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寐小说

夜寐小说> 全职高手:烟雨老板,娶云秀为妻 > 第141章

第141章

了下去。 “当然有办法啊。” “首先就是从朝堂上面抓起,毕竟朝廷这个机构,乃是议论天下大事的地方,能在朝廷中待着的,那都是必须能被皇帝所用之人。” “这个地方,也是皇帝和门阀们交锋的第一战场。” “从朝堂抓起,问题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楚源缓缓说道。 “而方法也很简单,既然朝堂之上有很多的门阀子弟,那全部都是门阀子弟吗?”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有门阀官员,那就必然有寒门出身的官员,这些寒门子弟并没有其他依靠,只能够依附皇权,所以……” “作为皇帝的话,完全可以百分百的信任这些寒门子弟!” “那就要合理利用他们的力量来与门阀做抗争。” 楚源铿锵有力道。 在唐朝,正是科举盛起之时,正是因为科举的开创,影响了后世的每朝每代,成为了帝王选拔人才,对抗门阀的最有利手段。 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人通过科举鱼跃龙门,一举成为了人上人。 李治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他其实也是知道这些寒门官员的力量的,他早就有联合他们的想法了,但是却还没有确切的行动方案。 “楚老师,那这些寒门官员,在朝廷上也毕竟只占少数,大部分官员其实还是门阀出身。” “您想想,那些氏族,家族之中本来就有当官的人,他们将科举的经验又可以传授给家族子弟,他们悉心教导,必定又是人中龙凤。” “而那些寒门出身的学子,他们吃喝都成问题,或许还要挨饿,环境很是艰辛,也不知要历经多少困苦,才能进入我朝为官。” “进入朝廷,门阀子弟都有关系维护,可以节节上升,但是寒门官员却什么都没有,或许还要被同僚挤压,时刻在被斗争。” “在这样的环境下,科举的作用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效果了。” 李治也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非常尖锐了,楚源听到的时候也是不由一愣。 这李老九,兴许还是个读书人,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对于教育的公平性本就看得透彻了。 莫说是大唐了,哪朝哪代能做到真正公平? 出生,便是最大的不公平。 “问的好。” 楚源都想为李治鼓掌了。 “所以你知道武则天是怎么做的吗?” “武则天?” 众人面面相觑,目光又看向了一脸懵的武媚娘。 “我不知道,请楚老师细说。” 李治没想到这武媚娘在这方面居然还有建树?也是虚心聆听。 “她是直接扩大了科举制士子录取的人数。” “任用的人数上来了,那寒门官员的基数自然也会跟上,当朝廷中寒门官员越来越多,她便可以任用那些寒门出身,没有根基的人了。” “例如狄仁杰,又例如娄师德等人。” “同时,她也不仅仅只有科举选拔这一个渠道,她还让各地方推举贤良的寒门子弟、平民百姓,由她亲自面试。” “这样一来,她就可以直观的看清面试之人的好坏优劣,一旦有合适的人选,她也可以直接安排适合的岗位。” “甚至除了文科举外,还开创了武科举,招聘许多人,放在军队之中作为将领。” “这样的两种方法一操作起来,朝廷的门阀官员自然就会稀少起来。” 然而,听完楚源的话后,李治、李世民却是震撼无比。 而年代隔得比较远的始皇和刘彻更是感觉到自己的世界观正在遭受冲击。 “这个政策会不会太混乱了?” “招了如此多的官员入朝,那岂不是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进来了?” “天下哪有那么多厉害的读书人呢?” “这做官的门槛也被降低了啊。” 始皇即刻发问道。 李世民也觉得不太行。 他好不容易弄好的科举制,被武媚娘弄成这样? “是啊,这岂不是什么人都能入朝为官了?这怎么行?” 李治也有些没转过弯来,不太理解这样的做法好在哪里。 纵然门阀少是少了,但是那些门阀官员在朝廷中也是真的有做实事的,现在换了这么多良莠不齐的人上来,天知道他们能不能胜任? 到时候不会搞得天下大乱? 武媚娘也是感受到了大家强烈的不满,顿时汗流浃背。 这都是她后面做的事情,可别怪现在的自己。 “你们都觉得武则天做错了吗?” 楚源也有些错愕,没想到这群人的反应这么剧烈。 “实际上,武则天这种做法,是相当正确的,解决门阀之道,就在其中。” “你们只看见了官员良莠不齐,什么样的人都有,却看不见随着大量寒门子弟的到来,门阀在朝廷、在军队的实力被削弱。” “皇权被进一步巩固,作为皇帝而言,她何错之有?” 楚源反问道。 众人默然。 是啊,李治想要的不就是这种效果吗? 现在方法和效果都摆在面前了,怎么还不满意呢? “这……” 李治也是明白了些。 比起那种在他头上拉屎的门阀能人,他宁愿要一些虽然笨一点,但是好使唤的官员。 第九百八十七章:李治震惊,大唐救国有望? 李治也是反应过来了,对付这些门阀,这简直就是最好的办法。 他不仅仅能够收获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同时还能够拔除掉根深蒂固在朝廷内的门阀官员。 李治也不由朝武媚娘投去欣赏的目光。 “不错不错,这法子好。” 武媚娘却高兴不起来一点,反正这些事情都是以后的自己做的,不好或者好,她都不想有半点关系。 毕竟那可都是自己做了皇帝之后才有的事情。 现在的她,只求活着就行了。 “不过,这样做还是不够。” 楚源这个时候又开口了。 “哦?” 众人也不由疑惑起来。 “武则天的时候,大力打击了门阀,门阀势力确实是削弱了下去。” “但是在玄宗时期,乃至到了唐朝后期,门阀依旧是存在着,只有当黄巢出现的时候,这些门阀才彻底灭亡。” “所以我说,仅仅只是做这两件事的话,还是远远不够的。” 门阀之所以是门阀,首先就是接触到了权利的中央,他们先有了权力,用权力包围自己,然后拥有钱财,获得土地。 门阀为什么难灭? 因为只要有高官,就会有门阀。 曾经被人瞧不上的武家,在武则天称帝后,不也成了门阀吗? 那些曾经被人压迫,努力考上大官的寒门子弟,在日积月累中,难道不会敛财,不会利用权力来壮大自己的氏族吗? 门阀不灭,正是有权力在,它们不可能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但是以李治现在的认知,自然是无法理解那么长远的。 “好像也是。” “按理来说,门阀在朝廷军队已经没有了影响力,但是他们还拥有土地、人口和钱财。” “对于这些方面,又要如何去对付呢?” 李治疑惑道。 “这方面简单啊!” 还不等楚源开口,一旁的李世民便是率先发话了。 “这些门阀既然掌控经济、人口、土地,那就把这些东西从门阀手上夺回来不就行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些土地,岂不是你想收回就收回的?” 李世民提醒道。 李治不禁愕然。 他当然知道要抢回来啊,但是哪有这么容易? “门阀这么庞大,根深蒂固这么多年,那是说能够抢来就抢来的?” 人家又没有犯错什么事情,无缘无故就把别人家抄了,那还得了? 李世民却笑了。 “确实是不容易,但是却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啊。” “他们有军队吗?” “他们没有。” “他们有什么力量和皇权碰一碰呢?” “皇帝只需要微微发力,用一点军队的力量,就能够轻易地解决掉这个问题。” “你可是皇帝,又不是东晋时候那种被操控的朝廷,既然朝中已经有了自己可以动用的力量,你还要怕他们?” “而且如果实在不行,也还可以花点钱,从他们手里买嘛。” 目前对于李治的情况,按照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首先就是先要解决掉土地问题。 大唐的土地情况也是非常复杂的,存在两种土地类型,一种是私人,一种是由国家掌控的。 私人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掌控在门阀的手中,而且数量非常之多。 正是因为这些门阀的存在,所以大唐普通老百姓日子并不好过,土地都是门阀的,他们能种地,也是在帮门阀种。 而有土地,肯定就要交税,可是因为少量的有钱人却占用着大量的土地,而大量的穷人却只有少量的土地。 这就造成大唐的土地的极度不平衡。 越到晚唐,这个问题就越明显,以至于后面的起义,黄巢只要打倒一个门阀,大量的百姓都能获得土地,他的起义也是民心所向。 李世民也是把这些问题全部都说给了李治听,至于李治能不能懂,那就靠他自己顿悟了。 “对于大唐的土地问题,也要进行改革。” “我觉得大唐可以使用两税法,分开进行交税。” “老百姓正常收就行了,而对于那些豪门,则是要收重税,最好重新划分一下税率。” “不能按人头去收取土地税,这样对于农民而言,极为不公平。” 李世民的政治原则就是,一切朝着民众要求靠齐,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基本的土地问题都无法解决的话,那还做什么皇帝? 李治点点头。 “李村长说的有理,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李世民见李治听进去了自己的话,于是便继续道。 “在商业上,有些老百姓做的小生意基本上是赚不到几个钱的,你没有必要收税,这对于他们来说负担太重了。” “而对于那些赚钱赚的多的门阀,就要加重税收。” 实际上,这一招李世民自己也用过,而且效果非常好,现在的大唐,商业基本上他一手掌控,留给了百姓极大的发挥空间。 李治和武媚娘两人都是点了点头。 确实是有道理的,不能说你卖个鸡蛋,和人家一个月赚十万两银子的那种人收同样的赋税吧? 钱应该是出在了富人身上,怎么能从穷人身上拔毛呢? “还不止这些。” 这个时候老朱又开口了。 “大唐从门阀那里得到了钱之后,还应该将土地都收归给朝廷,这样一来,朝廷对百姓的掌控力就强了起来。” “而门阀也没有了掌控百姓的办法,手上的人口也会锐减,这样一来朝廷就同时掌握了他们的土地、人口、钱财。” “对了,还要下令,即便是民间相互的土地买卖,最终的土地所有权也是要归朝廷管理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 老朱又给了一些建议。 李治和武媚娘不禁咋舌。 这一招可太厉害了。 这样一来,天子掌控朝廷,朝廷掌控天下,将会是通畅无阻,极为顺利的。 而一旁的赵昚、岳飞以及刘彻,他们虽然来得早,但是却也没有见识过这些。 他们都是相对年轻的皇帝,对于这些东西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今天这么一听,也是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虽然他们并没有遇到大唐那样门阀盘根错节的情况,但是这些方法,运用得当,那都是治理天下的好法子啊,值得学习的。 第九百八十八章:朕要重用狄仁杰! 一旁正听着的楚源也是一脸诧异。 “看不出来啊,你们懂得还挺多的啊。” 楚源也不由心生疑惑,这些人对于历史似乎都有些钻研,已经能够分析一个朝代的商业经济和土地了,但是却还不清楚大唐的历史? 这说起来确实是有些奇怪。 “我都还没有说,你们就已经想出了这么多解决方案了,看来这一次也没有来请我的必要嘛。” 楚源调侃道。 始皇等皇帝们都是笑了笑。 “这些,也不过都是之前楚老师教我们,我们慢慢学的。” 始皇谦虚道。 楚源听到这话也挺高兴,他倒是没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影响力。 不过也是,这几个村长似乎经常来找自己讨论历史问题,想必也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长进了。 “除了土地的那些问题之外,其实经济上的问题也并没有完全解决。” “光靠收税是不行的,税收关乎国家大事,哪有这么容易就通过呢?” “那些门阀,只要是触及到他面对利益的政策,他们都会立刻报团取暖即刻反对,所以税收这方面,应该是短时间内动不了的。” “如何去解决经济问题,应该想其他的办法解决。” 李世民并没有否决老朱的看法,而是自己针对的大唐的情况分析道。 开玩笑,大唐创立的时候,税收就是由他亲自制定的,现在才多少年过去了自己的儿子又要改? 这让他的颜面搁哪? “弄好经济确实是重中之重,但是按照现在的大唐来看朝廷已经是盐铁官营了,其他赚钱法子我确实想不到。” 李治解释道。 “没生意做?” 皇帝们听到李治的话,也是惊愕住了,随后释然一笑。 李治居然在嫌没生意做? 大唐可是最繁荣的一个时代,作为皇帝的李治居然还怕没有生意做? 实际上,要想赚钱,李世民有的是办法,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也体验一下自己的那套方式。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带去他的大唐领略一番贞观的风华。 而其他皇帝也有不少的办法,但是现在楚源在这里,都是有些不太好意思开口。 于是李世民又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楚老师,那您说的那个狄仁杰、娄师德、他们的能力如何?可以重用吗?” 武媚娘对这几个人也是很感兴趣。 毕竟这是自己后面会重用的人物,她也想知道自己的眼光究竟怎么样。 刘彻和始皇也是不由好奇起这两个人的能力如何了。 这大唐的人才,他们还少有耳闻,加上他们都是前朝的皇帝,对于大唐的历史,那是显然没有明朝宋朝那些皇帝了解得多的。 之前也就听说过李靖和李绩这两个武将的大名,据说和李世民出手,天下的谁也不是对手。 若是能让他们三个一同出手,说明此人的武艺也是已经到达了巅峰造极之境。 毕竟上一个能让他们一同出手的可是突勒吉利可汗,这家伙已经被抓到长安给李世民跳舞去了。 始皇和刘彻目前也就知道这两人,自然也是想听听其他名臣的事迹。 “狄仁杰和娄师德吗?” 楚源也细细回想了起来。 “狄仁杰你们居然没有听说过吗?”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算了,狄仁杰我就后面再说了,先说说这个娄师德吧。” “这娄师德可是个厉害角色。” “他是自己考上的进士,后面守备边疆,长期和吐蕃抗衡,为人也是十分宽宏大量,深受百姓的爱戴。” “最后甚至是坐上了大唐的宰相,他的年纪甚至比李治还小两岁。” 李治听后也是十分吃惊。 这娄师德一听便是不错的人物啊,而且和自己是同龄人,也就是说自己回去之后,就能够找到娄师德,现在娄师德也就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那已经是可以重用的年纪了。 “楚老师,这狄仁杰既然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那想必他应该是很厉害了?他有哪些建树?” 李治又不由好奇起来。 刚才楚源提了一嘴狄仁杰的名字,这让他很是心痒。 但是崇祯听到了李治的问题,率先开口了。 “我记得很清楚,在大明时期,有赫赫有名的清官海瑞,为国为民,刚正不阿,不收贿赂,甚至为了天下,刚直接斥责皇帝嘉靖,这是绝对的清官、好官啊。” “在大宋时期,也有著名的断案如神的包公,在他手中断过的案子,数不胜数,他是铁面无私,且不畏强权的。” “我就很喜欢看他断的一个案子,就是那个《铡美案》。” “当时太后和公主来保这个陈世美都保不了,可见包公为人究竟有多么刚正不阿。” 岳飞和赵昚也是点点头,包拯确实是他们大宋的大臣楷模,只是在大宋,像包拯这样的官员还是太少了,大多都是秦桧那样的货色。 楚源倒是摇了摇头。 “还是古代有些制度好一些,道德底线也高很多,陈世美这样的人就能遗臭万年。” “要是放到现在,陈世美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他做的那些事,放在现在,那能叫事?” “现代社会,就是因为有些人太开放,道德底线一降再降,心态变了,很多东西都见到了,要是武松,都得来给西门庆看大门。” 一想到铡美案,楚源也是不由感慨起了现代社会的世风日下。 “那这个狄仁杰,就更加厉害了,包拯是断案,而狄仁杰是探案。” “这探案可比断案要难多了。” 几个皇帝也深有体会,探案确实是比断案难上太多,因为要找证据抓罪人,这是一个极为麻烦的过程,过程中还容易招惹权贵。 费力不讨好,有时候脑袋稍不留神就掉下来了。 “我可是听楚老师说过的,这狄仁杰探案如神,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眼中,任何坏人以如何巧妙的技巧犯下的罪状,都将被他绳之以法。” 其余皇帝不由错愕。 “当真有如此厉害?” 崇祯对于狄仁杰的认识,其实还是大明时期出产的一些话本,比如什么《大唐狄公案》其中有不少的探案情节,那是写得相当精彩。 楚源皱了皱眉。 “可我记得狄仁杰厉害的不是他的政绩吗?” 第九百八十九章:楚源震惊,唐朝有李元芳? “我记得我好像确实是这样说过,但是我说的是电视剧里面的神探狄仁杰的剧情啊。” “那是电视剧,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的,很多都是虚构的。” 楚源扶额道。 但是崇祯才不管这么多,越说越开心。 “这狄仁杰的手下啊,还有一个护卫,他叫做李元芳,手中幽兰剑,还有链子刀,甚至能够做到凌空飞起,杀敌相当厉害。” “当他动手的时候,只要一跃起,就能够一刀一个,直接把敌人全部都杀爆,那是相当的厉害和血腥啊。” “楚老师说过,李元芳乃是大唐核武,只有燕双鹰能够对付。” “这么夸张吗?” 几个皇帝也是被吓住了。 这还是人? 一刀秒杀一个,还能够起飞?这不比那些三国武将还要厉害? 但是楚源却是呆住了。 他确实之前是说过狄仁杰和李元芳,但是只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历史里面的狄仁杰吗,哪有李元芳这样的护卫? “好好好!” 但是李治可不管这么多。 “没想到这个狄仁杰居然如此厉害,他的年纪如何?” 李治又问道。 既然是武则天时期的大臣,那应该和自己都是同龄人,李治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拉拢一下的。 “他和娄师德好像是同年出生的。” 楚源说道。 这样一说,李治不由开心。 既然和娄师德的年纪一样,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这两位现在都才只有二十五六岁,正是可以重用的年纪。 当然,重点其实也不是什么狄仁杰,李治更加看重的是那个李元芳。 要是他也有李元芳这样的保镖,那走到哪里都是安全感满满啊。 不行,回去之后,他一定要找到狄仁杰,找到李元芳。 这样一来,他就算是又有了不少厉害的文臣的了。 一旁的武媚娘也不由喜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她的功劳了。 “好了,你们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楚源也是有些不耐烦了。 这帮人实在是太无语了,尽喜欢瞎扯,自己在正经地说狄仁杰,结果直接来一个电视剧版的狄仁杰,还能够好好交流吗? 皇帝们想了想,都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了。 李治的自己的问题也早在之前就已经解决掉了,那就是改革科举和改革土地这两件大事,只要把这两件事做好之后,一切都能够更好行动了。 “多谢楚老师了,我们已经没有其他问题了。” 李治拱手道。 但是等到楚源离开之后,李治却急了。 “诸位皇帝,楚老师说的那些名臣,朕回去之后就立马重用,还有你们说的收税,以及土地改革,朕也回去就用。” “还要大开科举,实行面试、武试,广招天下寒士。” “但是这经济……” “经济上面可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进行发展吗?” 李治询问道。 他当然知道要只要开始回收门阀的钱财,那自然就能够促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效率实在是太低了,门阀现在哪有那么快就崩灭。 “经济啊,那可就多了去了。” 皇帝们一听,也是直接笑了出来。 “首先最先要解决吃喝,百姓生存的问题。” “而我们的手中可是有很多高产的农作物的,比如土豆、红薯、杂交水稻、玉米,这些少的亩产千斤,多的亩产五六千斤,这些都是可以作为主食的。” “而其他的作物,还有茄子、辣椒、白菜等各种可以进行高产的蔬菜,能够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 “对了,还有阉猪的技术,这样能够让猪长得更好,能够养出不发骚味的猪肉,吃起来那是相当美味的。” “有了肉,百姓们就能够身强体壮,不至于挨饿了。” “除了这些,还有美酒、饮料以及各种调味料,要是真的全部说出来,不知道要说多久去了。” “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帮助你刺激商业经济的好东西。” 始皇说道。 这些产品,好几个朝代的皇帝都已经体验过了,那效果是真的好,直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顺带提升了一波国力。 “这……这些东西,莫非你们都已经普及了?” 李治有些震惊地问道。 “那是自然,早就已经全国种植和贩卖了,供不应求呢。” 老朱点头道。 李治顿时无话可说。 “难道你们其他朝代的百姓,居然都已经富裕到这种地步了。” 不说那些能够亩产千斤以上的作物,就光凭那能够让猪肉不发骚,能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肉的法子,他就心动不已。 像他的永徽之治,说是盛世,但其实也就是百姓饿不死,面勉强能吃饱,但是要想让他们全部都吃好的话,那还是比较困难的。 “那是当然,朕的时候还在你的前面吧?” “但是百姓们早就已经实现全面富裕了。” “如今各种好吃的好喝的不缺,衣物丝绸更是价格低廉,百姓们不乏肉食,顿顿能有三四个菜,吃完还能喝碗酒。” “这都还是底层百姓的样子,若是做生意的,那基本上都是整日大鱼大肉了。” “如今大唐的人口都增加了不少,毕竟如今乃是世界第一大国,万邦来朝,皆想着成为我大唐的一份子。” 李世民说到这一点还是比较自豪的。 李治不由震惊和羡慕。 这才叫盛世啊! 武媚娘也是感觉不可思议,这样的生活,听着都觉得梦幻。 百姓都能丰衣足食了,也就是说物质生活基本上已经饱满了,那也就意味着大唐的艺术肯定也快巅峰造极了。 历史上有哪个朝代能与之媲美? “别羡慕了,你们想要的这些东西,到时候我们都会给你们的,到时候带着你们永徽朝一同富裕。” 李世民潇洒道。 李治不由激动。 “也就是说,我们的百姓也能过上那样的日子,也能如此繁华?” “那是自然。” 李世民允诺道。 “还有其他东西没讲呢。” “你们说的这些只是民生,民生好起来,并不意味着大唐就繁荣了,要想更加繁荣,归根到底,还是要学会做生意。” “而且这做生意,也是打击门阀的一种手段。” 崇祯煞有其事道。 第九百九十章:李治见狄仁杰 “但是商业这一途。最讲究的其实还是要有一定的技艺,比如说酿酒技术,这样的技术掌握了,那财源将会源源不绝。” “但是这些技术,一定都要严加保密,不能够泄露出去,一定得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这样朝廷就能够得到很多的利润。” 崇祯所在的时代,无论是科技,又或是商业,其实已经可以说得上是引领整个时代了。 而崇祯所崇尚的,便是创新氏的商业,利用科技生产力促进商业的发展,这一点他屡试不爽。 首先研发科技产品,然后宣传科技产品,最后贩卖科技产品,大明大部分商家,都属于公家,对于钱,其实崇祯也从来没缺过。 不过崇祯也不能说是自己治国有方,而是赶在了一个大好的时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以想法才能如同泉水一般蓬勃而发。 李治也是点点头。 “这些技艺却是是生钱的好路子,就是不比农作物,技术必须好好保密才是,只要操作得当,便是财源滚滚。” 李治也是知道大唐的那些酒家究竟是有多赚钱的。 就连是关陇的大门阀,家中都必须有置办酒业的存在,酒的大唐实在是太畅销,无论是达官勋贵,还是走卒贩夫,都离不开酒的滋养。 到时候自己若是去经营酒业,说不定能把这些门阀狠狠打压一番。 “除了酿酒技艺,可还有其他?” 李治也很聪明,知道这些皇帝们是准备帮助自己了,这酿酒的技术,肯定是会告诉自己的。 “当然还有了,这里还有琉璃的制造技术,还有香烟的制造技术。” “但是光有这些技术也是不行的,要学会怎样利用这些技术和外邦人进行通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掌控百姓、和门阀斗争。” 接着,始皇几人便是和李治聊了很久,把这些东西的解决方法全部都告诉了李治,尤其是李世民,传授得最多。 毕竟李治是他的儿子,后面的大唐也都是李家的大唐,李世民自然是上心上得多一些。 李治见自己知道的方法也差不多了,便是带着一大堆的法子,以及一些种子就回大唐去了。 他这一趟回去,也要开始大展拳脚了。 而武媚娘也是紧跟李治的步伐回到了大唐。 她对于未来也开始期待了起来,首先自己肯定是已经不用死了,看得出来,李治的重心已经放在了治理门阀上了,而不在自己身上。 而自己,只要专心辅助李治即可,她也想看看繁荣无比的大唐究竟做何模样。 李治和武媚娘很快就回到了大唐,李治的手上已经多了许多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他暂时还没有办法一下子全部施展出来。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身边自己没有能用的人。 身边位高权重的大臣,能看大人的大臣,基本上全部都是门阀士族,所以决定先在自己的身边安排一些寒门出身的人。 有了这些左膀右臂之后,他做事也会放心许多。 那第一步,还是得去找那两位了。 “王大伴,帮朕寻两个人。” 李治最后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贴身太监王大福。 这些年,王大福跟着自己,其实也是沾了不少光,在朝廷之上说话,也是有些分量在的,这找人的事情,教给他做,李治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陛下要找何人?” 王大福叩拜在地板上,询问道。 “一个叫做娄师德,一个叫做狄仁杰,那狄仁杰的身边还有一个李元芳,若是可以,将这三个都请来。” 李治吩咐道。 “陛下,这三人名字听起来耳生,可都在长安?可有住址?” 王大福一时间猜不透李治想要做什么了。 以前李治要做什么事情,他往往都能够第一时间猜到,然后赶忙安排人手去布置,以免耽搁。 但是今天李治说要寻人,寻的这三个人,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确实是让他感觉有些难办。 “自然有住址,他们皆是离长安不远,王大伴可放心行事。” 有了李治的许诺,王大福也是放下心来了。 听语气,圣上这是要纳才啊? 那这三人岂不是要腾飞? “奴才这就去寻。” 得了地址之后,王大福也是立刻行动了起来。 王大福的行动效率是非常高的,一路畅行兵部、户部,带着一些人马便是出了长安。 在出了长安之后,便是很快找到了狄仁杰和娄师德两人。 只是这李元芳却…… 王大福询问了好几番,得知并没有这号人物之后也是作罢,先把这二人带回去事大。 不多时,狄仁杰和娄师德便已经被带到了李治的面前。 大唐皇宫之中,武媚娘现在并不在,而李治则是端坐在帝位之傻瓜,面色严肃。 下方跪着的,是身穿普通长袍的两人。 一人看着面色严肃看起来正直老实,此人正是娄师德。 而另外一人,同样是正气凌人,但是与娄师德不同的是,此人的眼神一直在洞察周围的环境,说不出的机敏。 此人正是狄仁杰。 后世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杰。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两位都还是时年二十五岁的年轻人。 此时二人的心中,都有些忐忑不安,这面圣的事情,理应是在他们考取功名之后,而绝对不是现在…… 他们两个,既没有作奸犯科,也没有立下大功,何德何能能面圣? 因此,他们心里都十分好奇李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莫不是在不为人知的时候被人栽赃陷害,犯下了什么滔天的罪状,使得陛下要亲自审问? 他们能够想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娄师德也是不由害怕起来了,他还年轻,他还没有报效国家,他们还这么年轻,不能就这样没了不是。 “哈哈哈哈哈哈。” 李治爽朗地笑了起来。 他看着娄师德和狄仁杰脸上恐慌的表情,只觉得有趣。 “你们两位,何故如此惊慌?” “朕乃大唐皇帝,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能引得你们如此害怕?” 李治干脆走下了龙椅,好似闲庭散步一般,走向了两人。 第九百九十一章:狄仁杰,你不认识李元芳? “朕这一次召见你们来,是想要重用你们的。” 听到这话,两人不由都吃惊不已。 重用? 他们两人,现在可都是一介白身,甚至才刚刚准备参加府试,现在连个功名都没有,皇帝居然说要重用他们。 这样的画面,即便是在梦里面,他们也是不敢想的。 “陛下,为何?” “我们二人,一没有功名,二也不是豪门出身,就是两个死读书的,身上也没有什么本事,真是有愧陛下厚爱。” 狄仁杰有些惭愧道。 他很不相信世界上居然会有这样的好事。 这莫不是一个什么阴谋? “好了,朕想要重用你们难道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你觉得朕为什么能够知道你们的地址并且能够将你们两人带到这殿中,自然是对你们已经观察许久了。” “怎么?朕要重用你们二人,你们反倒是不愿意了?” “何况,你们如今没有功名,以后就考不上了吗?” “你们如今没有展露本事,那便是没有本事了吗?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说法呢?” 李治不由调侃道。 他只觉得这两人都实在是太过谦虚了一些。 不过也是,按照楚老师的说法,狄仁杰的前半生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波澜,只是在一步步向上爬,直到六十岁的时候,终于位极人臣,成为大周宰相。 成为了一代贤臣中的典范和佳话。 狄仁杰和娄师德都有些尴尬,陛下对他们如此看好,而他们却妄自菲薄。 他们虽然现在都没有考上进士,但是他们自信心还是有的,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终有一天会考上进士,堂堂正正做官的。 而皇帝,似乎比他们自己都要看好他们。 但是这要是不承认吧,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要承认了吧,那又显得自己太过张狂,这多不好。 “行了行了,朕可以告诉你们,你们的能力朕都知道,所以朕重用你们。” “但是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你们都是寒门出身,这一点朕很喜欢,最近朕很不满意那些豪门官员,所以朕要重用一些寒门士子,你们便是第一批。” “后面,还会有更多你们这样杰出的寒门子弟。” “像狄仁杰你身边的李元芳,朕就会重用,不会这次他怎么没有来?” 李治属于是被崇祯的话所蛊惑了,念念不忘的都是那堪称人形核武的李元芳。 狄仁杰也是一愣。 原来陛下召见我们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两人都不是建奴时期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他们对于朝政,对于天下时局都还是比较关心的。 所以也知道其实皇族自太宗皇帝起,其实就和这些门阀大族有矛盾,一直都在不断的过招,之前李世民在世的时候算是压了门阀一头。 但是现在门阀势起,竟然连皇帝废后都要拦住,不可谓不猖狂。 但是令他们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李治竟然如此强硬,他并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拉拢寒门士子来作为左膀右臂来对付门阀吗? 这还真是有魄力的做法。 毕竟大唐才成立不过几十年,而门阀存在可是有近千年了。 陛下几乎是将自己的全部都压在了他们这些寒门的身上了,如此有魄力的做法,实在令人钦佩。 他们两个人,不仅仅是有一身才华在身,更是有着报国之志的,李世民如果要重用他们,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只有有了身份和地位,才能够更好的解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狄仁杰也是留意到了李治的最后一句话。 “李元芳?” “此人是何人?” “怀英从未听过此人名讳,他也未曾跟随于我。” 狄仁杰解释道。 他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而和李治造成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李治也是一愣。 难不成这个时候狄仁杰还不认识李元芳不成? “罢了罢了,不相干不相干。” “还是说回你们的事吧。” “朕既然说要重用你们,自然也不是空穴来风,突发奇想,而是早就有想好你们的职权了。” 李治将话题又拉了回来。 “不知陛下想要我们二人做些什么事?” 娄师德恭敬地问道。 “朕决定,让你们来掌管大唐的商业和农业。” 李治认真说道。 娄师德和狄仁杰不由面面相觑,目光中都是不可思议。 “这……这……” “我们二人何以堪得此等大权?” 狄仁杰突然有些诚惶诚恐。 这两样,可都是立国之本,尤其是农业,关乎着百姓的生计问题。 商业更是关乎整个大唐能否富裕,都是绝对的大权。 而他们不过就是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算再有能力,他们坐上了这个位置,掌握了这些权力,那又有多少人会眼红? 这简直是捧杀啊。 这也难怪狄仁杰诚惶诚恐了。 “朕说你们行,那就是行,请勿推脱了,朕相信你们。” 李治也不多说,既然这两人都是皇帝们推荐给自己的人才,那他就必须好好利用起来。 虽然狄仁杰要在老年才能爆发出光彩来,但是现在自己多给他一些权力,难道就不能让他提前绽放吗? “来看看这些。” 说着,李治便是让人把殿门关上了,让人取来了番薯、土豆、玉米等作物的种子。 “这些都是大唐日后将要推行的作物,拢共十一种,其中番薯、土豆这两样,皆是可以作为主食。” “娄师德,现在由你承办一块私田,进行秘密种植,看看亩产,然后多种几块地,开始向全国推广作物。” “这是你要做的事情,可知?” 说着,李治又写下了一纸文书,上面赫然写明的娄师德的官职,正四品司农寺总务。 正四品,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有这纸皇帝亲授的文书,别说是正四品的官员不敢招惹,就连那些二品国公、将军见了都得绕道走。 娄师德接过文书,手都在发颤。 一步登天!直上云霄! 但是更让他激动的,是这些作物。 这些作物的名字,闻所未闻,但是在听李治说能够作为主食之后,他便是斗志满满,决心要将这差事做好。 “狄仁杰,你过来。” 接着,李世民便是要授狄仁杰官阶了。 第九百九十二章:门阀,你李治不配动! “狄仁杰,朕封你为太府寺寺卿,掌商业。” 李治同样的,也是写了一份文书。 有了这一份文书之后,狄仁杰就能够安稳入职。 太府寺卿,和司农寺总务的官职几乎是一样大小,也都是官居四品。 不要觉得李治的官给小了,要知道,在此之前,娄师德和狄仁杰也不过只是一介白身,如果按照正常的官职上升,一个官员不知道要爬多少年,才能够爬到四品。 而狄仁杰和娄师德二人,几乎是一点力气都没花就已经掌握了九寺五监中的两寺,不可谓不厉害。 接着,李治也是和狄仁杰讲解了一下狄仁杰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在商业上面打压门阀,推行政府干预经济,全面打击大商、富商,扶持小商。 布置完这一切,李治便是让人带着狄仁杰和娄师德就任去了。 这两个人现在都还是年轻人,而且都是有些刚正不阿的性子在里面的,还不能完全掌握官场上面的人情世故,所以李治也有安排人额外照顾一下。 在此期间,李治也是要看看这两个人的能力究竟怎么样,若是只是占用着这个职位,而什么都不干的话。 那即便是是皇帝们向他推荐的人才,他同样会撤官。 等到两人离开之后,李治自己也忙活了起来。 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那就是改革科举这件大事。 毋庸置疑的,改革科举必然又要遭到那些大臣的重重阻挠,不过他也并不打算一口气全部都改革完。 首先第一步,还是为了广招寒门而设立新的科举项目。 也就是武科举。 在大秦的时候,李治也已经询问过了武科举的具体的一些内容。 无非就是考核一个人的武力、体力。 这对于那些书生而言,那必然是噩梦一般的,但是对于那些习武之人而言,这就是一份机缘。 半月之后。 大唐,长安城,范阳卢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还有不少大门阀的代表,全部都聚集在了一起。 此时他们正在王氏麾下的一座酒楼之中吃吃喝喝。 说是酒楼,其实这里几乎成为了太原王氏手中的后花园。 毕竟王氏可是当今皇后所在的家族,乃是皇亲国戚,在长安所拥有的产业,不是一般的家族可以比拟的。 此时酒楼之上,各个包厢里,皆是酒肉不绝,莺莺燕燕,好是一番潇洒的景象。 可是即便是这样的享受,这些门阀却也无论如何都开心不起来。 尤其是王氏如今的掌权人王仁祐,他这个时候脸色难看至极。 “我的女儿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好?陛下非要废了她不成?” 王仁祐怒道。 这个时候,作为卢家的代表的卢清水也是赶忙说道: “这肯定是那武媚娘在其中挑拨离间了,真是可恨。” “她那样卑贱的出身,肯定是想尽千方百计要讨皇帝开心,陛下开心了,肯定就想要封她为皇后。” “这样的女人,只是会些花言巧语罢了,可怜的陛下却被蒙骗了。” 卢清水摇头道。 这些门阀们听后,顿时也是对武媚娘恨得咬牙切齿。 若不是武媚娘这人的存在,王皇后又怎么会遭此无妄之灾? 长孙无忌如今都还被囚禁着,也都拜这个娘们所赐。 实际上,他们对于李治并没有什么痛恨的,因为李治表现出来的样子,还是和曾经几乎是一个样子,人畜无害。 从始至终,李治在他们眼里,就像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般。 他们自然不知道李治其实就是这一切的操盘手。 “恐怕不止这些吧。” 突然,有人叹了一口气。 “既然你们都不敢说实话,那我来说。” 崔荣直接就站了起来,好像是要揭露什么事情一般。 崔家作为如今的门阀之首,加上崔荣前段时间在朝堂上的表现,大家都有向崔家靠拢的趋势。 “看似问题出在这个武媚娘身上,实则,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手笔和打算。” “你们想想,若不是我们门阀势力太大,总是阻碍陛下行事,陛下为何要废后?废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削弱王家在朝廷中的势力吗?” “若是陛下对我们没有敌意,又何须如此?” 崔荣的话,无疑像是一把利剑,把残酷的真相摆在了眼前。 众人全部都沉默了。 实际上,他们就是不愿意把李治往聪明的方向去想,在他们印象里的李治,还是那个被长孙无忌牢牢掌控着的木偶。 但是如今,却已经是锋芒毕露,手段齐出,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但是王仁祐却是嗤笑一声。 “陛下这样就这样呗,废了我王家的皇后又如何?” “难不成我王家,我王仁祐还稀罕不是?我还非得巴结这个皇帝不成?” “我太原王氏即便没有了皇后,照样是五姓七望之一,何须依仗皇权?” 王仁祐干脆也不装了。 李治这小瘪三要跟他,那他就玩到底呗,看看到底是谁家大业大? 想清扫他们?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其他门阀听到王仁祐的话之后,也是不由自信了几分。 “魏国公所言极是。” 立刻有人附和道。 此时的王仁祐,已经是官居二品,乃是国公。 崔荣的面色却很严肃,对于王仁祐这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他很是担忧。 “这一次,陛下的动作,恐怕不仅仅只是废后这么简单。” 崔荣扫视一圈,郑重其事道。 如果这话,出自其他人之后,他们只会满不在意,并且训斥这人一番,但是说这话的可是崔家的掌权人。 大家也不由提起了十二分精神。 “我已经收到了消息,陛下最近可是做了很多大动作,件件都旨在削弱我们门阀势力。” “商业、农业、人才、科举……” “全方位的打压我们。” 一听崔荣这话,大家不由都正襟危坐起来。 “这……” 王仁祐也是愣住了。 “崔兄所言是否太过?陛下的这些手段可能有效?” “我们四个家族,根深蒂固,家大业大,岂是皇帝想削弱就削弱的?” 到这个关头,王仁祐还是不愿相信。 第九百九十三章:门阀恐惧,这是仙人手段? “你们还不信?” 崔荣对于他们这些人的无知和自大感到无语。 真就是高枕无忧久了,全部都麻木了,也不知道脑子究竟去哪里了。 “我可是听说陛下最近重用起了两个寒门子弟,一个叫做娄师德,一个叫做狄仁杰,他们从一介白身,一跃成为四品大官。” “一人为司农寺总务,一人为太府寺卿,掌农业和商业。” “这两人,简直就如同过江猛龙一般,手持文书,大刀阔斧地改革,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我看着便是背后发寒。” “每日做梦都是如何除掉这两人。” “你们可想听听究竟出台了哪些政策?” 崔荣问道。 “崔兄且讲。” 王氏好奇道。 看到卢氏和王氏那一脸茫然的样子,崔荣就知道自己这两个队友都是猪队友,和他们一队,迟早要完蛋。 一边嘴上说着要如何如何,实际上一点行动都没有,陛下的刀都快砍在头上了,还在这里大办宴会铺张浪费。 真的是死到临头还一无所知,崔荣实在是恨其不争。 “首先我就说一个两税法就能够吓死你们了。” “两税法,直接对那些小老百姓免税、少税,而对那些大地主则是重税,不再如同以前一般按人头收税了。” “现如今,长安有多少地主在卖田你们可有听说过?” 崔荣再问道。 “我等不知。” 王仁祐这个时候也是羞愧不已。 出这么大的事了,他居然现在都还不知道? “现在知道也不迟,目前还只在对那些小地主在动手,还没有波及到我们,不过恐怕很快就到我们了。” “我有幸见过那该死的娄师德的行事方式,完全就是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管他什么高官、门阀,管他什么贿赂、阴谋,他全部选择无视。” “这样的官,我也是第一次见。” 崔荣一想到娄师德那倔强如牛的性格,便是感觉到一阵头疼。 他们不怕那些已经被污染的官员,就怕那些没有任何缺点和欲望的官员,他们几乎没有把柄,没有贪图的东西,尤其是这个娄师德。 他简直就是钢板。 说要拿他父亲母亲做威胁,他居然一句,随便你们去,我谋国不谋身就打发了,全然一点不怕父母出事。 从那一刻起,崔荣就知道,陛下绝对是捡到宝了。 这还只是娄师德,那狄仁杰,他甚至连照面都没打就被对面一脚给踢出了太府寺,为人神秘谨慎,手段也是诡谲莫测,令人不安。 “这两税法,岂不是要我们的命?” 以卢清水为首的一众门阀这个时候也当场坐不住了。 他们的酒都醒了不少。 “这太狠了啊。” 这个时候,场上再没有了之前的张狂和嚣张了,全部都沉默着在想应对之策。 “还不止。” 崔荣继续说道。 “朝廷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那些地主把田给吐出来,当他们被高额的土地税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自然就会选择卖地。” “而收地的,正是司农寺那帮人。” “如今司农寺和太府寺的权力,直达天听,手上的爪牙无数,我光是看着便心生畏惧。” 崔荣想起自己的探子在长安郊区打听到的三十多号司农寺的官员浩浩荡荡去收地,手下还带着百来护卫的消息的时候别提有多震惊了。 什么时候,一个管农业的机构能调用士兵了? 陛下这是要大刀阔斧地把他们全部都砍死啊。 “我的天,怎能如此?” 王仁祐这个时候也是彻底酒醒了。 田税可以想办法逃了,但是这些地主把地卖给了朝廷,那可就是再也回不来了的,他顿时警铃大作。 卢清水一众门阀也是心惊不已。 他们可都是靠田地才能够掌控那些老百姓的,田产、粮食,这些都是资源,都是他们垄断天下的资本。 若是没了土地,粮食自然也就没了,粮食没了,那就如同砍掉他们的右手一般。 “这娄师德,当真如此厉害?手段如此凌厉?” 王仁祐在想着是不是可以派人把娄师德暗杀掉。 “你这个时候还明白不过来吗?” “这娄师德,不过是陛下手上的一把刀而已,他要用这把刀,把我们全杀了!” 崔荣这个时候已经生气了,这王仁祐,怎如此糊涂?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私底下,娄师德还在发展新的种植物,等待这些作物彻底成熟,有了足够多的种子的时候,天下的老百姓即可丰衣足食。 届时,他们的一切手段将会全部失去作用。 “光是说起这娄师德,说起这两税法你们就已经是这番模样了,那我若是说,商业上的改制更狠呢?” “陛下完全绕过了我们,直接一刀砍在了我们的大动脉上。” “我若说,商业上也是实行两税法,小老百姓免税、减税,对我们大产业则是收重税呢?” 一时间,众人哑然。 这可是天大的事了,农业的两税,或许还能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因为油水不多,但是这商业,赚的都是大头,这若是收了重税,那还赚个毛线? 这么大的事情,陛下在朝堂之上只字不提,这是什么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这是想把他们往死里整! “而且,这狄仁杰,见首不见尾,在长安,不知何时又兴起了几个酒肆和琉璃厂,背后都是太府寺在暗箱操作。” “这些酒肆光是一日的收入便是可以抵我们酒楼一月的收入,那酒是卖的真的好。” “而琉璃就更不用说了,想必各位家中都已经是安置上了。” 崔荣冷笑着说出这番话,不由得,在场所有人都汗流浃背了。 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购置了大量的琉璃,无论是琉璃制品,还是琉璃窗,都是大批量的买了。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这是朝廷的产业,大批量地给朝廷送钱。 “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实在不可思议。” 王仁祐心里苦涩啊。 “这样下去,我们若是没有什么大产业的话,撑不起税收,迟早倒闭!” “到时候众位,都喝西北风去吧!” 崔荣冷笑着扫视一圈。 第九百九十四章:朕有仙师撑腰,怕谁! “这……这这这。” 王仁祐这个时候也终于是意识到了大事不妙。 而在场的其他人也全部都呆愣在原地,目光之中说不出的震惊。 这个时代的门阀靠的都是什么? 无非就是农业商业,以及在军中的对那些子弟。 现在李治的这两把刀砍下来,直接就把他们的左手和右手全部都砍断了。 没有了农业和商业上面的绝对优势,再随着一点点地被蚕食,恐怕是用不了多久之后就真的要喝西北风去了。 不说会有多落魄,到时候李治肯定会秋后算账,只要等他们没有了力量,那就会任人鱼肉。 他们曾经的嚣张,到时候都会化作砍在他们身上的利刃,一刀一刀地剐下他们的血肉。 “现在才刚刚实行了不过十来天而已,一切都还有机会,又不是已经要灭门了。” 这个时候,卢清水也是强壮镇定道。 虽然嘴上是这么鼓励大家的,但是卢清水早就已经做好了暗地里逃离长安的准备。 “卢兄此言差矣,按照如今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最多一年半载的时间,你我卢家、王家的威信将全无。” “这样的清算,很快就会清算到你我头上来的。” 王仁祐这个时候也终于是摆正了态度,不再轻视李治了。 方才他还小李治不过是

相关推荐: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捉鬼大师   醉情计(第二、三卷)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总统(H)   差生(H)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