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早知如此,我又何必?”周世景阖目轻声道。 窗外有晓风残月,竹影婆娑,一通折腾,直到下半夜,杨思焕的烧才退了去。 次日傍晚郎中来看过,又将思焕的伤口处理了一遍,换下的纱布带着刚结的痂,郎中的手法远不及周世景温柔。 周世景将郎中送走,回来听到窸窸窣窣的声响,移灯去看,发现思焕已经醒了。 杨思焕抖抖索索地想要爬坐起来,却因乏力而倒在恰好进来的周世景怀里。 她扶额问道:“这是哪里?我怎么什么也不记得了。” “是你想来的地方。”周世景回。 杨思焕闭了闭眼睛,方才道:“终于回家了。”嘴唇翕动,顿了顿有气无力地笑着说:“安安和天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周世景嗯了一声,听她继续说:“你我成亲时,总是顾忌这个,避讳那个,没有大操大办,委屈你了。就连孩子的满月酒也没有。” 听她突然毫无征兆地提起这些,周世景诧异不已,开口安慰她:“我不在乎那些虚的,反倒觉得委屈了你。” 杨思焕摇头,低头摸出两块黄龙佩玉来,她说:“好在以后再也不必了......你看。” 这两块皆是上好的黄龙宝玉,昨夜周世景为她更衣时就看到了,他打眼便知此玉来历不凡,多半是皇族的物件,他将其默默放了回去,本想等思焕醒了再问这事。 周世景问:“这是?” 杨思焕将玉紧紧攥住,轻声淡淡说道:“陛下说,他知道周家的事,因觉这次委屈了我,让陆公公将这个作为盈岁礼赠与两个孩子。” 周世景脸色一白,顿了片刻,笑道:“那就好。” 杨思焕听他语气有些怪,仰面望了他一眼,不留神却扯到伤口,疼得直冒汗。 周世景紧张不已,欲去查看伤口,杨思焕却咯咯笑了一声,趁乱搂住他的腰,将侧脸贴在他的胸膛,垂颈露出雪白的脖颈来。 情到深处,久别重逢,千言万语反倒无从说起。 周世景也伸出手去,轻轻地抚摸她的臂膊,低低地说道:“没事了,没事了。” 第99章 都督 礼部左右侍郎同时被罢免, 放眼古今这是少有的事。 朝内消息不论巨细,往往不夜便可上下皆晓,同僚之间, 茶余饭后少不得捕风捉影夸夸而谈。 怪的是此番朝中衙内, 竟平静得出奇。 大抵谁都知道, 贪墨也好、私铸兵器也罢, 事情看似结束, 实则不过刚刚开始。 于是朝上朝下,人人缄口不提“礼部”二字。 唯有言官为赶例课,仍孜孜不倦地上书, 内容十之八九都与内阁首辅有关——孙协之孙、刘文昌之刘,皆系三大家族, 百官对此讳莫如深。 一时间,满朝的目光都转到首辅的宅邸上。 春分的这日,棕缦素顶的马车在国姑府的门前停下。车里出来一个侍从, 先去敲门。 府中门子推门而出, 貌似心情不好,伸头出来稍一打量, 见石狮子旁停着的马车朴素非常, 当即联想起新帝登基所开恩科将即, 来人多半又是哪个穷乡僻壤的土绅子弟, 来此递送诗帖试图巴结首辅。 这样想着, 门子脸上平添几分厌恶之色,没好气得问了一声:“何人来此?为得是何事?” “劳烦通报贵府家主, 太师大人有要事相商。”来人一面说话, 一面奉上名帖。 门子一见帖上书的“杨永清尺牍”几个大字,便知来者确是太师, 她目光在名帖与那马车之间来回飘曳,不由发起愣来——当朝太师身兼内阁次辅一职,是出了名的清流派。其与首辅不和,这是半个朝堂皆晓的事。且重臣之间当避嫌,这青天白日,她怎就这样登门造访? “我家大人之后还有其他事,不便耽搁太久。”来人出声,“还请足下行个方便。” 门子闻言方回过神来,忙着人去通报,片刻后府中管事亲自带人,将马车引入后.庭的空地上。 下车的却是个戴着面纱的男子。 管事见状,明白自己被骗,登时怒火中烧:“大胆狂徒,居然冒充朝廷命官私闯国姑府。” 何兰闻言也不露怯,负手挺立在那里,反哂笑:“才自皇城出,又入别宫来—-贵府别苑倒不遑御花园。”说罢转身,“吾乃太师明媒正娶的夫,替她拜谒首辅,见得?见不得?” 管事沉吟不语,半晌才道:“既然这样,待在下先去禀过我家家主。” “有劳。” **** 管事来回禀刘文昌:“大人,来人不是杨太师,竟是她夫郎,府里这么多人,被一个男流之辈耍得团团转。您说,这叫什么事?现在人在北院茶室......” 刘文昌正在看画,听了管事的话,她就头也不抬地随口问了一句:“杨永清夫郎?”问罢端起茶杯,闻着茶香抿了一口,而后继续看画,看样子,她并没有打算去见那个人。 管事应了是,犹豫了一下又描补:“大概是后娶的,说先前的那位,自独女落水身亡后就疯了。” 刘文昌听了这话,放下画卷,改了主意:“他既主动找上门,见见也无妨。” 刘文昌推开茶室的门,果然看到一个蒙了面纱的男子端坐在竹椅上。 男子着白色暗纹绸袍,身披同色斗篷。听见开门的声音,他循声望去,看见刘文昌缓步向他走来,边走边道:“太师府诗书传家,竟不讲男女大妨?” 何兰起身:“圣人有言,年过四十者,遇急可从权。首辅莫不知?” 他既然这样说,刘文昌便也笑道:“既有急事,郎君不找令妻主,却辗转到了此地,就请直言便是。” 何兰听了这话,也不再绕弯子,“侍发句大不敬之问,您可知,在陛下心中,除您之外,还有谁人可当首辅一任?” 刘文昌闻言,心下一颤,前几日她安在宫中的人传来消息,皇帝召见了五位阁臣,唯独没有她这个首辅。说到底还是孙协之事,孙协虽没有供出任何话,但大理寺却顺藤摸瓜,找到孙协的孙女之“墓”下密道出口,那出口所通的宅院正是刘文昌已故长孙女名下的房产。 于是所有的证据都无声地控诉:孙协所做一切,皆为刘家所指示,而最后孙协自首也是替刘家背锅,作为交换,刘文昌保孙家后人无虞。 言官但得蛛丝马迹,不问真假,纷纷争先恐后上书。从贪墨到私铸兵器,将首辅刘文昌弹劾得体无完肤。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文昌只觉孤立无援——就连一父同胞的太帝君与她都有了疏离之势,几次入宫都不得见。 皇帝虽什么都不说,但谁都能看出她早已动了易辅之心。 刘文昌想到此处,尽管浸淫宦海多年,脸上也难免失了血色,冷然说道:“先帝圣明一世,临危授命,将陛下托于吾等老骥,使陛下亲贤远佞,保宗政无忧。然近来流言不断,说本官与孙贼有染,此等诛心之语,往小了说要离间我与陛下、太帝君,往大了说,构陷命官,其罪当诛。 恕某多言,郎君亦是阁臣之夫,状元之父,况尔一男子,万不该言辞如此轻狂。”刘文昌说着说着,也感到自己语速加快,或失方寸。 却看对桌坐着的男子薄纱之下的一张面孔面不改色道:“大人不必多心,侍来此处,带得是合盟之意。” 刘文昌怔了一下,嘴角渐渐扬起,哂笑道:“本官落到这步田地,竟不自知?” 何兰道:“侍之所言,若有得罪之处,先请恕罪。令先正(1)一门,钟鸣鼎食。 令先正之姊,幼时便是武德年间东宫伴读,后掌虎贲、羽林二卫,是太宗之心腹,待废太女自戕后,带亲卫刺杀先帝,英年早逝。先帝念在太帝君与刘家追随之情,留住令先正所出之嫡女,教其长于皇寺。 如今令嫒为柱州都督,领十万大军镇守柱州要塞,以抵外寇。 外寇贼心不死,屡屡来犯。又有去岁先帝亲征,分去柱州近半兵力,便是如此,前线战况仍无颓迹。” 刘文昌看了何兰一眼,扣在膝头的手掌紧了紧,冷笑一声:“所以你想说什么?” 风吹在何兰肩头雪狐毛上,他静静地望着前方的香炉,良久转过脸来道:“大争之世已过。”他笑了笑,方继续慢慢道:“我幼时与母亲路过柱州,那里与江南大不相同,横亘不绝的山川之间夹着凹地,登孤城而极目,似乎永远也找不到边际。听闻首辅大人在武德年间,曾是兵部尚书,不知您可看过那样的柱州?” 刘文昌默而不答,她原配的夫郎早逝,长女刘仲又不在她身边长大,自小与她不亲。 刘仲早早参了军,前几年前线来报,刘仲的长女战死疆场,如今刘文昌唯一的孙女也跟着刘仲在柱州督军。 刘文昌想起战死的长孙女,别过脸去:“那种地方,有什么好看的。” 何兰见刘文昌已有不耐之意,遂直言:“
相关推荐:
猛兽博物馆
过激行为(H)
神秘复苏:鬼戏
镇妖博物馆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女奴的等价替换
顾氏女前传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开局成了二姐夫
虎王的花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