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特别补贴他们啊?” 老程也跟着架秧子, “这么多年都没有门道,那咋现在突然就有了?谁知道,他们是使了啥手段?” 其实他们想说的话,还有更难听的,但是都知道林书记的性格,刚正不阿,眼里看不了自己人的勾心斗角,老程也只敢这么点一下,再说下去,林书记指不定就又得拍桌子了。 很显然,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疑问,林书记倒是有点心寒,这机会都想要,那没问题,这暗戳戳的踩人家一脚,这算是咋回事? 他们当兵的,就看不惯这种行为,顿时他这脸色也就带出来了点不高兴, “是啊,咋就突然有门道了?想办法呗?” 看了一圈不忿的表情,就在有人又准备撒泼耍赖的时候,林书记问出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你们各村,和下乡的知青,关系怎么样?” 有人准备往地下坐的动作一顿,有人眼神躲闪,就连老程,也不自觉的站直了身子, “书记,咋,咋问起知青的事了?是有人来告状了吗?” 对于下面村子和知青之间的矛盾,林书记也是有耳闻的,这次也是想借机敲打敲打,但是没想到,老程这态度,这么轻飘飘的? “告状? 老程,这个问题你还没有记性吗?还要我咋提醒你? 上次的人命的教训,还不够大是吗?” 几条人命,血淋淋的现场再次呈现在老城面前,让他刻意遗忘的记忆再次翻腾出来,顿时这脸色就灰白下来。 若不是程家根基深,程家堡子的木耳也确实是出名,村里人也借光,生活水平确实比外村要好上不少,这么多年的也算是有贡献。 多方考虑,村里族中作保,他这个村长算是有惊无险的没被踢下去。 村里到现在这气氛都还紧张着,原本他们本村人就有着天然的优势,尤其是对外嫁进来的媳妇,那态度自然也说不上好,瞧不起那都是最基本的。 出了这事以后,这段时间,村里人默不作声的对知青和下放的人员,都采取了漠视的态度,不打骂,也不说话,就当没有你们这个人。 也算是生气的一种发泄。 但是,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村里孩子说亲都没有以往那么顺畅了,尤其是各家的小子,之前一听是程家堡子的,那都欢天喜地的。 现在,但凡是有一点疼孩子的家庭,都是犹犹豫豫,人家也怕这欺负儿媳妇是一个村子的风气,尤其这程家堡子还是一个不小的宗族。 同根同族,同气连枝。 他们希望孩子过上富足的日子没错,但是前提是不能受婆家磋磨,不然还不如就在一个穷人家好好好活着呢。 林书记倒也不是故意戳人伤疤,而是他是看出来了,这程家堡子,真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自家的问题还没解决,又来挑唆别人出头。 这几天,上面的文件精神他也仔细研究了,这知青下乡,和下乡改造的情况,一时半会的也没有要偃旗息鼓的迹象,反而是有点愈演愈烈的架势。 若真的这样,就程家堡子这个风气,早晚还要出大事。 不说别的,他这个位置危险是小事,但是人命可是大事,他不可能拿知青和下放人员的圣母开玩笑,况且,就这个风气,嫁进去的小姑娘的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 这种恶行,他不敲打是真的不行了。 老程脸色灰白,这事对他的打击也不小,这些年顺风顺水的,村里的木耳生意在县城也算是挂了名的,他接手后,也一直干的好好的,村里人的生活在公社乃至县城也都是排的上号的。 这么多年,跟其他村断层的差距,让他一直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以为自己这个村长做的很到位。 这次的事,刚开始他还是不以为然的,这种事情在村里都不是秘密,他也只以为是碰巧赶在一起了,尤其是出事后,村里,族里都积极的出面帮他解决,他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现成的一切。 但是,当林书记把这一切都说破了,这层遮羞布,终究还是被揭下来了。 林书记也看出来他的神色变化,暗暗摇头,这就受不了了? 若是不约束,以后可有的愁呢。 “我也不瞒你们,刘家屯这次,确实是遇上了好事,不过,可不是我偏心,而是,那根本就不是我找的门路。 我知道你们咋想的,不就是看人家老刘村里穷吗,见着人家要起来,这就坐不住了。 那你们倒是想办法去呀? 我就告诉你们,这次的事情,是老刘自己找的门路,而且,” 他看了眼老程, “而且,那贵人,是他们村里的知青。” 底下几个村长顿了一下,这脸色也说不好是红是白。 这知青,没有哪个村会喜欢,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说句大白话,那就是下乡来跟乡亲们抢粮食的,那乡亲们能有好脸色就怪了。 不过,国家政策,他们也不得不接受就是了。 “你们想说什么,知青为什么会帮村里人?是吗? 你们老是说,知青是外人,是来跟你们抢粮食的。 是,我知道,你们都嫌弃知青娇气,干不了农活,又怕把村里的风气带坏了。 那咋的,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那人家老刘咋就知道知人善用呢? 那知青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是高学历吧? 你们村里没有识字的人,给你们送来了,你们还不用? 行,大人不想学,那咋的,孩子也都当一辈子文盲,以后人家去考个岗位啥的,你们还让孩子也眼睁睁的看着? 你们啊,这眼皮子浅,就能看着眼么前这点东西,就知道刘家屯穷,没看上人家,也不愿意跟人家打交道,是吧? 要不是去年老刘他们弄来个拖拉机,你们怕是现在还不愿意跟他说话吧?” 底下几个村长有点脸红,都是穷人,越穷越光荣,他们这样,确实不好。 林书记看在眼里,也不点破, “我就这么跟你们说吧,以前刘家屯是最穷的,以后,还真就不一定了。” 有了现在这个合作社,这话倒是没有人不信,只是不服气还是有的,好几个汉子,都梗梗着脖子,就是不说话。 林书记心里念叨着,一个个都是榆木脑袋,还不得不捏开了揉碎了,跟他们解释, “刘家屯学校开课了,你们知道吗? 你们村的娃娃,还在村里疯跑,玩土玩泥巴的时候,人家的孩子已经开始认字,能看小人书了。 你们的娃娃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吃,打仗,调皮捣蛋,人家已经开始讲卫生,讲礼貌,能帮着爹妈算钱了。 也不用多,过个三年几年的,你们村里,孩子长大了,跟着爹妈接着种地。 人家老刘那儿,估计啊,都能学到中学了,哎!” 说着,他一击掌,自己感叹, “行啊,就算考不了大学,这中学生,在咱们这公社也算是有学问的人了,回头走到哪儿,那也说的出去,也不怕被人骗了。 那就是小姑娘,那有学问的,在婆家,那都得比别人高看一眼,那以后的孩子啊,不用说,有个有学问的妈,咋不比大字不识一个的强? 要是有几个能一直学,学到高中,那可就好了,到时候有个啥厂子招人的,到时候走出农村,我也光荣。” 别的倒还好,就这个进城,进厂,这个问题,是他们几个村都没有解决的难题,这个就像是一根胡萝卜吊在前面,让几个村长不约而同都抬起头来。 “真能,进厂?” 林书记煞有其事的点头, “那人家工厂招人这可是最基本的要求。 那工厂里基本也都是机器,不说让你研究机器,最起码你得识字,能看得懂人家的说明书,文件啥的吧? 不然你们说,他们为啥不在农村招人呢?还不是咱们不重视教育,你们哪个村有几个高中生?就是知道厂子招人,有几个能考进去的? 你们啊,我知道,不就是看人家知青现在落魄了,看现在也考不了大学了,就觉得学习没用了。 你们啊,也不想想,要真是没用,那像你们,村里头要是有点什么事,算个账啥的,是不是要找上过学的? 读个信写个信啥的,不认字行吗? 像你们,都这么大岁数了,等你们退下去,在找接班人,你们是愿意找个识文断字明事理的,还是跟乡亲们一样,大字不识一个的,你们自己说? 就算是进不了厂,那学到的知识也是自己的,我就说句不好听的,人家城里人为啥嫌弃农村人,不识字,不懂礼貌,也是一点。 还有,我说个最实用的,前些天,就这个供销社,有几个人拿着票还被人骗了,那是哪个村的?啊?还是几个大老爷们,说是急的都快哭了,是不是?” 底下一静,然后一个村长慢悠悠的举起手,脸上都是尴尬, “书记,这事,你咋还知道了呢?” 林书记都要气笑了, “我咋还知道了?” 大手气的直拍桌子, “人家有人特意来我面前气我的,说咱们公社都是文盲,文盲! 说咱们公社,连粮票布票都不认识,说我这个书记,应该回家种地去了。” 这话说的,没有人敢说什么了。 刚才说话的村长也闭嘴低头,这话有够侮辱人的,但是他们却没有底气反驳,人家说的都是实话,他们的村民绝大部分都是不识字的,跟数字有关,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钱,至于票,他们农民一年到头也没有机会看到几次,还真的是,就是教,他都没有东西教。 没脑子的还在郁闷,生气。 有脑子的已经开始考虑林书记刚才的建议了。 他们大人咋滴都这个年纪了,咋都过了,但是孩子还都那么小,一想到,自家孙子孙女的,哪天也被人这么指着鼻子侮辱,该是怎么样的难受啊。 第562章 “书记,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咱们老农民,也不指着非得进城,但是你说得对,这多看看,总比啥也不懂的强,以后不管是干啥,总不至于让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 这是聪明的,林书记点头表示欣慰, “那你们说,咱们辛苦一辈子,为了啥?还不是为了爹娘媳妇孩子? 你们啊,我跟你们说的话,你们就不往心里去。 我就跟你们说实话吧,人家老刘那门路,就是人家一个知青帮忙的。 你们啊,现在说这个也没用了。 不过老刘跟你们可真是不一样,你们在这说三道四的,人家还惦记着你们呢,” “是吗?书记,他是不是惦记着要当面气气我们啊?” 林书记拿手使劲的点着他们几个人,才说到正题上, “看看你们,小人之心了吧? 被你们明里暗里挤兑这么多年,人家说啥了? 知道你们也是为了乡亲们,所以,他特意求了人家,求人家多收一些,磨着人家,硬是把这个数量给加上去了,你们说,因为啥?” “因为,啥?” “还不是你们,他想跟你们说,人家那边今年本来也不想收多少农村的,所以你们要是也想单独弄个合作社的话,就不合适了。 要是你们放心,就把那吃不了的菜啊,收拾好了,都送到他那儿去,都走他们村的名义。 这样的话,不算违背和对方的合同约定,也能帮你们,帮乡亲们缓解一下困境。 这样,乡亲们也能多点收入不是? 咱就不多说,一夏天的菜,咋也比那一夏天的鸡蛋能多换两个吧?” 都不是笨人,好几十岁了,这么多年都是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的那种,这个还是能算明白的,自然也都清楚村子里多少人就为了节省那几个鸡蛋,那是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像他们自家的老娘,恨不得连大孙子都舍不得给吃一个呢。 要是知道自家园子那不值钱的菜也能换钱,估计要乐坏了。 “书记,那个,老刘真是这么说的么?” 其他人也都抬头竖起耳朵,可不是他们把刘卫民想的太坏,实在是这种时候,填饱肚子是第一重要的事,刘卫民那边也是一样,可千万不要这会让答应了,到时候再做不到,他们回去让乡亲们空欢喜一场。 那就不好了。 林书记白了他一眼,心里也明白他们的没底,毕竟是穷怕了,也经不起大惊大喜的,万一真的有了什么岔子,那对老百姓来说,不亚于又一次打击。 都是穷苦出身,林书记对这些也是很清楚,也很理解的, “老刘是那样的人吗? 知道你们担心啥,人家老刘合同都签了,我一个字一个字看的,确实没有问题。 现在地里的苗也刚出吧? 现在跟你们说,也就是让你们心里有个数,这一时半会的,菜也下不来,你们啊,也有个缓冲,自己想个章程。 你们总不能让老刘去你们村里自己去挨家收吧? 是不是? 行了,地里都忙,你们回去自己商量去,要不去找刘卫民好好问问也行,也省的不放心。” 一群村长,被林书记赶出来半天,还沉浸在林书记的大饼里没出来,一人被塞了几个知青都默默的接受了。 简单是不想掺和村里的事,但是其他知青不这么想。 刘卫民回来后虽然没有大肆宣扬,但是这村里也没有什么秘密,当然也有好多人就以为是那个大棚蔬菜的活,也到处打听是不是要招人。 在知青们看来,就算是这大棚里种菜,也要比下地好,尤其是这苞米苗子长起来了,他们都可以预料到过两个月苞米地里锄草的滋味,仿佛又想起了秋收时的酸爽,有这种能轻快的机会,他们都不想放过。 所以这些天刘卫民就很忙,经常会和某些知青偶遇不说,家里也经常来人。 简单把这事给刘卫民牵线之后几乎将就没再管过,不过过些天有事去县城时,还是拿着东西去煤矿看了老郑,不管是为了刘家屯这点事,还是因为程进,这关系不能就这么白用,没的让人觉得程进的侄女是个不通世故的。 老郑还是有点意外的, “大侄女,你这是?” 简单也不是那心思巧妙的,嘿嘿一笑, “叔,之前忙着回去,村长也激动的要回去给乡亲们报喜,也没顾得上回来感谢您,想起来就一阵的后悔,他又忙着抽不出身来,知道我要来县城,就一直叮嘱我,一定要过来对您表示感谢,您这可是给了我们这么多村民一条活路。” “嗨!” 老郑摆手, “大侄女,你说这个不就见外了吗? 叔跟你说,这也就算是,各取所需吧。 你也知道,叔这也是单位,也不是做慈善的,叔顶多也就是有这个心,但是可全都是按照规章流程来的,哈哈,你就放心吧。 东西拿回去,你来叔这,就是自家人,这么见外可不行。” 简单点头笑, “这个是当然,我小叔说了,郑叔您可是最守规矩的人,当然不会做出格的事。 不过,这可不光是感谢您对乡亲们的帮助。 我小叔说
相关推荐: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山有木兮【NP】
弟弟宠物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我的傻白甜老婆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树深时见鹿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