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药,你一吃,或者一闻,就昏倒了。” “啊?”小孩顿时就绷起小脸,握着小拳头,气鼓鼓的腮帮子都鼓起来了, “肿么那么坏?” 简单丝毫不觉得,自己把黑暗面揭开在孩子面前是不对的,这世界是真实的,她说的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会出现,让孩子多几分警惕也不是坏事。 知青院到刘家,短短的几分钟路,简单给孩子普及了一路的安全常识,也算是给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大门。 原来世界也不光都是好的。 刘家也吃完了饭,老爷子在修补农具,刘光明坐在院子里编着背篓,老太太和孙香没看见,应该是在屋子里。 看见姐俩进来,老爷子先笑了, “你俩咋过来了?吃完饭了?” “吃完了,欣欣要来找小花,我就跟着过来了。” 老头哈哈笑, “去吧,小花在屋里呢,你那个小人书啊,把她迷的,都不出去玩了。” 小姑娘看了一眼姐姐,跟老爷子打了招呼,哒哒的跑进了屋, “小花姐姐,小花姐姐......” 简单没跟进去,她就想换点蘑菇,也不着急,在院子里就坐下来了,看着老头手里敲打的工具,是一把叉子,明天翻地正好能用,不过,五齿的叉子愣是就剩下了三齿,简单倒没有不识趣的问,都坏成这样了,还能用吗这样的话。 来了快两整年,农村的工具她也见到了不少,说实话,那胳膊腿都齐全的,还真就不多,就是镰刀,也大都是钝了边,缺了口的,每次用之前,都会拿着磨刀石认认真真的磨上半天,才能勉强能支撑半天的收割。 就这,也都是村里的宝贝。 农具好买,但是这有铁的就难了,需要工业券不说,这几年这铁制品本就量少,又不允许私人打铁,供销社呢,又十次有九次都没有货。 更别说,农村整个工业券几乎都难于上天。 简单来的时候带着工业券,在县城供销社也买了常用的农具,不过也都是在家里用,像这种叉子,除了春天翻地,也就是秋天收土豆和地瓜的时候用的比较多,而且,她基本都是跟着婶子们在后面捡的那个,对工具还真就没有太在意。 不过秋天的镰刀倒是很熟悉。 “三爷,咱们村的工具都是这样的?” 老头还挺满足, “可不是咋的,我跟你说,这还是那时候卫民他们几个家伙手快,才抢回来的,要不得,连这些都没有。” 行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真不知道说啥了。 小姑娘进屋,老太太在屋里就喊, “小简啊,进屋啊。” “哎,来了,” 简单顺势就起身,心里想着要不要改天去公社找一下程远山,她开始惦记那个钢铁厂卖给他铁锅的那个司机师傅了。 “来了咋不进来,跟那老头子能有啥说的?” 小姑娘来了就不见外的上炕,跟小花两个小脑袋凑到一起,叽叽喳喳的,看的都不抬头。 老太太正坐在炕边缝衣服,笑眯眯的看着简单, “明儿个上工,欣欣跟着你啊,还是留家里?” 留在家里段时间还行,时间长了,就她一个人,孩子肯定受不了。 “我是想着,让她跟着我,放她自己在家我也不放心。” 第272章 “也不指着她干啥活,在我眼皮底下,我也能放心点不是?” 老太太也理解她这想法,点点头。 “我倒是想让她跟孩子一起玩,不过,我看着般大般的孩子都闲不着,喂鸡家务,好像啥都能干,我家也没有那些活,也用不上孩子,想来想去,也就只能跟着我了,没准儿还能帮着点苞米籽呢,是不是欣欣?” 小姑娘就听见了最后一句,帮忙? 赶紧脆生生的答应着, “是,欣欣能帮忙。” 老太太逗的直笑, “你啊! 你可别说,这小欣欣岁数是不大,这查数,认字,真是,啥也不差,比小花会的多多了,这两天,小花也惦记着呢,那小人书上有的字不认识,就等着这小丫头过来给她讲呢。” “欣欣回去就说了,小花姐姐喜欢看书,喜欢学习。” “唉!” 老太太停下手里的动作,叹了口气, “你说说,光明那时候老头子没顾上,这么多年也就认了几个字,这也不能让孩子也跟着当一辈子的睁眼瞎啊。 认个字,识个数,有点啥事,也不至于被人给卖了呀。 这世道啊,也不安生,小姑娘家家的,别的本领没有,多学会一样本事,没准儿就能多保护自个儿点儿啊。” 这点简单是很赞同, “这肯定是,学习跟不学习,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你说,要是厂子里招人,它愿意招识文断字明事理的,还是愿意招那不认字不识数啥也不懂的,是不是?” 老太太直拍炕, “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你瞅瞅,屯子里那些啥也不懂就会胡搅蛮缠的,可不就是一个个的字也不认识,有的啊,分粮的时候,连自家的工分都算不明白,你说说,就这样的,遇着事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总以为把别人哭跑了哭烦了,哎?她就赢了。 前两年啊,卫民还说让大伙都人认认字,不说别的,就是去公社啥的,万一要上个茅厕,你总不能连男女都分不清楚吧? 这帮人啊,就是死活不干,给卫民气的啊。 要说,她们自己不干也就算了,还横扒拉竖挡着的,不让孩子学。 不光是卫民,还是二哥,你们得叫二爷的那个,他发话了,这才让全村的孩子都跟着学了几个字。 然后这不没多长时间,就赶上灾年了吗?这事啊,就又放下了,这回我看卫民也不想说了,那年都给他整寒心了。你看,去年年景挺好,今年也都这时候了,都没提一句,估摸着,也就是这么地了。” 说是这么说,看向孙女认真看书,那表情又温柔的很。 “三奶,你也别担心那个,上回啊,我整回来不少小人书呢,让她们先看着。 时间长了,孩子总是喜欢听故事的,一看两个小姑娘都会,他们不会,那心里能得劲儿吗?” 老太太眼睛一亮,乐不可支, “也是哈!别说别家孩子,就是虎子,这几天听小花给我讲故事,都能听上半天,前天还往小花跟前儿凑,非要问问那故事后来咋样了。” 闻言,小花也抬起头来, “嗯,他想看,还不认识,还让我给他读,把他的好吃的都给我了。” 有好东西主动给妹妹,和为了什么给的,这种交换或者说是求人,意义还是不一样的。 老太太笑的直拍大腿, “你瞅瞅你瞅瞅,这才几天,这就忍不住了。 小简啊,你这招儿,还真有用,比那强按着可强上百倍。 我说呢,这几天啊,虎子一回来就往小花身边凑,我还寻思哥俩儿有啥秘密了?” “奶,我哥都能查十个数了,我说他要是能查到二十,我还给他讲,还教他认字。” 简单都很意外,这孩子,都会主动引导她哥主动学习了,真是个当老师的好苗子,想着,她也就说出来了, “三奶,你可别说我,你看看,小花这招儿才高呢,虎子是不是自己就想招儿学了?要我说啊,小花要是个老师啊,肯定是个好老师。” 这话谁都爱听,老太太也不例外,这会儿这嘴角就没合上过, “小花啊,自小就比虎子听话,教点啥还能自个儿琢磨琢磨,哪像虎子,就是一淘气包子,说两句就听不下去了,就知道在外面跑。” 一本小人书,两颗小脑袋凑到一块看的很是入神,简单顺势就说出了今天的事, “三奶,我想换点蘑菇,欣欣喜欢吃,我还寻思到时候给京都那边邮点,我也不能老是领着她上山去采蘑菇,我就想着多换点,回去晒干了存着也行。” 老太太心情好,再说这事压根儿也不是啥大问题, “行,我给你问问,就要榛蘑,还是啥都行?” “榛蘑不是得到秋天吗?我也不挑,啥都行,挑干净的就行。 秋天榛蘑要是能换就多换点,欣欣最喜欢那个。” “行,我给你问问,这玩意家家都有,不花钱的东西,要说能换啊,她们肯定都乐不得的。” “那就麻烦您费费心,看看她们想换点啥,我要是有就换了,没有合适的,直接换了钱也行。” “行,这玩意儿啊,她们也拿出去公社问过,人家都不收,都知道这东西不值钱,现在能换点东西就是好事,这就不错了,你也别大手大脚的,让人把你当冤大头,好欺负。” 简单眯眼笑, “好,我知道了,这不是有您在吗?她们不敢拿我不识数。” 老太太更舒服了,身子都坐直了, “那指定是,老太太我在屯里半辈子了,谁啥样不知道? 她们也知道我的脾气,一般不敢在我面前耍小心思。 你放心,三奶肯定给你挑好的,不好的咱们不收。 春天可能不咋多,换点就能够你俩吃的,你等着秋天的,那山上的榛蘑,一茬一茬的,年年都这样,家家都不少晒,到冬天,也是个好菜,就是没有小鸡,能舍得放点油,那炒蘑菇也好吃的很。 今年我早早的跟她们说好,让她们整的干干净净的送过来,你们姐俩就等着吃就行了。” 第273章 第二天,春天的忙碌,准时的开始了。 天刚亮,简单就挣扎着起来了,第一天早上,还是比较轻松的。 熬上一锅黏糊糊的大米粥,上面热了几个包子,一碗鸡蛋糕,掀开锅盖,就是香喷喷的。 她自己先盛了吃了,然后把锅盖好。 走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昨晚就跟孩子说好了,如果醒的时候简单不在家,那就会把饭留在锅里,锅底下的火也灭了,锅也不烫手了,孩子自己动手完全没有问题。 第一天,中午还不确定什么情况,简单就背着水壶,拿着手套,朝村里走去。 路过明珠家的时候,两口子也正好出门,于是就变成了三人行。 “明珠姐这是,也一起上工?” 林东方点头, “我找村长说了,现在就请假有点太显眼,他会把珠珠和我分在一起,也算是在我眼皮底下,我还能放心点。” 简单点头,估计更重要的事怕明珠累着吧,这样在一起,他也方便些。 “那还挺好,看看能不能把咱们都分到一起,还能有个照应。” 明珠还想争取一下, “我没事,这前三个月已经过了,不是说过了三个月就没事了吗?” 主要是这段时间,林东方看的实在太紧了,很不得连下地都不让。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林东方还是很谨慎的, “只是说,三个月后过了最危险的时期,但是怀孕期间的身体本来就比一般人要脆弱一些,咱们还是要多注意点,再说这点活,也累不到我。” 很多地方都是秋末冬初,赶在上冻之前翻地。 一来,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空气干燥,风多风大,翻地时土壤水分的损失比秋季大的很多。 二来,春季升温较快,但是干旱少雨,土地彻底化冻后很快就是春播,时间紧迫。但是如果在秋末冬初,耕地还未冻结之前,对耕地进行深翻,翻地,农闲时候,劳动力也空闲,又避免了在春季农忙时争抢时间,和人手不足的弊端。 而且,秋季雨水常常比春季多,提前翻地能够多积蓄秋冬雨雪,可弥补春墒不足,使秋雨春用。 但是呢,这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较大,耕地本来就是一年一季。 初春气温低,即便是土壤化冻后也不能马上耕种,秧苗容易被夜间低温所伤,所以这边有的作物是要提前育苗的,像是种在园子里的各种茄子辣椒柿子黄瓜这些,都是要育苗,等到五一后气温升上来才会移栽到室外。 种在大地里的苞米黄豆高粱倒是都很皮实,直接下种就行,但是按照时节也是要到五一前后的。 不过要是种稻子,或者粘稻子的,那也是必须要提前育苗,泡田,苗长到半尺高,田也要泡透,差不多要在种完苞米后半个月,才能插秧的。 所以倒是给土地留了一点缓冲时间,也给劳动力充足的时间。 向阳公社这边,也一般都是打这个中间差,趁着这个时间翻地,打垄,然后就顺势的开始春种。 无论是时间上,还是人员的安排上,都是衔接的很好的。 第一天上工,大家伙的精神头还是很足的,早早的就到了村部,简单她们几个到的时候,村民已经到了一半,她们到的不算早也不算晚。 很快,知青院的其他人也陆续过来,新来的陈景三个跟凌卫东几个一起。 就连最爱偷懒的王红梅,陈红丽,杜秀玲和几男知青个也苦着脸,不来不行,她们现在在村里还挂着帐呢,人家干活就是挣工分,她们倒好,是要先还账。 唐翠还是那个独行侠,不过眉眼间的阴郁已经很淡,人也平和了不少,对上简单的目光愣了一下,轻轻的点下头就移开了。 刘卫民也早早的过来了,到了时间也没多说什么,动员的话,昨天已经说过了, “今天就一个任务,就是翻地,咱们村就一个犁杖,一头牛,这牛一天的工作是有限的,其他的还是得靠大家的齐心协力。 一会啊,还是三叔拉着牛,犁西北角那一条地,其他人,现在开始分任务。” 知青们已经有的开始哀嚎了, “不用牛,难道是我们来犁地吗?” “村长不是说了吗,就一头牛一个犁杖,这么大片地,这么多人,咋就不能干了?” 村民们没有丝毫意外,平静的领了任务。往年就是模式,再说,这翻地,能有种地施肥累?能有收割累? 至于知青的牢骚,村民们也听见了,甚至刘卫民也听见了,但是有用吗? 说的再多,完不成任务也是没有工分。 刘卫民掐着他们的命脉呢,所以发牢骚归发牢骚,排到他们,也还是乖乖的跟着村民去了自己的任务地。 简单也挺高兴的。 之前上工都是大帮哄,一片地,几个人干,就避免不了有人磨洋工。 这次刘卫民很干脆的给分了个清楚, “一人一块地,大土疙瘩必须敲散,干完,检查合格,就下工。” 正合了简单的心思。 现在身手恢复,加上她力气大,干这点活还真的不是问题。 林东方也如愿和明珠两个人分到一起,正挨着简单。 应该说,这一片都分给了知青,一人一块,平均分配。 靠边的一块是简单,第二块第三块就是林东方和明珠的,再往下,依次是唐翠,凌卫东三人,陈景三人,陈红丽,杜秀玲,王建成,王红梅,苏红,魏淑娟,李建业,一字排开。 简单靠边,神清气爽。 林东方只顾着媳妇,压根儿就不想让媳妇沾手。 唐翠还是一言不发, 凌卫东三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这点活对他们来说也确实不算
相关推荐: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深宵(1V1 H)
开局成了二姐夫
女奴的等价替换
神秘复苏:鬼戏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秘密关系_御书屋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