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时候旧事重提,很显然是想给朱瞻基扣上一个“不通兵事”的帽子,顺便扯一扯他这位太孙殿下的黑历史,牵动众人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眼见太孙殿下深受汉王与赵王围攻,并且声誉大孙,杨溥只能硬着头皮发声,想要替朱瞻基解围。 “赵王爷,太孙殿下年纪尚幼,当然不如赵王爷知兵善战。” “皇上,诸位同僚,召回西南王师,只是臣的一个建议罢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各地州府粮产大大减少,朝廷已经快无力支撑西南战事损耗的钱粮了!” “这些年来,朝廷要花钱花粮的地方确实太多了,岭北行省刚刚收复要投入海量钱粮,西南战事始终未决同样需要海量钱粮,还有郑和下西洋此次一去不复返……” “敢问汉王殿下,西南战事倘若迟迟不结束,那朝廷是不是就要一直往里面投入钱粮?如此长久下去,根本就不是办法,朝廷迟早会因为这个泥潭被拖垮,爆发出内乱啊!” 杨溥再次变换思路,将话题引到了钱粮上面。 国家大事,钱粮二字。 现如今的大明朝廷,因为汉王朱高煦的种种操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的确是不怎么缺钱了。 可与之相反的是,朝廷现在极度缺粮! 其一是因为连年天灾人祸不断,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 其二是汉王朱高煦在北直隶搞风搞雨,全力发展什么工商业,导致北直隶粮产逐年下降! 如果不是因为朝廷缺粮,户部尚书夏元吉也不会亲自赶去江南,试图从那些劣绅豪强手里面征收税粮了! “诚然,汉王殿下此次在江南推行一条鞭法,带回来了不少粮食,可是这之后呢?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粮食产量下降,这才是朝廷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不是在这个时候还去推行什么新法,搅得人心惶惶天下不安!” 不得不承认,杨溥目光十分独到,并且还不忘反击一下朱高煦。 大明现在缺粮,就是你汉王爷搞出来的,你不想着怎么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还要搞什么新法,这不是疯了吗? 朱棣高坐在龙椅上面看得津津有味,目光略微在杨溥身上停留了一下。 此人的确不错,有眼光有才华,是个不错的人才。 他早就提醒过老二这个逆子,步子不要迈得太大,否则肯定会扯着蛋! 偏偏这个反骨逆子根本不听,一通骚操作下来导致大明现在极其缺粮! 而且西南战事确实是一个泥潭,毕竟那里还有三十多万的战兵正在浴血奋战,为大明开疆拓土,朝廷总不能真不管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了吧? 粮食,现在反倒成了一大难题。 朱棣看向朱高煦,他也很想知道,这个混账逆子,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 户部尚书夏元吉也看向了朱高煦,拧着眉头叹气道:“汉王殿下,杨学士这话也不无道理,现在如何增加粮食产量,才是朝廷当下最该解决的问题。” “一条鞭法固然利国利民,可是这毕竟是新法,在这个节骨眼上,并不适合推行下去。” “除非……” “除非先让大家填饱肚子,对吧?” 朱高煦接过话茬,微微笑道。 见他胜券在握的模样,夏元吉顿时眼前一亮。 “汉王殿下可有什么高见?” 天可怜见,老夏头早就察觉到了粮食减产的事情,不知道为这事情愁白了多少头发,偏偏他还阻止不了。 现在看这汉王爷的模样,再联想到他先前多次化腐朽为神奇,杨士奇一时间对朱高煦充满了希望。 朱瞻基与杨溥对视了一眼,心中都觉得有些好笑。 粮食产量这种事情,除了人祸之外,那就是天灾了,完全看老天爷心情吃饭。 怎么着,你汉王还能以人力与天斗,增加粮食产量? 朱棣也忍不住来了兴致,出言催促道。 “汉王,你有什么办法,赶紧说出来!” 朱高煦迎着一道道目光,轻轻开口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郑和……回来了!” “而且他还带回来了……神种!” 第589章 郑和回朝!神种之争! 郑和! 神种! 汉王突然抛出的这个重磅消息,直接震懵了所有人! 郑和当真回来了? 而且还真的带回来了神种? 为何他们先前没有收到半点消息? 朱棣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大喜过望,但转而好心情坏了大半。 他这位皇帝陛下都没有收到消息,那老二这个逆子是从何得到的消息? 水师! 大明水师! 老二的手,伸得太长了! 朱棣深深地看了一眼朱高煦,第一次对这个儿子感到了恐惧! 是的,恐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忌惮了,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 这个混账逆子,自从受伤之后,一反常态地跟夺嫡争位唱起反调,多次请求前去云南就藩。 当世人都以为他这位汉王爷真的选择认命,彻底没有夺嫡的心思时,他却是通过一条条新政新法,打造出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庞大势力! 大明水师何时与老二有过交集? 嗯,诸王外放这条宗藩新制,老二让水师以荡平海匪倭寇的名义,协助东海五王远征东海。 怪不得当年他要举荐吴宣出任水师提督,这个吴宣正是他汉王朱高煦的心腹党羽。 老二啊老二,你还真是好算计啊! 想到这一点的,还有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脸色逐渐阴沉了下来。 因为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先前一直被他忽略的问题。 那就是大明水师! 随着南洋与东海纳入了大明版图,水师的地位就愈发举足轻重了起来。 尤其是汉王还鼓励楚国建立东鲲水师,南洋七国组建南洋水师,这样算起来他朱高煦可以指挥的水师力量,就已经足足有三支数十万人! 关键问题在于,这个领域朱瞻基从未涉足,他在水师中没有半分影响力! 差距太大了,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朱高煦悄悄抬头,扫了一眼脸色阴晴不定的永乐皇帝,心中也暗自打起了鼓。 他很清楚,自己现在暴露郑和回来的消息,势必会引起永乐皇帝的忌惮与猜疑。 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同样也是一件好事。 朱棣如今在储君位置上犹豫不决,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还是对太孙朱瞻基抱有希望。 那朱高煦只能向他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让皇帝陛下明白一个道理,太孙朱瞻基斗不过汉王朱高煦,如此才能彻底打碎他抱有的幻想。 正当这个时候,一名小宦官拿着奏章匆匆赶来,递给了御前太监小鼻涕。 小鼻涕接过一看,赫然正是明州市舶司的消息,郑和水师已经抵达市舶司,并且还附带有郑和本人上呈天子的密信! 朱棣接过密信细细查看了起来,当他看到郑和信中所写,水师一路上遭遇的重重灾厄损失惨重时,也是忍不住感慨万分。 不过好在水师船队重振旗鼓,一举抵达了汉王口中的“黄金之国”,并且顺利带回来了“神种”! 确定郑和当真带回来了“神种”,朱棣一颗心顿时就放回了肚子里。 大明只要有了能够亩产数十石甚至上百石的神种,还用担心什么粮食问题,朝廷现在面临的一切困难,瞬间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紧接着郑和又在密信中详细交代了宁国叛乱,他顺手生擒了宁王朱权一事,看得朱棣有些哭笑不得。 宁王朱权啊,野心不死的跳梁小丑! 哪怕去了海外立国,依旧还是贼心不死,竟然敢觊觎“神种”! 不过哪怕是朱棣也不得不承认,要是朱权的计划当真成功了,大明对郑和带回神种的消息一无所知,反倒是让朱权成功截了胡,再过个二三十年,朱权当真有可能反攻中土,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郑和这回真是立下大功了!” 朱棣由衷地赞叹了一声,随即将密信递给了下去,让九卿大员分分传阅。 群臣见到郑和当真带回了神种,也是激动欣喜不已。 这里面最激动之人,莫过于户部尚书夏元吉了。 老夏头拿着密信老泪纵横,随即看向了汉王朱高煦。 “敢问汉王殿下,这‘神种’一亩产量当真高达数十石乃至上百石?” “放心吧老夏头,产量只多不少!” 得到了汉王朱高煦的亲口保证,夏元吉一颗心彻底放回了肚子里,一时间又哭又笑,看得众人内心颇为酸涩。 恐怕这方朝堂之上,真正一心一意为了江山社稷的臣子,也就只有夏元吉这么几人了吧。 陡然间,夏元吉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汉王殿下,可知这‘神种’的种植之法?我大明土地与气候是否适合?” 老夏头毕竟执掌户部这么多年,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耕种常识。 作物想要收成好,那全是看老天爷吃饭。 这“神种”万一不能适应环境,那也跟寻常作物无异了。 听到夏元吉的这个问题,众人也是被泼了一盆冷水,纷纷扭头看向朱高煦。 就连朱瞻基与杨溥等人也很好奇,难不成这所谓的“神种”真能与天争斗? 朱高煦见状轻笑了一声,上前拍了拍老夏头的肩膀。 “神种神种,又岂会与寻常作物相同?” “只要郑和带回来了真的神种,那本王保证可以把它变成我大明的神种!” “从此以后,哪怕是天灾连连,老百姓至少也有粮可食!” 话音一落,朱高煦就看向了朱棣。 “皇上,神种一事事关重大,儿臣请求立刻赶去明州市舶司,护送神种回京!” 朱棣听到他这个问题,毫不犹豫地就点了点头。 英明神武的永乐皇帝,哪里想不明白,这神种意味着什么。 只要神种真能亩产数十石乃至上百石,大明将会再无粮食短缺之忧,永乐王朝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粮食意味着人口,人口意味着一切! 只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别说西南战事打了三五年,大明再支持西南王师打十年都没问题! 南洋与东海已经纳入了大明版图,岭北也已经成功收复了,等到西南战事完毕,大明纳入整个中南半岛,那个时候疆域会是何等辽阔惊人? 到了那个时候,他朱棣凭借这些文治武功,何人还敢质疑他这位永乐皇帝得位不正? 到了那个时候,他朱棣甚至会成为大明朝自立国以来,超越太祖高皇帝,文治武功光耀千秋的……千古一帝! “汉王,你即刻赶去明州市舶司,一定要带回神种!” 朱棣激动不已地下令道,然而这个时候却有人跟他唱起了反调。 “陛下三思啊!” “神种乃天地奇珍,自应有德之人承纳,汉王生性残暴方才杀戮过甚,不宜去承纳神种。” “而太孙殿下英睿超群天生不凡,臣请皇上让太孙殿下前往,如此方可保证神种不出现任何闪失。” 第590章 交锋完败!第一次东宫密谋!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看那梗着脖子出言之人,恨不得堵上他的狗嘴。 尤其是太孙朱瞻基,此刻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将此人列为头号必杀之人。 他娘地,皇帝陛下为了神种都兴奋成这样了,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你还偏偏跟他唱反调,非要把太孙架在火上烤是吧? 还有你说的这是什么狗屁理论? 汉王生性残暴杀戮过甚,太孙英睿超群天生不凡,所以太孙比汉王更适合去带回神种? 什么狗屁道理! 别说群臣听了觉得可笑,朱棣听了脸色瞬间也阴沉了下来。 “这位爱卿所言……倒是稀奇,不知爱卿现任何官职?” 朱棣也对此人起了强烈的杀心,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刚刚也是这个混账率先请求让太孙监国辅政,现在还不忘给自己上眼药,把太孙架在火上烤! 这一次朕也就忍了,你非要在这个时候再给朕上眼药,那朕有些忍不了了! 那人倒也实诚,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皇上,臣郭佑,忝为户科给事中……” 朱棣:“???” 郭佑? 这名字? 怎么有些耳熟? 朱棣满脸狐疑地看向小鼻涕,后者急忙耳语了一句。 “郭佑,北平行在尚书郭资独子,因功迁为户科给事中……” 原来是这个郭佑! 听他这么一说,朱棣顿时就反应了过来,随即恶狠狠地瞪了朱高煦一眼。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个郭佑也是老二这个逆子的党羽,难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攻击太孙。 “皇上,太孙殿下乃是人中龙凤,神种这等天地奇珍……” “够了!”朱棣没好气地咆哮道,“由汉王前去明州带回神种,不得再议!” 话音一落,永乐皇帝恶狠狠地瞪了朱高煦一眼,随即拂袖离去。 汉王爷倒是不以为意,也丝毫不避讳他人的眼光,直接上前将郭佑扶了起来。 “世侄,你爹身子骨可好?” “好着呢世叔!” 郭佑笑呵呵地回答道,满眼都是崇敬。 见此情形,朱瞻基气得银牙紧咬,想要上前放一两句狠话挽回颓势,不过转念想起自家二叔可是个肆无忌惮的魂人,索性舍弃了这个可笑的想法,带着杨溥等人灰溜溜地离开了。 毫无疑问,今日朝会,太孙党与汉王党的第一次交锋,太孙党完败! 他们不但没能阻止汉王继续推行一条鞭法,反而面对汉王党的多次进攻显得束手无策,甚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王去明州带回神种! 满朝文武心中都很清楚,一旦他汉王朱高煦当真能让神种扎根大明,大幅度提高各地州府的粮食产量,那太孙朱瞻基可能当真就完了,再无力与汉王争夺储君的位置! 毕竟,粮食太重要了,足以改变天下大势! 东宫太子府。 太孙朱瞻基一回到房间,便怒不可遏地大发了一通脾气。 杨溥紧跟在他身后走进房间,见此情形心中也不免觉得一阵悲凉。 是的,悲凉。 与太子爷相比,太孙当真差了太多。 太子爷是大智若愚的仁厚明君,更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不管发生何事,他都不会这般失态。 可是眼前这位太孙殿下,毕竟年纪尚轻,还没经历过什么磨炼,一遇到挫折本性便暴露无疑。 “汉王!” “安敢如此折辱我?” 朱瞻基一把将花瓶摔了个粉碎,怒不可遏地咆哮道。 他没有想到,自己今日第一次同汉王朱高煦交锋,竟会是落得这般惨败,毫无还手之力。 真是混账至极! 尤其是那个郭佑,更是可恨万分! “杨师,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 朱瞻基深吸了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满脸希冀地看向杨溥。 “一旦汉王带回神种,并且让神种顺利扎根大明,那我们可真就完了!” 朱瞻基不蠢,他当然知道,自己现在已经面临了绝境。 要是坐视朱高煦掌控神种,借用那天地奇珍给大明增加无数粮食,他朱瞻基将再无夺嫡争位的可能,这个太孙的位置也迟早被废! 杨溥闻言陷入了沉思,这个道理他又何尝不明白,但是现在他们好像根本不能做什么。 “殿下,汉王是奉圣旨前去带回神种,这一点谁都无法改变。”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等汉王带回神种之后,殿下可向皇上申请,负责神种的耕种事宜。” 朱瞻基听后眼前顿时一亮,似乎看到了些许希望。 不过转瞬他就苦笑着摇了摇头,叹气道:“但是那神种……我先前闻所未闻,根本不懂其种植方法啊!” “这要是白白浪费了神种,不能取得成效,反倒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其实朱瞻基很是想说,别说什么神种的耕种办法,他连寻常作物如何耕种都不知道。 要是真夺下了神种耕种职权,结果不能顺利催生神种,皇帝暴怒之下,他这个太孙当真完了。 杨溥听到他这话,眉头顿时紧紧皱在了一起。 这位太孙,与太子爷唯一相似的地方,反倒是优柔寡断、瞻前顾后! 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他早已无路可退,竟然还害怕不能催生神种! “殿下,这一步如果不争,那殿下就不必再争什么储君的位置了。” 杨溥声音很是冷淡,饱含痛心与失望。 朱瞻基闻言脸色微变,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 “杨师放心,我明白了。” “这段时间就请杨师带着东宫宾客,一起搜寻古籍钻研一下那神种的种植办法。” “等到汉王带回神种后,我一定会向皇爷爷申请,夺得神种耕种职权!” 杨溥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继续嘱咐了几句后,便识趣地告辞离开。 不过当他走到门口时,却迎面撞上了一人,正是今日朝会上多次反击汉王朱高煦的戴纶! 双方仅仅只是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照面,并未过多言语。 只是杨溥内心有些忧虑,太孙殿下现在阵脚大乱,为了夺嫡争位,毫不顾忌地拉拢朝臣广结党羽,这要是被皇帝陛下知道了,定然是一场祸事! 戴纶走进房间,只见满地狼藉,太孙正阴沉着脸坐在椅子上,大致便明白了怎么回事。 “殿下可是为神种一事忧心?” 听到他这话,朱瞻基豁然起身,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戴先生可有良策?” 戴纶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狠辣。 “汉王带回神种,一切都将尘埃落定,殿下必定失去储君大位!” “那万一汉王要是带不回神种呢?从京师到明州这段路程,说近也近说远也远……” 朱瞻基闻言脸色大变,难以置信地追问道:“戴先生的意思是……” “殿下!”戴纶压低了声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闻听此言,朱瞻基沉默了。 他明白戴纶的意思。 让汉王带不回神种,最好的办法,就是…… 良久之后,朱瞻基陡然叹了口气。 “戴先生的意思,孤明白了。” 第591章 太孙的决心!以师礼待之! 朱瞻基确实明白了。 尤其是当戴纶说出了那句“至理名言”!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他朱瞻基贵为皇帝嫡长孙,太子嫡长子,皇位大位本是他的囊中之物! 可是现在,因为太子朱高炽骤然病逝,他朱瞻基一度受到汉王朱高煦的连番打击压制,即将与皇位无缘! 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还在意什么血脉亲情,还在意什么肮脏手段? 只要杀了汉王朱高煦,那他朱瞻基就是唯一的帝国继承人! 只要杀了汉王朱高煦,那一切都将会尘埃落定! 朱高煦要是死了,这个大明就太平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朱瞻基深吸了一口气,道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 “多谢戴先生为孤解惑,但是有一事孤仍旧想不明白。” “殿下但说无妨!”戴纶微笑着开口,一副教书先生的温润模样。 朱瞻基压低声音,缓缓开了口。 “汉王此次前去明州,乃是奉陛下旨意,少不得有禁军甲士相随。” “如果我们真要对他朱高煦下手,从何而来这么一股战兵?” “东宫虽有禁军,但隶属于宫廷禁卫,孤可以指挥调动,却瞒不过皇上。” 朱瞻基这番话语,已经说得极为粗浅直白了。 他赞同了戴纶的提议,直接对朱高煦下手,彻底解决掉这个后患。 可问题在于,他朱瞻基手里面没兵啊! 莫说是他,连太子爷手里都没有兵! 兵权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东西,尤其是对东宫而言。 古往今来,历史上太子掌兵密谋造反的例子数不胜数。 所以大明朝的东宫太子爷,手里面兵没有什么兵权。 哪怕是宿守东宫的禁军甲士,也是隶属于宫廷禁军。 而太孙朱瞻基倒是曾经拥有过一支太孙幼军,经过汉王朱高煦的魔鬼特训之后,战力的确不低。 奈何因为当年那场战役,太孙幼军对他朱瞻基这位太孙彻底失望,甚至大部分对他朱瞻基恨之入骨! 正是因为如此,薛禄顺势提议将太孙幼军废除,一众子弟全部打乱安插进了各大战兵之中,出任将佐武官,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明战师。 他朱瞻基现在可以调动的人手,而且还是那种可以瞒过朝野的人手,几乎为零! 戴纶得知这个消息,顿时眉头一皱。 饶是聪明如他也没有想到,堂堂一个东宫太子府,竟然连暗中培养的人手都没有几个。 这是该怪太子爷太过仁厚了,还是该怪这位太孙太过愚蠢了? 你瞧瞧人家汉王朱高煦,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大大咧咧地接收了聂兴那批靖难遗孤杀手,一直用到了现在,更是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汉王暗卫,用起来那是多顺手? 这夺嫡争位连个手下心腹都没有,你夺个锤子的嫡争个锤子的位啊! 戴纶心中一阵苦笑,沉思了片刻之后,这才突然开了口。 “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一两个足矣。” “毕竟不可能出现大军绞杀汉王的事情,皇帝陛下又不是傻子。” 顿了顿,戴纶坐在了椅子上,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在这世上,想让一个人出意外,法子多的是,并不一定要打打杀杀!” “至于殿下担心的人手,那可就更加简单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殿下身处宫廷庙堂,不知江湖纷扰杀伐,只要银子给够了,还怕缺少人手吗?” 朱瞻基听到这些话顿时眼前一亮,当即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戴先生果真大才,孤等会就命人将银票送上,此事就全权交给戴先生了。” 想了想,朱瞻基又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郑重地双手捧着。 “这是孤的贴身玉佩,有了它戴先生可以随意出入东宫。” “先生之才不输杨溥,更有不畏权贵的刚正风骨,孤愿以师礼待之,还请先生赐教!” 话音一落,朱瞻基双手捧着玉佩,直接躬身向戴纶郑重一礼。 见此情形,戴纶吓得脸色一变,急忙起身侧过了身子。 “殿下万万不可啊!” “君臣有别,殿下这是折煞……” “不!”朱瞻基低着头,“这一礼先生值得,若先生不答应,那孤就不起身!” 戴纶闻言神色动容,只能跺了跺脚,接过玉佩受了这一礼。 朱瞻基这才直起了身子,露出一个和煦笑容。 礼贤下士,这种事情,他朱瞻基也会做。 只要能拉拢这些真正的人才,帮助他夺得属于自己的皇位,现在吃点苦头受点委屈算不得什么。 眼见戴纶眼眶湿润,一副感动莫名的样子,朱瞻基内心就更是骄傲得意。 二人一阵互相吹捧之后,戴纶这才将注意力引到了刺杀计划上面。 “殿下,皇上对神种极其重视!” 朱瞻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位皇爷爷,正盼着望着神种早日扎根大明,然后帮助他这个永乐皇帝成为千古一帝! 戴纶又开口道:“所以,即便是要刺杀,我们也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将这刺杀伪装成意外,否则皇帝陛下势必会震怒,一旦追查下去反倒是会弄巧成拙,甚至很有可能引得皇上猜忌殿下,殿下明白微臣的意思吧?” “先生有心了,孤知晓这其中的利害!” 朱瞻基又不愚蠢,他当然清楚这一点。 要是真派人堂而皇之地去刺杀朱高煦,别说能不能刺杀成功了,他朱瞻基第一个就受到皇帝陛下的忌惮与猜疑,甚至很有可能会遭到盘问。 现在朝野上下人尽皆知,汉王正与太孙夺嫡争位,一旦汉王出个什么闪失,都不用多想,他朱瞻基这个太孙就是头号嫌疑人! “所以,殿下定不能心急,如平常一样即可,切莫表现得太过刻意!”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微臣去办吧!” 话听到这儿,朱瞻基也来了兴趣。 “要杀了人,还要伪装成意外,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那汉王朱高煦天生魁梧,长于行伍之间,骁勇善战,力大无穷,哪怕此次出行没有带上天策卫与飞熊卫,也定会有暗卫相随,再加上他本人勇武,想要他死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吗?” 戴纶闻言微微一笑,对太孙方才这番评价不置可否。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第592章 终会面!论郑和的正确使用方式! 朱高煦走了, 迫不及待地赶去了明州市舶司。 太子爷葬礼期间,朱高煦就收到了水师提督吴宣传来的消息。 他本想耐着性子等到太子爷葬礼结束,再直接赶去明州带回神种。 然而杨士奇却是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或者说随手就给太孙朱瞻基埋下了一个坑。 毕竟那可是神种,足以改变大明朝堂的政治格局,也足以彻底帮他汉王朱高煦夺得储君大位,太孙朱瞻基岂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朱高煦这么轻易带回神种? 事实证明,这位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杨贤相,此刻已经完美地转变成了一个算计人心的政客。 而他算计人心的本事,即便是汉王朱高煦都要自愧不如。 所以朱高煦才会引而不发,在朝堂之上公然点出此事,然后再不急不慢地前往明州市舶司。 这看似是给了太孙朱瞻基一个反击的机会,实则却是给他挖了一个大坑,足以坑得这位太孙殿下一败涂地! 至于是机会,还是大坑,就看他朱瞻基做出什么选择了。 临行之前,朱高煦也没什么好交代的,只是将唤来杨士奇交代了几句。 因为郑和带回了神种,现在朝野上下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神种上面,反倒是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类似于杨溥成为太孙党领袖,杨士奇此刻也俨然成了汉王党的中流砥柱。 有他杨士奇坐镇京师,应对太孙与太孙党官员的反击,已经足够了。 至少朱高煦很确信,朱瞻基加上杨溥,再加上那群太孙党官员,都还不够现在的政客杨士奇一只手打的。 拿到圣旨,此行朱高煦并没带多少人,只是带上了聂兴与郭登,以及寥寥几个暗卫好手。 毕竟他得给太孙朱瞻基一个机会,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所谓明州,就是浙江宁波。 前宋海上贸易异常发达,朝廷重视市舶贸易,而明州市舶司的设立,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宋商前往高丽和倭国贸易需要市舶司发放公凭,而明州是唯一的合法港口,在东亚海上丝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以来,庆元(明州)一直就是对倭的贸易港,在这三港之中距日本最近,所以,倭国商船开往元朝的几乎都驶进此港,仅有一、二个例外。 到了大明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执行严厉的海禁措施,一度关停了所有的市舶司港口。 直到永乐皇帝即位,这才复置太仓黄渡、宁波、泉州、广州、交趾云南、五市舶司,准倭国通贡宁波,琉球通贡泉州……为海外诸藩国专门设立了对应的通贡港口。 此次郑和船队返回大明,走的宁国路线,所以抵达港口正是明州市舶司,走的是合理合法的官方路线。 从帝都南京到浙江宁波,路程并不算远,偏偏朱高煦一行人不急不慢地走了整整半个多月时间。 这半个月内,一行人游山玩水,紧赶慢行,却始终不见什么意外发生。 见此情形,汉王爷都觉得有些意外。 “聂兴,咱们那位太孙殿下,好像这次当真忍住了啊!” 眼瞅着明州就在前面,朱高煦忍不住笑呵呵地开了口。 听见他这话,郭登没好气地摇了摇头。 明明只要三四天的路程,硬生生地被你给走出了半个多月,傻子都知道你这位汉王爷在等什么。 那太孙朱瞻基就算再蠢再傻,也不会在这个敏感时刻,做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吧! “这话可还真不一定,兴许来时平安,归程不宁。” 聂兴笑呵呵地开了口,不见半分失望。 朱高煦扫了他一眼,直接追问道。 “怎么?暗卫有什么消息?” “王爷英明!近些日子东宫可是有不少小动作,花费了一大笔银子,在暗中招募好手!” 听到他这个消息,朱高煦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朱瞻基啊朱瞻基,你终究还是忍不住啊! 就是不知道,皇帝陛下知道了这个消息,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朱高煦叹了口气,带着一行人赶到了明州市舶司。 郑和等人早已翘首以盼,一见到汉王朱高煦,这位饱经沧桑的传奇人物,眼泪就止不住地掉落下来。 “郑和……参见汉王殿下!” 眼瞅着郑和就要跪下去,朱高煦急忙上前一把扶住了他。 “老郑啊老郑,这一路你们不容易啊!” 朱高煦也是慨叹莫名,拍着郑和肩头感慨万千。 开辟新航路,哪里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这个科技尚且处于蒙昧的时代,一切航海经验都需要一次次地尝试与探索。 而这些尝试与探索的过程,则是充满了不确定的危险,需要用人命去填! 当初朱高煦让郑和横跨太平洋直奔美洲的时候,他就提醒过郑和等人,此去极有可能遭遇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甚至很有可能整个水师舰队全军覆没葬身鱼腹。 即便是他朱高煦,都不敢带着船队横跨太平洋,直接杀向美洲大陆。 偏偏人家郑和不仅没有害怕,带着水师舰队就去了,还成功地回来了!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郑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了! “殿下,这一路走来,当真是苦啊!” 郑和忍不住老泪纵横,回想起那些葬身鱼腹的水师将士,回想起在大海上面对的惊涛骇浪,那一次次让人绝望的险境绝境,即便是他此刻也有些绷不住了,眼泪止不住地掉落在地上。 朱高煦见状也忍不住神情动容,一直出言安抚着他。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你这一走就是好几年,本王真怕你一去不复返了!” “这次不管你们有没有带回神种,你们的功绩朝廷都看在眼泪,所有牺牲的水师将士,也会得到他们应有的补偿与荣誉!” 听到汉王爷拍着胸脯给出的承诺,郑和心里面这才好受了一些。 “臣代全体水师将士,叩谢汉王殿下大恩,叩谢皇帝陛下隆恩!” 朱高煦再次将他扶了起来,随后二人寒暄了一阵,聊及这些年的过往。 直到郑和如梦初醒,主动提议先去看看他带回来的那些奇珍异草与美洲作物,确认里面是否有神种。 朱高煦欣然点头,在郑和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市舶司码头。 登上舰船走进房间,看着眼前这些熟悉又陌生的作物,朱高煦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一旁郑和见了,一颗心顿时沉入了谷底。 这他娘地,不会真白跑了一趟,还要跑一次吧? 他郑和哪里认识神种,哪怕是拿着汉王殿下给的图纸画像,也不能找到一模一样的作物啊! 索性直接把中土没有的花草作物全部铲了
相关推荐:
鉴宝狂婿
篮坛大亨
猛兽博物馆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树深时见鹿
红豆
女奴的等价替换
山有木兮【NP】
我的风骚情人
桃源俏美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