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领着孩子都在门口玩呢,这会也都跟着过来凑热闹,直接就被刘卫民抓了壮丁, “虎子,去西头喊你大海大爷过来,黑蛋啊,你去喊你解放叔,” “哎!” 虎子嗬黑蛋抬腿就跑,其他孩子有的还趴在门口看热闹,有的跟着虎子他们跑了,小简欣哒哒的跑进来,跟简单撒了个娇,又跑回去找小花了。 简单不着急回去,也没拘着她。 很快,两个专业的人过来,绕着房子走了一圈,又听两个人说了他们的要求, “那就明天下工过来,先把墙和房顶整上,别半道再下雨,那可就费事了。 这些快,墙,房顶,外屋地的灶台,这些零碎的,三四天就完事,就是炕得费点时间,盘完了得等干了才能住人。” “行,大海,解放,你们给好好整着,那炕,灶坑啥的,整好了,别到时候再冒烟,” 一听这话,刘大海和刘解放也知道这算是特意关照了,不然村长才不管这事呢。 刘家屯刘是大姓,他跟刘卫民也没差几岁,说是一起长大的也差不多,当即就应下, “放心吧卫民哥,我干活你还不放心,? 这个事定下来,跟刘卫民付了租金,交了修房子的定金,陈建国两口子都松了口气,刘卫民也松了口气, “村长,麻烦你了,这事拜托给您,我们也就彻底放心了。 其实今天我们这也有些失礼,这也算是我们的家了,我们搬过来时一定请您过来燎锅底。” 农村都讲究人情,正常来说,求人办事,都不会空手,倒不是贿赂,只是走人情的一种方式,求人哪有空着爪子的? 但是陈建国两口子现在手上也确实没啥东西,但是这话得说出来让人知道,是到时候燎锅底,还是等完事了再给拿点东西,到时候都好说,总不能让人帮着白忙乎一场。 (燎锅底:是一种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的习俗,特别是在河南、东北以及陕西洛南等地。这个习俗通常在人们乔迁新居时举行,寓意着将旧居的喜气和财气带入新居,希望新居的生活能够幸福美满。 燎锅底的具体活动包括: 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通常是农历的初三、初六或初九的早晨,太阳刚升起时,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 在搬家时,除了家具等物品,铁锅是最后一个被搬入新居的。在搬铁锅之前,主人会提前烙好一个大锅盔馍的一面,然后用红头绳绕锅一圈,在鞭炮声中将其搬入新家的灶台上,翻过来继续烙熟。 在新居的灶台上第一次炒菜做饭,焦黄的锅盔馍会作为特色菜上桌,供亲朋好友享用,同时大家也会边吃边拉家常,营造出满屋的欢声笑语。 燎锅底不仅是一种庆祝新居落成的传统习俗,还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活的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习俗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如在许昌地区,燎锅底还意味着亲戚朋友间的交流和恭贺。 此外,有的地方在燎锅底时会带上发面的食物,寓意“发发发”,希望新居的生活能够富裕和繁荣。 不过这时候,燎锅底也不能说的那么明白,就是搬家了,大家伙热闹热闹,也是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 都穷,刘卫民自然也理解,燎不燎锅底的倒是不在乎,不过说把这当成家,和对他的信任,让刘卫民听了还挺得劲儿的,说话也就带了几分亲近, “你们能好好上工,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有钱都花在刀刃上,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送走了刘卫民,陈建国的嘴角也控制不住的上扬,这也算是,有个家了。 男人吗,就应该让媳妇孩子过上舒心的生活,这种自豪感让他忍不住的,整颗心都要飞起来了。 李燕就直白多了,顾不得满院子的杂草,前前后后的看了好几遍,就觉得哪哪儿都好,怎么看都好,要不是实在不能住,她都不想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还忍不住的回头去看, “刚才说几天,是不是三天就能搬进来?” “回去我就收拾东西,到时候把咱们俩的东西都装到箱子里,得好好看看,可不能落下东西,” “你说咱们要不要明天下工了也过来啊,他们修房子,咱们把后园子的草割一割呗,到时候也能早点把园子种上,是不是?” “前面院子也不小,哎呀,现在抓小鸡仔是不是太晚了啊?那还能干点啥?要不也开成菜地呢,还能多种不少呢,是不是?” 她说一句,陈建国就笑着答应,自然,没有一丝不耐烦,虽然隔着两个人的距离,简单还是莫名的觉得自己插不进去。 “行,明天下工我就过来,晚上草里有蚊子,你就别过来了,在家收拾东西就行。” “要不,你找一找咱们都有啥种子,不够的你问问谁有,咱们先换回来,我直接把那边园子都翻出来,收拾干净的,到时候搬过去就能种,也不耽误时间。” “也行,知青院这边就那几垄地,也种不了啥,就那点白菜还那么多人吃,这回好了,可劲儿种,咱们冬天可有菜吃了。 到时候我问问简单,她自己过日子都需要准备啥,咱们也提前准备一下。” 简单满脑袋黑线, “我真谢谢你,还记着我呢。” 第309章 这会儿的苗子长的还不高,锄草还真就不算啥难的。 等到七八月份,那苞米苗都一人来高,杂草也疯长,那时候锄草才是个苦差事呢。 本来天就热,那高大的苞米杆子和茂盛的大叶子一挡,进不来风,里面空气不流通,一进去就闷得慌不说,苞米叶子也都坚韧,甭管是脸还是胳膊,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不能幸免,被那苞米叶子一拉,立马就是一道膦子。 就是老农民那不娇嫩的皮肤也是一样,再被那汗水一浸,那酸爽,真的无法用合适的语言形容,几乎是浑身都打着哆嗦的那种。 所以,从苞米苗长起来,一直到秋收,把苞米杆子放倒,村里媳妇婆子的,那三角头巾都是标配,不管多热,都是长衣长裤,恨不得把自己全都包裹进去不露出一点。 一年只种一季,也是有好处的,像现在这种不是特别忙的时候,农民还是有很多自由的,当然请假,他们是舍不得的,毕竟上一天工就挣一天的工分,这时候的劳动强度相比较来说,真的不是很累。 很快,春天就过去了,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忙一阵闲一阵的,不说村民们,就是知青们也没累到起不来,起码比秋收要轻快不少。 李燕两口子欢天喜地的搬出了知青院,知青院除了王建成他们几个,几乎都过来凑了个热闹,就连没有打过几次交道的唐翠都拿着两个鸡蛋过去了。 差距当下立见。 知青院孤零零的几个人就显得更是显眼,王建成气的不行,却也知道都是他们自己作的,一群猪队友,关键时候都给他扯后腿,现在这就被人晾在一边了。 不说别的,这会他们几个成了啥形象了? 那边王红梅几个看着她们成群结队的往那边去,嘴上说着酸话,心里怎么想的就不知道了。 这么长时间,虽说没有深仇大恨,但是知青院的知青们都不爱跟他们来往,说被孤立了也不为过,显然她们并没有局限住,反而和村里的一些人打的火热。 就像陈红丽,就跟村里一个小伙子眉来眼去的了不短的时间,不上工的时候都在后山隐蔽的地方,拉拉小手,欲拒还迎。 从孩子们识字开始,虽说是还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孩子吗,学点东西总是喜欢显摆显摆,回家拿着沙盘写字,或者背着小手仰着小脑袋查数,总能逗的长辈哈哈笑。 更别说回家知道主动帮着家里干家务,知道饭前便后洗手,吃饭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没大没小的抢,总是等着长辈上桌发话了才动筷。 还有那勤快的,还知道给爷奶父母端个洗脚水啥的。 尤其是那些姐姐妹妹多的,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赔钱货,以后卖了换彩礼之类的这种话,各家几乎就没有再出现过,对待姐妹虽说没有多好,但是那些欺负人的话和行为也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村里孩子其实是个不小的团体,现在明明只是孩子学了些东西,但是几乎整个村子的精神面貌都大变了样儿。 原来觉得他们那种状态也不错,可是现在觉得,孩子的每一天都是进步,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改变,这让村民们也不由得生出了些希望。 偶尔也会嘀咕着,现在又不能上大学,学这个干啥? 但是过一会自己就想通了,起码不是个睁眼瞎,出去买个东西卖个东西不会被骗,也不会傻乎乎的被人卖了。 也算是蝴蝶效应吧,连带着村里这些知青都得到了村民们不一样的眼神,明珠就更不用说了。 刚开始的时候明珠的肚子就显形了,教了几个月,还没到秋收,就到了明珠的预产期。 这会儿地里的活几乎就是锄草,最近这一个月,林东方都想整天的跟在明珠身边,寸步不离,被明珠劝了又劝,才勉强答应,早上送她过去,下工去接她回来,再退一步都不行。 农村再疼媳妇也没有这么夸张的,他这一举动不知道酸掉了多少人的牙,尤其是村里刚结婚的小两口,就连刚怀孕的李燕都羡慕不已,不过她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和明珠他们不能比,安慰陈建国的同时,自己也庆幸,她要到冬天才生,过了年那会儿,那时候还好不是农忙。 来回走路不怕,主要是整天跟孩子在一起林东方担心孩子没有轻重再碰着,最后看他急得不行,这日子也确实近了,明珠去找了刘卫民。 之前就说过,让他找人接手,刘卫民心里也有数,她这大肚子,也不是长久之计。 看着明珠这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知青们也都看着呢,算着日子去找刘卫民,几乎是都惦记着这轻快的活,这几天更是,几乎天天都能被知青堵在家里。 听见这话,首先就叹了口气, “唉,我都愁死了,你这还成了抢手的活了呢,” 明珠一想知青院那些人,倒是也理解,来之前都没干过农活,本来就不太适应,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还被明珠占了先,当时是简单的提议,又是简单拿的课本,简单推荐的她,她那时候这肚子也显形了,别人不好意思明面上说什么。 但是,眼看着她这教不了几天,其他人可不就惦记上了。 明珠也不想管那么多,虽然这段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确实挺开心的,但是事都有轻重,她也没想着生完孩子再回来抢这个岗位。 把课本一交,扶着肚子站起来, “叔,你也是太着急了,这活说好听的,是老师,但是,叔,活是轻快,这工分,和下地,可也不一样,” 顿了一下,刘卫民大巴掌拍向自己的脑袋, “哎呦,我这木头脑袋,可不是咋滴,你这才几个工分,可不是轻快咋滴,” 送走了两口子,刘卫民也悠闲了,不说别的,这些知青,现在下地累死累活干一年的工分都吃不饱呢,更别说这几个工分了,还真以为是啥好活儿呢? “这下放心了吧?” 第310章 林东方现在才算是放心, “你现在是正关键的时候,那不得小心点吗? 预产期没有几天了,我想着,明天咱们就去县城吧?” “县城?” 明珠停下脚步, “不是说在公社生吗?怎么又要去县城了?” “最近京城那边乱的厉害,妈过不来,这不是提前把东西都邮过来了。 但是咱们俩在这边眼前也没有别的亲人,就一个简单比较亲近,但是她还是个孩子,要说别的还行,这生孩子她也没有经验啊。 这事咱们就得提前打算好,免得到跟前儿再手忙脚乱的,妈信上说的那些东西能准备的我都准备了,别的我也怕到时候记不住,尤其是一忙起来。 再一个,不说别的,就是人员和医疗设施,也是县城更能放心一些。 再说也不是很远,咱们早点去,在医院附近找个招待所住着,就算等发动了再去医院,也能快一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明珠心里明白,脸上的笑也柔和了不少, “行,听你的。” 林东方也笑, “行,那明天早上我再过来找村长开介绍信,然后就去找刘三爷,咱们明天就去县城。” 简单是什么也不知道,天热,孩子没事就在家里趴着看小人书,要不就赶在凉快的时候跟简单往山上跑,外围确实挺闷热的,但是越往里,这些杂草少了,树木多了,空气清新,也越来越凉爽,简欣也很喜欢。 简欣五岁了,简单也有意无意的想锻炼她,不说练出来大块头的,简单还是希望她能有自保的能力。 教孩子她也确实不会,不过这防身的技能简单也毕竟比其他的要熟悉,依着本能,第一步先领着孩子晨跑,先把这基本的体力练出来。 从春天到现在,这孩子也确实有韧劲儿,开始跟的跟头把式的,跑一会就喘的不行。 慢慢的,根据简单的口诀,调整着节奏,能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呼吸节奏也越来越稳,平和,脚步越来越轻,简单都不得不说,这孩子悟性实在是不错。 简单前世学的大多是自卫和杀人的招式,现在能教孩子的自然是自卫的更合适一些,时间短,招式有那个架,力度什么的自然是差得远。 简单也没着急,这都是长期的坚持,她这基础还没打好,急不得。 不过再进山也都带着孩子,在山下生活,上山是生活的一部分,对这山上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山里遇上什么情况也不能慌,要有机敏应对的能力。 这几年,简欣不管是跟着她在这生活,还是跟着程朝他们去驻军,就算是跟着简文修这个舅舅去哪里,也保不准什么时候就需要上山,这也算是个生活技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到。 之前的简欣是啥性格,简单也不了解,但是现在这孩子确实是越来越开朗,跟着她这山上山下的跑,还挺高兴的, “姐姐,是不是这样?” “对,肘部用力,对,一定要快,出其不意,就是要趁着对方不注意才有效,” “嘿!” “对对,就是这样!行了,先歇一会儿,活动活动手脚,一会咱们往里走,看看能不能打个野鸡,咱们回去炖鸡,好不好?” “好,还要吃烤鸡!” “吃烤鸡啊,那还是你程朝哥哥烤的好吃啊,” 可是,程朝已经快一个月没过来了,就是心大的简单也发觉不对劲了,就是出任务,程朝也不会不留只言片语的就走,更何况,还有程进呢,这么多天,人没来,也没有消息,也确实是不太正常。 “姐姐,程朝哥哥好多天都没来了。” “是啊,可能,是工作忙吧?” 简单心里也有些不安,不过还
相关推荐:
弟弟宠物
开局成了二姐夫
桃源俏美妇
篮坛大亨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恶蛟的新娘(1v2)
新年快乐(1v1h)
镇妖博物馆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神秘复苏: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