来的结果。 毕竟当时整个朝廷都没有把岭北放在心上,更没有官员愿意前来岭北为官。 毕竟岭北深处草原腹地,气候条件恶劣不说,时时刻刻还要面对草原蛮夷的侵扰。 换句话说,岭北在那些官员眼中,就是真正的穷山恶水之地。 老老实实地在京师享福不好嘛,谁愿意去岭北这个蛮荒之地啊! 如此一来,反倒是让于谦捡了个漏,一跃晋升为了岭北布政使。 只是不知道,人家才在交趾熬了几年,又被发配去了岭北,心里会是何种感受。 “太子爷,您既然如此重视于谦,为何不将他调回京师任职?” 聂兴忍不住好奇地开口询问,不太明白朱高煦的做法。 朱高煦闻言笑着解释道:“于谦是治世能臣,只是现在他还太年轻了!” “年轻有热血这是好事,不过有时候也很执拗冲动,这反倒成了坏事!” “所以孤才会将他放去交趾岭北,希望经过这些年的打磨历练,于谦已经成长起来了吧!” 听到了这话,聂兴这才明白太子爷的良苦用心。 而且太子爷对于谦的重视,还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您为何就对这于谦青睐有加?” 朱高煦闻言一怔,随即幽幽开口:“因为这是我老朱家欠他的!” 聂兴满脸懵逼,直接傻在了原地。 老朱家可是大明王朝的主人,怎会欠于谦什么东西? 朱高煦自然不会多言,脑海中思绪万千。 历史上大明战神朱祁镇于土木堡一战葬送了大明所有精锐之师,瓦剌太师也先趁势杀入长城,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北京城下。 正当大明朝廷震恐不安,甚至想要逃亡南京的时候,是于谦这位擎天之臣站了出来,力排众议反对南迁,组织兵马死守北京,最后打赢了那场北京保卫战,逼退了也先的瓦剌大军。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这之后于谦执掌朝政大权,配合颇为英明的朱祁钰,整饬边防,训练新军,迎回太上皇……硬生生地给大明王朝续了一波命! 擎天之臣,这个尊称,他于谦当得起! 然而朱祁镇那个畜生东西,发动了一场夺门之变,重新复辟登基。 这个畜生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于谦斩首示众! 于谦对大明有天大功绩,可最后却冤死在朱祁镇手中。 所以说老朱家确实欠了他于谦一条命! 朱高煦看向岭北方向,嘴角微微上扬。 这一世,我来到了大明,绝不允许再出现这样的悲剧! 于谦啊于谦,准备绽放出你的光彩吧! 第693章 会面!岭北发展困境! 岭北行省,治所和林。 这座昔年大蒙古帝国的国都,乃是十三世纪中叶世界的中心。 自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打败阿里不哥后,将政治中心南迁汉地建立了元朝,和林自此不再是首都,逐渐走向衰落。 元朝灭亡之后退据和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政权仍以和林为首都,然而蒙古正统大汗威望不存,大小部落互相征战厮杀,蒙古诸部分崩离析,鞑靼与瓦剌两部蒙古贵族之间相互攻伐,和林遭受战火波及更是逐渐没落。 直到明廷一战击溃鞑靼瓦剌,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派遣大量军民抵达和林,重新修筑这座历史古城,和林因此恢复了些许荣光。 朱高煦一行人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堪堪抵达了和林府城。 布政使于谦、按察使徐滨、指挥使张信等人率大小官员早已在城门口翘首以待,等待太子殿下大驾光临。 其实他们也想不明白,这位太子爷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千里迢迢地突然赶来岭北。 岭北并无大事发生,那太子爷突然跑来做什么? 咋滴本性复发了啊,想学一学你那位父皇,没事儿来漠北草原上面撒撒欢? “于大人觉得,太子殿下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徐滨忍不住开口低声询问道,目光有些凝重。 他本是建文遗臣,而后潜入南京准备刺杀永乐皇帝,结果刺杀没有成功不说,还因此牵连出了建文皇帝,最后两位皇帝握手言和,他们这些靖难遗孤也全被赦免。 徐滨先是与孙若微一同主持靖难遗孤的迁徙工作,完事儿后又跟着汉王朱高煦与聂兴等人千里疾驰杀来了草原。 然后徐滨就回不去了,恰逢朝廷刚刚收复草原,徐滨也渴望用自身才华造福黎民百姓,所以干脆留在了岭北布政,渐渐晋升为了岭北按察使。 只是这一待就是七八年之久,徐滨也有些烦了。 岭北局势复杂,百姓更是汉夷杂居,所以矛盾冲突不断,烦心事情太多了。 徐滨很是怀念他和聂兴孙若微闯荡江湖的逍遥日子。 嗯,不知道是不是在怀念某个女人。 于谦扫了徐滨,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未曾接到过消息。” “太子殿下应该是突然前来。” 对于朱高煦这位太子殿下,于谦心情也很是复杂。 他也早就得知,当年把他科考名次压到最后的人,正是这朱高煦。 而后把他发配去交趾为官的人,也是这朱高煦,随即不久让他一跃晋升为布政使之人,还是这个朱高煦。 于谦就有些纳闷了,他和这汉王爷从未有过任何交集,为何朱高煦就是一直紧盯着他不放呢? 虽然说于谦对这些安排并不抵触,可是他也想回家去看看啊! 从交趾到岭北,他已在外为官近十年之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人。 至于指挥使张信,现在只有一个念头。 趁着太子殿下突然驾临岭北,哪怕是跪在地上卖惨,他也不要在这鬼地方待了。 张信可是永乐皇帝的心腹近臣,当年隆平侯在南京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滔天人物,日子过得可谓是逍遥快活。 结果就因为这朱高煦的一句话,他被强行按在这岭北至今,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罪。 张信是真的害怕了,所以只要让他回到大明,哪怕削了他的爵位,他也在所不惜! 这鬼地方,压根就不是人待的啊! 三人各怀心思,思绪万千。 正当这个时候,远处一队铁骑疾驰而来。 “来了!” 于谦低喝了一声,一众官员顿时惊醒,迅速收敛起了思绪,眼巴巴地看着来人。 待得铁骑行至近前,众人当即跪倒在地。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朱高煦笑着摆了摆手,“诸位镇守岭北有功,快快请起!” 翻身下马之后,朱高煦首先看向了于谦。 记忆里面,于谦还是个热血澎湃的年轻小子,如今经过了十年磨炼,已然蓄起了胡须,整个人不怒自威,多出了几分成熟稳重。 “于廷益,这些年你辛苦了!” 朱高煦感慨万千地叹了口气。 于谦听后依旧面无表情。 “太子殿下谬赞了,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这些都是臣该做的。” “臣等已为殿下准备好了接风宴,还请殿下移步!” 虽然说于谦并不喜欢这种排场,但朱高煦毕竟是当朝太子,该有的礼数并不能少。 朱高煦听后欣然点头,随众人进入了和林。 瞧见这座繁华喧闹的塞外城池,朱高煦再次感慨了一番。 “当年这和林可是大蒙古帝国的帝都,整个世界的中心!” “那时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 “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蒙古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南亚诸国抢掠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 “只是可惜,不见当年荣光啊!” 听见朱高煦这番话语,于谦等人都是满脸懵逼,因为有很多地方名字他们压根就没有听说过。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听出了,这和林曾经很是繁华! 整个世界的中心,那会是何等繁荣昌盛? “殿下放心!” “臣等一定尽力重现和林荣光!” 于谦身为岭北布政使,自然要做出表率。 只是徐滨和张信听到这话,一张脸瞬间就绿了。 大哥你要装逼别带上我们啊! 我们想回家想回大明啊! 朱高煦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一场宴会,宾主尽欢。 朱高煦也没有急着议事,而是好好休息了一晚。 翌日清晨,议事展开。 于谦诉说着发展岭北的难题,关键在于岭北可供耕种的田地实在是太少了。 就连岭北治所和林,可供耕种的田地,也仅仅只有五成不到,剩下的地方不是杂草丛生的草原,就是土地贫瘠的荒土,粮食作物根本就不能生存成长。 这就严重制约了岭北行省的发展! 岭北行省想要独立,不再依靠朝廷补贴钱粮,就必须自给自足,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困难了些。 朱高煦听后给出了一个好消息。 “放心,此次孤带来了神种土豆。” “户部技术专员,会负责种植土豆,你们只需全力配合即可。” “这土豆适应性极强,不但耐寒耐贫瘠,可以扎根草原生长,而且产量极高,只要种植成功,日后岭北不但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还会成为我大明的塞上粮仓,你们都将名留青史!” 第694章 欣赏!于谦的爱国之心! 神种土豆! 听到这个称谓,于谦和徐滨都是神情一动。 他们虽然远居岭北,可是也或多或少地听说过神种土豆的名头。 毕竟当年那件事情闹得可谓是沸沸扬扬,皇帝陛下因此而中毒,他们想不听说都难。 “敢问太子殿下,这神种土豆当真可以种植在草原上面吗?” 于谦忍不住开口追问道,他也很清楚此事背后代表的意义。 如果这所谓的神种土豆当真能够扎根草原,那大明将会永绝北虏之患! 朱高煦笑着点了点头,“不但可以种植在草原上面,而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土豆生命力极为顽强,其根系异常发达,可以深入土壤,抢夺土壤中的养分,从而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而且土豆生长过程中还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物质,可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换句话说,只要把土豆种了下去,要不了多久这一片片草原就会彻底变了模样,成为土豆的特产区,再无杂草丛生!” 听到这话,众人震撼莫名。 这神种土豆当真是针对草原的一大杀器啊! 不但凭借超高产量带来粮食,而且还会破坏草原根基,简直就是草原克星! “所以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全力配合户部专员,将土豆种满整个岭北行省。” “到时候岭北行省不但能够自给自足,不再需要朝廷补贴,甚至还会成为大明王朝的塞上粮仓,反哺朝廷百姓!” 朱高煦给出了一个美好愿景,听得众人心驰神往。 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就那么一个不识趣的人,跳出来破坏了大好气氛。 隆平侯张信突然跪倒在朱高煦面前,哭诉道:“太子殿下,老臣年老体弱,命不久矣,还请太子殿下开恩,准予老臣回乡安度晚年啊!” 朱高煦闻言脸色一沉,冷冷地看着张信。 这个张信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当年他审时度势,将朝廷密诏捉拿的消息透露给了燕王朱棣,朱棣这才立刻起兵掀起了靖难之役。 张信也因此深受朱棣宠爱信任,言必称“恩张”。 只是这家伙仗着自己临阵投敌之功,大肆贪腐受贿,侵占田地,鱼肉百姓。 当年朝廷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需要派遣一个威望足够之人率军坐镇岭北。 朱高煦从中提了一嘴,把张信按在了岭北,让他祸害蛮夷总比祸害大明子民要好得多。 转眼间就是七八年过去了,张信也确实是老态龙钟,头发都白完了。 显然在岭北行省的这七八年,隆平侯爷过得可是很不开心啊! 朱高煦看着他这副心酸模样,也不忍心继续苛责。 “罢了罢了。” “你张信素无汗马之劳,遭遇圣明,忝冒侯爵,不思恭俭持己以保禄位,乃恣肆贪墨无有厌足,近强占丹阳县练湖八十余里,又占江阴县官田七十余顷,按罪当斩!” “皇上念及你从龙之功,所以对你一向宽宏,却不想更是助涨了你这厮的嚣张气焰!” 话听到这儿,张信顿时慌了手脚,不断叩头求饶。 直到此刻他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当年会被皇上发配来岭北了。 要怪就只能怪他太嚣张跋扈,仗着皇上宠信为所欲为,以致于给自己招来了这天大祸事! “此后镇守岭北八年之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孤也就不追究你先前那些过错了。” “回去之后不要再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不然朝廷可以忍你一时,却不会忍你一世,多为你的子孙后人想想吧!” 张信泪流满面地点了点头,表示悔不该当初。 朱高煦又看向了徐滨和于谦。 “你们二人呢?” “也想离开此地返回大明吗?” 徐滨沉思了片刻,硬着头皮问道:“太子殿下,不知若薇她……” 哟呵,这家伙还惦记着那孙若薇呢? “阿滨啊,你就别惦记了,她已经是本王的儿媳妇了!” 朱高煦意味深长地安慰道:“阿滨你也老大不小了,不再是少年郎了,赶紧找个女子传承香火吧!” 一听到这话,徐滨满脸苦涩,整个人有些失魂落魄。 她果真嫁给了朱瞻壑啊! 徐滨有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其实他早就有这种预感,只是有些无法接受罢了。 这就是孙若薇啊,那个颇有野心的江湖奇女子! “既然如此,臣还是继续留在岭北吧!” “天下之大,已无臣容身之地,不如把这残躯留在岭北,造福黎民百姓。” 朱高煦听到这话险些笑出声来,神情古怪地看着徐滨。 阿滨啊别舔了,赶紧回哥谭吧,蝙蝠侠承诺不会再打你了! 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没好气地扫了徐滨一眼,朱高煦又看向了于谦。 “小廷益,你是什么想法?” 于谦一时间有些沉默,没有急着开口。 他何尝不想回到大明,与家人相伴。 可是太子爷方才说了,岭北即将要大开发。 如果他于谦一走,何人主持岭北大局? 贸然替换岭北布政使,反倒是会影响朝廷大计! 一想到这儿,于谦目光顿时变得坚定了起来。 “臣愿留在岭北,全力种植土豆,把岭北发展成为我大明的塞上粮仓!” 一听到他这话,朱高煦有些讶然,随即又有些释然。 这就是于谦于廷益啊! 家国大义在他心中永远排在第一位! 即便他现在不过而立之年,却已然有了这般觉悟。 反倒是张信这种老东西,与于谦一比起来,简直就是蛀虫米虫! 朱高煦也不多言,只是深深地看了于谦一眼,随后给出了他这位太子爷的承诺。 “于谦!” “岭北成为塞上江南之日,就是你于谦返回大明进入朝堂之时!” “届时孤会提拔你进入内阁中枢,让你全力施展自身才华实践自身抱负,治国平天下!” 这是朱高煦的承诺! 这也是大明储君的诺言! 饶是于谦也有些动容,急忙起身行礼。 “殿下言重了,于谦何德何能……” “这是你于谦应得的!” 朱高煦笑了笑,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副画面。 当野心勃勃的杨士奇,在内阁里面遇上了刚正不阿的于谦,和老谋深算的杨荣,会是什么场面? 啧啧,还真是有趣啊! 只怕杨士奇也会被于谦气得要死吧? “行了,各自下去准备吧!” “孤不能在岭北久留,明日就走!” 第695章 气节!文人与文人的区别! 翌日清晨。 朱高煦一行人便离开了和林。 其实他也想多留在岭北,陪于谦聊聊人生谈谈理想。 只不过他如今是大明太子爷,要是长期在塞外撒欢,先不说朱老四会不会派人来把他强行绑回京师,朝廷上下也会因此感到不安。 毕竟太子乃是当朝储君,这个储君最大的作用,就是稳定人心。 哪怕皇帝突然病倒了甚至是突然挂了,也有太子殿下主持大局,不至于群龙无首。 算算时间,朱高煦出来浪了也快有小半年,是时候准备回京了。 不过在回京之前,他还得去最后一站,那就是辽东! 不亲眼看着女真一族亡族灭种,朱高煦又岂会甘心? “太子殿下,您就这么看重那于谦?” 聂兴再次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个于谦凭什么值得太子爷如此器重? 论能力吧,好像也就那样,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 反倒是和于谦同榜的那批贤才,状元陈循更为出色,堪称是天生做官的材料。 所以相比于于谦,聂兴其实更加看好陈循。 毕竟陈循如今也是东鲲布政使,地位官职与于谦这个北平布政使相当。 “太子爷,我倒是觉着那个陈循更加出色!” “怎么?”朱高煦笑了笑,“陈循那小子给你送礼了?” “他倒是想送,也得看我要不要啊!”聂兴哈哈一笑,霸气侧露地开口道。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 聂兴一直都是世人皆知的汉王鹰犬。 当汉王入主东宫,成为当朝太子爷后,他的权势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聂兴更是贵为税务专局的局长,可谓炙手可热权势滔天,想要巴结奉承他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就连薛禄柳升等军中大将也不例外,哪里轮得到陈循这个远在东鲲的小小布政使啊! 朱高煦没好气地瞪了一眼聂兴。 “小兴兴,你要记住一句话,这世上文人和文人也是不同的。” “有什么不同?”聂兴有些纳闷,“不都是一样的卑劣狡诈,不择手段吗?” 这是聂兴对那些文官缙绅的固有印象。 他自从追随汉王朱高煦以来,杀了不知多少的贪官污吏、士绅豪强,所以聂兴很是看不上这些文人。 千里做官只为财! 这句话说的就是他们文人啊! “那你觉得于谦呢?他也是卑劣狡诈吗?” 朱高煦直接反问道,一下子给聂兴整不会了。 “你也亲耳听到了,孤给了于谦一个选择的机会。” “于谦要是向张信这样,申请返回大明为官,孤虽然会有些失望,但还是会准了他的要求,毕竟于谦已经在外为官长达十年了。” “可是他于谦没有,而是主动提出继续留在岭北布政,要响应朝廷大计将岭北发展成为塞上粮仓!” “这就是孤看重于谦的原因,因为他是一个始终把家国大义放在第一位的文人!” 聂兴点了点头,还有些不太明白,却好像又有些悟了。 “你方才提及了那陈循,你觉得如果现在给陈循一个选择,他是愿意回京为官,还是愿意继续留在东鲲布政呢?” 聂兴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陈循肯定会选择回京!” 以聂兴对陈循的了解,此子就是个天生做官的材料,所以他也会为了晋升不择手段! 朱高煦点了点头,“这就是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区别啊!” “于谦心中装的是家国大义,而陈循心里更多想的是锦绣前程,二者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也注定他们未来的成就不会一样!” 历史上于谦始终恪守本心,一心为国为民,于北京保卫战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而后于谦深得景泰帝朱祁钰器重,成了独掌大权的群臣领袖,那个时候的于谦堪比后世帝国首相,总揽朝政大权在握。 可即便如此于谦还是过着简朴的生活,毫无权臣该有的心思,一心为国为民! 反观陈循这小子,同样在北京保卫战立下了功绩,同样因此深受景泰皇帝朱祁钰器重,一跃成为了景泰首辅,朝堂第二号人物。 可是这陈循志得意满后,就开始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贪腐受贿侵占庄田,甚至还贿赂科举乡试考官给他儿子走后面,最后被御史弹劾,以致于落得个晚节不保的凄惨下场。 “于谦和陈循之间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足以代表天下文官。” “一种是于谦这等气节文人,他们都以造福一方,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践行者,并且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一直到死。” “这种天生带着一股子浩然正气的文人,其实大明一直都不少,比如明初那些大家硕儒,宋濂、刘基和刘三吾等人,他们都是纯粹的文人,会恪守自己为官初心,不会因为权势利益而违背本心。” “但是这天下间,更多的却是如陈循这种文人,他们为了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会不惜一切代价地争权夺利贪慕权势,一门心思地想要往上爬。” 朱高煦举出了一个鲜明例子,“比如建文帝朱允炆的心腹三重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为了做官而做官,为了前途而做官,最后哪怕他们身居高位,却也成了祸国殃民之徒,受万世唾弃,被钉死在历史耻辱柱上。” “比较可悲的是,偏偏这第二类文人占了绝大多数,哪怕是现在各地官府里面,也几乎全都是这类读书人。” “他们的路早就走歪了,张口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干尽了男盗女娼、蝇营狗苟之事,只会首鼠两端、审时度势,只会争权夺利、排斥异己!” “朝廷里面如果全都是这种人,那偌大一个王朝距离轰然崩塌也就不远了,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于谦这种气节文人,可以为了家国大义牺牲自己,始终把江山社稷与百姓子民放在第一位!” “我大明需要的正是这种读书人啊!” 聂兴静静听完,狠狠地点了点头。 不过很快他又想到了一人,顿时就迷糊了。 “不对啊太子爷,按照您这说法,那左都御史顾佐算是哪类文人?” “额……他不好划分,因为他是个职业喷子!” “……” 第696章 辽东战局!女真一族的末路! 辽东,沈阳。 朱高煦策马疾驰而来。 杨荣、刘荣等人早已在城门口处等候。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行了都平身吧!” 朱高煦含笑开口,下马将二人扶了起来。 他先是扫了一眼杨荣,这个老狐狸似乎多出了一种别样气质。 那是运筹帷幄杀伐果断的统帅气质! 众人入城,来到总兵官府邸。 东北战区总司令正是刘荣,治所在沈阳军镇。 毕竟刘荣坐镇辽东十余年之久,对辽东局势无比熟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这个东北战区总司令的位置,还是得交给他。 再者刘荣为人谨慎持重,驭士卒有纪律,恩信严明,也是一位难得的良将。 等到各自落座之后,朱高煦看向了二人。 “都说说吧!” “辽东局势如今怎么样了?” 杨荣率先开口,简单叙述了一下。 “女真三大部,已经互相攻伐了近一年之久。” “其中以猛哥帖木儿的建州女真实力最为雄厚,阿哈出和亦失哈统帅的野人女真实力最弱,至于朱勇徐钦等勋贵集团扶持的海西女真实力居中,其首领打叶也是个枭雄人物。” “女真三大部互相征战攻伐不休,致使女真蛮夷人数锐减,至少有数万人因此而丧命!” “此外勋贵集团还将战俘全部贬为了奴隶,输送到卫所镇城附近,为他们耕田种地。” “而辽东蒙古部落也被我们整合了起来,表面上协助猛哥帖木儿一统女真,实则暗中屠戮女真蛮夷。” 听到杨荣这话,朱高煦点了点头。 “那猛哥帖木儿就没有察觉吗?” “还是说他是故意如此,想要借助朝廷的兵力?” 刘荣和杨荣对视了一眼,随即笑了起来。 “要说这猛哥帖木儿,也是个心狠手辣的枭雄人物,为了赢得我们的支持,直接悍然出手灭了他的兄弟部落。” “不过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我们并没有杀了阿哈出,而是将阿哈出送去了奴儿干都司,整合野人女真的力量。” “阿哈出可是女真族内威望第一人,在他有意散播之下,整个女真都对猛哥帖木儿极其痛恨,再加上杀子灭族之恨,阿哈出也势要杀了猛哥帖木儿复仇。” “所以猛哥帖木儿哪怕明知道是我们在背后使坏,他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继续给我们当狗!” “如若不然,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会生撕了他,屠了整个建州女真!” 杨荣笑呵呵地开口解释道,言语之中满是不屑。 不是他看不起这猛哥帖木儿,实在是双方差距太大了。 猛哥帖木儿想要借助大明朝廷的力量,助他一统女真成为女真王,无异于是与虎谋皮! 不管他猛哥帖木儿有什么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都是纸老虎,只能成为砧板上面的鱼肉,任由他人宰割! 众人正聊着,很快徐钦朱勇赶了过来。 二人早就得到了消息,太子殿下会巡视辽东,所以立马就动身赶了过来。 “臣徐钦(朱勇)参见太子殿下!” “行了都起来吧!” 朱高煦笑呵呵地打量着这两个小子。 比起朝廷迁都北平的时候,这俩小子多出了几分成熟稳重,不似先前那般轻浮放浪。 “你们两个做得很不错,也算是有点先祖遗风了!” 听到太子爷的亲口夸赞,徐钦朱勇二人都是脸上一喜。 这可真是不容易啊! 天可怜见,他们二人为了完成太子爷的计划,祸害整个女真,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海西女真部落,不知道遇上了多少风险。 如果不是因为徐钦确实有着几分小聪明,加上他们拉虎皮扯大旗,这才能够化险为夷。 但恰恰正是这些经历,使得二人快速成长了起来,一改往日里的纨绔本性。 绝境之中才能历练出人才,才能让一个男人快速成长起来。 朱高煦大致了解了一下辽东局势。 这女真内战也打了快一年了,女真一族元气大伤,整体实力也因此下降。 继续拖延下去,反倒没什么益处。 所以,是时候该收尾了。 早点解决完女真和蒙古蛮夷,朝廷才可以开发辽东。 “准备做收尾工作!” “放出话去,孤这个大明太子亲临辽东,将会代表朝廷册封女真王!” “让女真三大部进行一场决战,届时东北战区再出兵将其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听到这话,众人都是神情一凛,脸上露出了欣喜之色。 终于他娘地要结束了啊! 徐钦朱勇险些泪流满面,抱头痛哭。 天知道他们多怀念自己的纨绔生活,谁乐意在这苦寒之地吃苦受罪啊! 而且太子殿下可是说了,辽东之地可是勋贵集团的基本盘,他们必须得大力把辽东给发展好。 现在女真内战波及到了整个辽东,继续放任下去,反倒是会影响发展大计。 所以是时候该结束了! 对此杨荣也没有任何意见。 反正以女真族目前的实力而言,压根就不是朝廷的对手。 绝对实力碾压之下,女真一族只有走向灭亡的道路。 “下去准备吧!” “尽快剿灭女真族!” “孤等不了太长的时间!” 众人一听到这话,当即领命而去。 朱高煦则坐在位置上,静静喝着茶水。 “太子爷,为何对女真一族如此痛恨?” 聂兴有些忍不住发问,整个人百思不得其解。 他可是汉王朱高煦的头号鹰犬,也是始终追随汉王朱高煦的贴身护卫。 据聂兴所知,这位汉王爷可与女真一族没什么来往啊,双方压根就没有什么交集。 那太子殿下这仇恨从何而来? 有些莫名其妙啊! 朱高煦目光微冷,沉声道:“哦,那是因为我做了一个梦!” “这个梦,真实得令人绝望,令人后怕!” “那是杀入关中的女真蛮夷,他们所过之处,凡有身家,莫不破碎;衣冠之族,骚然不得安生!” “有缚人夫与父,淫其妻女,然后杀之者;有驱人父淫其女而后杀之者;有裸孕妇共卜其腹中男女,剖验以为戏者;有以大锅沸油, 掷婴儿于内,观其跳号以为乐者;有缚人于地,刳其腹实以米豆饲群羊,取人血和米煮粥以饲驴马者……女真蛮夷所掠子女百千,临行不能多带,尽
相关推荐: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弟弟宠物
镇妖博物馆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婚里婚外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蝴蝶解碼-校園H
虎王的花奴(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乡村透视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