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力量都保存的还算好。 只要给袁绍时间,他依旧能够蓄积力量,再一次来争霸中原。 袁绍等人逃离了曹仁十万大军的追杀之后,暂时安全了下来,众人气喘吁吁,还有一部分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那曹操为什么突然就撤退了?” 马超疑惑地问道。 “是啊,发生什么事了?” 吕布也跟着问道。 第九百二十二章:陈宫,看我阵法鸡脚芝士 “按理来说曹操应该会对我们斩尽杀绝才是,哪有这种追杀到一半就走掉一半的?” “肯定是遇到事情了。” 连吕布这种无谋之人,也能够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其他人就更不用想了。 袁绍也好奇啊。 连吕布都能想清楚,那曹操怎么会放弃进攻他? 这个时候,吕布身后的陈宫走了出来。 “应该是曹操的背后,被人偷袭了,所以他必须赶回去。” 陈宫之前就已经猜到了这一点,但是这个时候才说出来。 袁绍这边,田丰和许攸也点点头。 “应当是这样了。” 袁绍有些震惊。 这个时候,谁如此大胆竟然赶来长安偷袭曹操? 袁绍本以为这次他们三伙人联军已经是出其不意,非常大胆了,没想到后面还有重量级的人物。 “是刘备还是孙权?” 袁绍离开中原也有些日子了,他能够想到的就是刘备和孙权,但是他们这两方的势力,在他的印象中,都是远远不如曹操的。 这个时候来进攻? 难道是刘备和孙权的联军? 陈宫却笑了。 “肯定是刘备了。” “孙权小儿哪里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就算有这样的胆量,他有这个实力吗?” “听说刘备汉中大捷,又守住了荆州,现在看来,他们应该是一部从荆州发兵,一部直接朝着长安奔了过来。” 陈宫一语道破。 袁绍也是回想起来了。 “对,必然是刘备了,如今已经不是当初咯。” “想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贼的时候,他刘备连宾客位都未曾有一个,如喽啰般。” “只是眨眼,如今我袁绍还要依仗他的力量才能从曹贼手中死里逃生。” “果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袁绍感慨道。 当初的他,高高在上的盟主,意气风发,如今两度战败,如丧家之犬。 而刘备,一步步崛起,甚至如今敢直接和曹操叫板,二者争雄,而他们刚入场就败了。 吕布和马腾对刘备印象也没有对曹操那么差劲。 “这刘备,是个干大事的。” 马腾评价道。 “好了,别说那刘备了,现在咱们应该怎么办?” “被打成了这个样子,下次就算再集中兵力,恐怕也只能骚扰一下曹操,根本打不赢。” 吕布有些不甘心道。 “当下有一计,可退曹操,稳长安,求发展。” 陈宫此时一鞠躬,直接打算献计。 “公台请讲!” 吕布连忙朝着陈宫看去。 “我们与刘备结盟,形成掎角之势,曹操打我们,刘备打曹操,曹操打刘备,我们打曹操。” “我们永远都能打!” 陈宫这一计一说,田丰和许攸也是眼前一亮。 他们也是刚好在思考与刘备联盟的可行性,现在陈宫一说,也都是明亮了起来。 不愧是大汉最强阵法创造者,角之势陈宫。 “可行可行!” “既然如此,那我去安排人联络刘备。” 袁绍这个时候,也是揽下了任务,说道。 相对来说,他这边毕竟还是和刘备熟悉一点,吕布和马腾都没怎么和刘备接触过。 至少现在是这样。 而后,袁绍带着人马往后退了出去,准备再去整理兵马卷土冲来。 同时,袁绍也派出了使者去找刘备洽谈结盟的事情。 陈宫觉得刘备大概率是会同意的,因为现在的刘备大军,比起曹操而言,还是要弱一些的。 但是有了他们的力量,那刘备就无需惧怕曹操。 他估摸着,刘备之所以会北上直取长安,估计也是听说他们来偷袭长安的事情了。 两路人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估计他这边不去找刘备,刘备也会意动来自己。 此时的曹操当然不知道他视为眼中钉的两伙人正要勾结起来对付他,他现在还在朝着许都和长安两地增援。 他也需要援军。 他哪里不知道自己这边局势的紧迫。 袁绍贼心不死,刘备图谋长安,他被夹击中间,原本充足的兵力,现在却还是有些不够看。 所以曹操也很理智地没有硬抗,而是选择派出使者朝江东去请求东吴的支援。 然而…… 当曹操赶到长安和许都地区之后,本来满心怒火地想要和刘备干一架,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 刘备的两路大军,当场就撤退了。 曹操快气疯了。 这刘备! 故意佯装进攻,其实一兵一卒都没花,就是虚张声势,让他放弃追击了袁绍。 刘备这是故意在给袁绍解围! “这大耳贼!还说忠厚纯良,简直阴险奸诈!” 曹操怒骂不已,只能眼睁睁看着刘备撤退,自己只能看着刘备的军队没了影子。 就干瞪眼。 不过这样一来,局势也暂时稳了下来,双方都进入了制定策略的阶段,暂时僵持住。 曹操的使者也出发前往了江东。 第二日,使者抵达了江东的地盘,很快就见到了孙权。 使者将北面曹操受袭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并且表明了来意。 孙权大受震撼。 刘备都生猛到这种程度了吗? 直接硬干长安? 想想之前帮助曹操围攻荆州,他现在都还以为是吕蒙办事不利,他东吴水师乃是无敌之军,怎么会输? 现在看来,刘备确实猛啊。 下午,孙权便是直接召开了东吴集团的大会。 江东朝堂之上,正坐着不少大臣。 张绍、周瑜、鲁肃、吕蒙、程普、黄盖等人都在。 “昨日,曹丞相的使者来找孤,说是需要支援。” “现在长安受到袁绍、刘备两伙反贼的围攻,乃是十万火急,诸位觉得,我们应当如何?” 座上的孙权,二十来岁的年龄,却已经十分老成,坐在殿上,把控局势。 “既然来求援,那我们肯定要去打才是!” “那刘备虽然暂时撤退了,但是肯定还没有撤回远处,我们要是这个时候半路拦截,再让丞相派兵进攻,必胜!” 吕蒙第一个发话。 他上一次输得实在是太惨了,以至于他在东吴有些抬不起头来,他很不服气,想要再次证明自己。 “不行,不能支援。” 鲁肃是个聪明人,他直接站了出来。 “现在天下曹操最大,他若是赢了,守下长安,压制刘备,那天下被夺也只是时间问题。” “曹操若是赢了,可还有我吴国人的活路?” 鲁肃一语道破其中的不可为之处。 第九百二十三章:这江东难道是你周瑜的天下 “我们应当还是和之前一样,去联合弱小的刘备,一起去攻打曹操,而不是去联合曹操去打刘备。” “我们上一次去攻打荆州已经是犯了很大的错误了,想必刘备已经对我们失望透顶。” “但是,如果我们拿出足够多的诚意,依旧是能够和刘备合作的。” “如果这一次依旧是选择和刘备交锋的话,那可就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注定只能站在曹操那边,到时候什么下场,大家应该都能想到。” 鲁肃这个时候还是在极力地维护着吴蜀联盟,他不希望自己一手促成的事业就这样毁于一旦。 同时也是不希望看到东吴最后的下场太过凄惨。 鲁肃的话一说出来,顿时就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其中不乏有陆逊、程普、黄盖等人。 东吴的朝堂上自然也是分为两派人的,一派更倾向于曹操那边,一派则是鲁肃这样想要和蜀国缔盟的大臣。 此时,吕蒙皱眉,直接摇头。 “不行,这刘备已经杀了我们这么多人,我们怎么还能够和他们结盟?” “早就破裂了,何况我可不觉得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忙。” 吕蒙这话,说的不可谓不无情了。 “子布,你觉得应当如何?” 孙权也有点头大,这件事他也不好去判断,他当然清楚其中的利弊,但是之前已经和刘备翻过一次脸了,现在再去凑上去,显得他孙权很没面子的。 于是他将目光看向了张昭。 张昭已经是东吴的老人了,对于一些事情他看得比许多大臣都要透彻。 “不能去支援丞相。” 张昭第一句就说得十分清楚了。 “并不是因为什么害怕丞相翻脸不认人到时候又来打我们东吴。” “而是即便我们这一次去支援了他,也不一定能够打赢刘备。” “上一次惨痛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的步兵不行,根本就不是刘备陆战的对手。” 张昭从利益的角度出发。 即便他去支援曹操,到时候获利的只可能是曹操,而东吴,大概率是又要折损一大批水师的。 “确实是如此。” 很多参加过荆州战役的臣子和将军都点头。 刘备的军队实力他们也见到了,比他们强太多了。 吕蒙也不禁哑然。 似乎还真的和张昭说的一样,即便他们去支援,也不一定能够打赢刘备,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子布,继续说。” “你是赞同鲁肃的观点吗?” 孙权继续问道。 实际上,他对于鲁肃和吕蒙这两个人的计划都没有心动,他既不想委身于曹操,又不想和刘备符合。 他想要一个折中一点的方案。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大臣能够想到。 “当然不是,和刘备求和,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和刘备已经有仇了,再和也和不了多久,搞不好还会被暗地里使刀子。” 张昭同样对鲁肃的计划不认可。 顿时所有人都一愣。 既然都不是,那还能是怎样的计划? 张昭这个时候依旧是很淡定,缓声道。 “曹丞相如此厉害,地盘最大,刘备不是对手,还不如早点投降,归顺朝廷。” “天下势必姓曹而不会姓刘。” “所以,给曹丞相投降,我认为不错,毕竟很多投降曹操的诸侯,都活得挺好的。” 张昭这番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打个屁的打,还不如早点投降,别让大家瞎折腾一通,反正到时候曹操肯定能够夺得天下。 跟着他混,以后只是当不成帝王,但是还是能够过得很滋润。 “够了!” 孙权直接堵住了张昭接下来想要说的话。 “你不用再说了,我知道了。” 孙权这个时候没有当面发作,只是心里对张昭产生了极大的延误。 孙权是这片江东土地的老大,但是这张昭是江东士族的领袖,掌握了江东的经济、人口、土地。 所以实际上在江东,很多老百姓都更愿意听张昭的,而不是听他孙权的。 而且对于张昭这样的江东士族来说,这块土地上谁当老大都无所谓,这里永远都是他们的天。 都说流水的皇朝,铁打的士族,士族们的处世之道就是明哲保身,力求家族长远发展。 张昭觉得,就算投降给曹操又怎样,就算投降了,他一样是这块地盘百姓的老大。 可要是惹怒了曹操,肯定会有些不愉快,更何况孙权在江东,他又要给粮食,打仗还要出钱,一点油水捞不到。 他这点小心思,孙权自然是已经看了出来。 江东,孤做主,孤说投降,才可投降,我们明明雄踞于此,何必夹于两方之间? 这张昭实在不识抬举, 孙权心里已经很是愤怒。 他愠怒的神色藏在眉毛中间,对张昭表示出了不满。 同时,孙权又看向了周瑜。 “既然,三位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那大都督来说说。” 孙权的目光朝着周瑜看去。 周瑜听到孙权点自己的名,也是一愣。 他直接摇头。 “我不知道啊。” 孙权有些诧异。 这不可能吧,周瑜真的没有想法吗? 他肯定有想法,肯定是不愿意说罢了。 孙权叹了一口气,开什么会,开的自己火大,没有一个听话的。 他只能带着不满散会了。 这个会,开了等于没开,除了被张昭气了一顿之外,他什么都得到。 周瑜看着孙权离开,背影慢慢消失,心里不由腹诽。 还好意思问他? 之前孙权要打刘备的时候,他可是已经劝过了的,结果孙权执意要去,还派了吕蒙代替他去打。 这也是变相削弱周瑜的权利,那周瑜心里能爽不成? 最后荆州战役什么结果?简直就是丧家之犬。 想当初,江东这片土地,是他和孙权的哥哥一起打下来的,相当于是两个人一起合伙做生意。 不过周瑜还是把江东之主的位置让给了孙权,自己做这个大都督,相当于是得到了军权。 只是没想到孙策死了,孙权上位之后,自己直接从合伙人身边变成了一个臭打工人。 好,这他也忍了,他还是愿意效忠的。 但是孙权竟然还不听劝,叛逆得要命,这谁还敢再劝他,再给他提意见? 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有宝,献给楚仙师! 江东这边,最终也是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 此时在许都外的战场,刘备的大军已经安然退了回去,似乎就是来这里看一眼一般。 这把曹操气得不轻。 东汉这边的情况,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暂时三方应该都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大秦这边,皇帝们也是看完了,大家都莫名有些沉默,也是感觉心里不爽利。 “没想到这东汉这么难打,到现在都还没有分出胜负,想当初咱打那陈友谅死磕,大决战也才花五年。” “当时还有张士诚这个大麻烦,而且北方元人要清理,也不见得如此艰难。” 李世民也是点点头。 “朕当年打窦建德、王世充,还有各地的反王,也就半年时间就全部搞定了,他们这么打这么久?” 李世民确实是厉害,从起兵到称帝也就花了半年的时间,后面的几年都是算在收复失地了。 始皇听两人的话,却是摇了摇头。 “你们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朕虽然是大秦的皇帝,但是听了、学了这么久的历史,对之后的事情还是很了解的。” “像大元时期,北方的元人已经不行了,也就一个王保保在抢着,然后天下就你老朱、陈友谅、张士诚三分。” “你老朱手下的将领都很厉害,陈友谅则是人多,张士诚则是有钱,格局都算分明。” “和东汉末年现在的局势相比,能比得了吗?” “陈友谅或许比得了刘备,比他打仗厉害。” “但是他手下的人,能比诸葛亮、姜维、庞统、关羽?” “那张士诚可能比得了孙权,毕竟孙权这么捞。” “但是张士诚的手下,比得了周瑜、鲁肃、陆逊?” “而你老朱,手下也有不少厉害的谋士和武将,但是这些谋士和武将,恐怕和曹操的司马懿、贾诩、荀彧、贾诩、程昱等人相比,还是要差几分吧?” “东汉末年是一个群雄并起,无数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这一点,楚老师从一开始就对我们说过了。” “征服东汉残局的难度,难如登天。” 始皇的表情很严肃。 他从来没有小看过东汉末年的格局,即便是他自己,如果其他的六国君主,都是曹操、刘备那样的人物。 那他也没有把握能够在自己这一辈子结束战斗。 曹操和刘备,都太厉害。 始皇的话说完之后,老朱也沉默了。 确实啊,当初他朱元璋在元末的时候,统一天下也算顺利,最大的阻碍也就是陈友谅了。 硬生生打了五年之久。 但之所以打了这么久,只是因为陈友谅兵力太多,足足有六十万大军,是他朱元璋的三倍。 在此消彼长之下,他渐渐收拢人心,强壮兵马,这才能把陈友谅给击败。 如果将他朱元璋丢去三国,能不能统一天下,还真不好说。 李世民也是点点头。 窦建德、王世充他们是厉害,但是能和曹操和刘备他们比吗? 当时的他能赢,是因为自己有着相当厉害的大唐天团,有他,有军神李靖,李绩等人。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这些,要想在三国时期夺取天下,那恐怕也没有这么容易。 而且三国的那群老阴比说不定还会挑拨自己和李渊的关系。 本来李渊就因为他李世民的能力太强而心生忌惮,再加上太子李建成,同样也会害怕李世民威胁他的太子地位。 到时候他到处打仗,大展神威,背后却要被自己的老爹和大哥捅一刀。 那群三国的老阴比,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疯狂挑拨,把自己弄死。 北齐的战神兰陵王可不就是这样死的吗? 几个皇帝又聊了几句之后,也要散去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大家都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赶紧回去忙活吧。” 始皇也是感觉大家都有些心猿意马了,于是干脆散了。 “对哦,咱们还得帮大宋弄些火器才行。” 崇祯一拍脑门,猛地说道。 赵昚和岳飞也是有些期待,他们可都等着皇帝们的帮忙呢,有了足够多的火器,他们才能够打赢赵构的百万大军。 “朕也要去准备准备封王的事情了,朕打下了这么宽大的土地,但却不好控制,得抓紧了。” 始皇也独自离开了。 大家都走了之后,赵昚和岳飞也准备回大宋了。 刚出教室门,却是听见了一个声音的呼喊。 “你们来这里做什么?” 声音正是的主人正是楚源。 他已经从修炼之中走了出来,现在神清气爽,在四处逛逛,没想到就听见了赵昚和岳飞的声音。 “楚仙人!” 岳飞也是惊呼一声。 他们来到大秦,不就是为了问问楚源他们应该这么办的吗,不过碰到了皇帝们,也问了一下,算是有了解决之法。 但是他们还是准备问一下楚源,毕竟他们更加信任楚源的话。 岳飞上前一步,正准备询问。 赵昚却是给岳飞使了个眼色,拉住了岳飞。 岳飞不解,只见赵昚也上前一步,礼貌地说道。 “楚老师,我这里有一个好东西,说不定您会喜欢。” 赵昚做事的原则就是,需要请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礼数周全,这样人家才会尽心尽力帮助自己。 他是来表现诚意的。 楚源不禁愕然。 “哦?有好东西?” “什么好东西?” “是新鲜的玉米,还是放得陈香的南瓜?” 在楚源的眼里,这里毕竟只是贫困山区,应该也就只能拿出这些东西来了。 虽然秦村长、朱村长经常会拿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但是平时对他也挺不错的。 赵昚和岳飞面面相觑,纷纷有些无语。 谁家皇帝拿玉米和南瓜的? 赵昚尬笑着说道。 “都不是,是这个。” 赵昚掏出了一个盒子,打开盒子,盒子中赫然躺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石头,看起来美轮美奂。 此时,楚源脑中突然响起了一阵提示音。 “叮咚!” “系统提示,这是一枚能够增加宿主修为的晶石!” 楚源不由心中喜悦。 这是好东西啊! 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也要建立情报机构! 楚源很是期待。 因为现在已经是八月初了,大概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自己的眼睛就要恢复了,到时候他就可以带着一身修为回去,那多好啊。 “不错不错,这个东西我很喜欢。” “确实好。” 楚源也是喜笑颜开地收下了赵昚送过来的礼物。 “还是谢谢你了,确实有心了。” “不过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个东西的呢?” “你一个山村的村民,难不成遇到了什么奇遇?” 楚源也是有些疑惑。 实际上,这一块晶石是赵昚在收复了边境后,在汴京北宋的皇宫里面找到的。 原来是赵构的哥哥,宋徽宗很喜欢收藏这些东西,皇宫里面有几个这种东西,不过后来进人来了之后,破坏了北宋皇宫。 而那些金人有眼无珠,看不出这些晶石的珍贵,直接就丢了。 只是没有想到皇宫挂在被赵昚修缮之后,竟然从中翻出来了晶石。 不过这些话,赵昚自然是不能说的。 只能憨厚地对着楚源说道。 “我就是在山里面捡来了的,咱们这里人杰地灵,我看这块石头很漂亮,想着应该不是凡物,就来给楚老师你了。” 楚源听着,但是还是感觉不对劲。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辨别这小子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了,反正送到自己手上了,管它是从哪里来的。 “算了算了,反正你们也不会说实话,就当是你捡的吧。” 虽然赵昚确实真的是捡的。 “你们给我送这么厚重的礼物,应该是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吧,说吧。” “能帮到的我肯定帮。” 楚源直接就点破了赵昚和岳飞两人的心事。 两人都喜悦无比。 岳飞率先开口道。 “其实我们是有这么一个问题想请教楚老师您。” “就是假设,假设在大宋时期,这岳飞造反了,然后岳飞他们有先进的火器,并且有吃不完的粮食,还有三十五万人。” “这三十五万士兵,盔甲和兵器都是很厉害的,都是由现代工艺打造。” “可是南宋。西夏、金人,却联合了一百万人来打岳飞。” “这个时候岳飞应该怎么办?” 赵昚也是点点头,岳飞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提到点子上了, “什么?” “你们这是在问什么问题?” 楚源直接人都傻掉了。 这还用打? 赵昚和岳飞你看我我看你,还不清楚楚源这话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不过楚源定了定神,还是说道。 “还能怎么办?” “大办特办!风光大办!” “按金人和宋人、西夏人的习俗去办!” 赵昚和岳飞都疑惑了。 这是在说打仗,怎么突然说办葬礼了? “楚老师,您这是在说笑嘛,这打仗,怎么就变成办葬礼了?” 赵昚疑惑地问道。 楚源却无语。 “难道你们不是在说笑?” “还什么假设现金火器,粮食吃不完。” “还有什么三十五万大军,全部装备好现代工艺打造的盔甲武器的士兵?” “有这么好的装备,百万古代士兵够看吗?” “就他们那些破铜烂铁,遇到火器,那不就是人肉墙,轻松轰倒?” “这可不就是给他们办葬礼吗?” “我有说错吗?” 楚源只觉得这个问题有些无聊。 但凡见识过现代武器厉害的人,应该都不会提出这种问题吧。 别说三十五万装备现代装备的士兵了,就算是五万人,全部装备火器,全部是现代装备,都能够轻松歼灭百万大军。 “是是是。” 岳飞和赵昚都疯狂点头。 看楚源的态度,他们也有些感觉自己的这个问题有些太小儿科了。 一代战神,一代帝王,被楚源像训小学生一样训,还不敢反驳,只能疯狂点头。 不过他们这个时候也是终于放下心来了。 楚老师这话都说出来了,那他们只要等装备齐全,那这场战争必然是十拿九稳的。 按照楚源的说法,至少他们是可以轻松对付金人西夏和南宋的百万大军了。 所以两人也不再多问了,答案已经知道了,就靠他们回去准备了。 “多谢楚老师了,我们的问题就这个,既然已经解答,那我们就走了。” 赵昚一鞠躬,就要离开。 “慢着,先别走。” 两人停下脚步,不由好奇。 “楚老师,可还有事?” “当然有,既然收了你们的东西,我还是要顺着你们的意思和你们说一下的。” 楚源的表情也是严肃了起来。 “如果真的按照你们的说法,岳飞的装备真有这么厉害,那岳飞是肯定能够赢的。” “但是……” 两人不禁咽了咽口水,但是什么? “但是,岳飞能赢是能赢,可是要想永远赢,一直赢下去,却很难。” “毕竟,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楚源这话一说出口,赵昚和岳飞都顿时不想走了,直接转身回来。 “楚老师,这又是为何?” “他们现代实力既然不弱,难道守不住这天下吗?” 赵昚疑惑道。 楚源不徐不疾地开口。 “当然,打天下容易,守天下则是没有这么容易。” “以宋朝的制度,大力发展商业是可以的,可以为国家积累财富,甚至能够提前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开展海外贸易。” “搞不好还会让大宋成为殖民大帝国,毕竟武器和装备摆在那里,去开疆拓土指定没错。” “但是,宋朝重文轻武,就注定了比较难去守天下,宋朝的制度是必须要去改变的。” 楚源也是说出了自己对于宋朝制度的一些看法。 可赵昚就更加疑惑了。 “楚老师,这要是重文轻武不行,那不就和唐朝时候一样了吗?” “到时候节度使天下割据,又是一番混乱的天下。” 赵昚有些担忧,有前车之鉴摆在那里,重文轻武一直都是宋朝皇室选择的道路。 楚源却是笑了。 “唐朝那样也确实是不行,但是我也没有说一定要按照唐朝那样来呀,没说就一定要重文轻武了。” “我觉得明朝的制度就不错,搞些特务,渗透到朝廷的各个机构里面去,把他们全部都渗透了,就掌握了他们的权柄。” “到时候谁有问题,全部完蛋。” “弄个这样的机构就很不错。” 楚源提醒道。 第九百二十六章:朕想和百万大军,碰一碰! 特务? 听到这个词汇的赵昚皱起了眉头。 “这个情报机构是吗,这个南宋的时候好像也有。” “岳飞的手下也有情报人员吧。” 赵昚对于情报机构的理解还是太过肤浅。 “这点人还是太少了,根本就不够。” “明朝时候的锦衣卫,巅峰的时候达到了二十万人,二十万人什么概念,基本上朝廷上,全是特务。” “而那些官吏,几乎就是处在一个时时刻刻都在被监视的环境之中。”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传进皇帝的耳朵里面,皇帝的权利才能够死死地把握住。” 赵昚和岳飞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 “这么夸张吗?” “那岂不是天下谁有问题,随便一查就能够弄得清清楚楚?” 楚源点点头。 “所以明朝的时候,那些文官多听话,一不听话朱元璋就会开始杀人。”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那个时候工作很简单,干得好升职,干不好砍头。” 赵昚心里也是有些意动,这么一看,这个情报机构还真的是一个好东西,或许他能够大力去实行一下。 但是岳飞却是有些担心。 “可是这特务搞多了,就不怕军费花销太多了吗?” 岳飞作为一个军人,有这一方面的担心是很正常的。 楚源摇了摇头。 “按照宋朝那个时候的经济情况来看,这点费用是完全能够用得起的,大宋根本就不差钱。” 岳飞也是点点头,似乎是这样。 赵昚的眼神也不由坚定了起来,这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搞? 基本上是百利而无一害,对于钱的花销,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即便现在还没有打赢赵构,但是仅仅只是汴州附近几个州府的经济,都足够让他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大宋的商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大宋人民确实是不差钱的。 “不过,这个应该不是最棒的,最棒的应该是建奴王朝的军机处制度。” “这种制度让皇权的统治达到了巅峰。” “军机处简单来说就是从官员的选拔,到政策的决策都是皇权至上,一切都取决于皇帝。” “在军机处的官员只负责记录皇帝处理方法而没有发言建议的权利,不管是军事还是日常事务,军机处的设立其性质和根本就是为了皇帝把控军政大权。” 赵昚和岳飞两人听后都有些发懵。 这对于大宋来说也实在是太过科幻了一些。 如果是真的这样的话,那些大臣就真的全部成了为皇权而服务的棋子,必须全心全意为皇帝卖命。 这个制度好确实是好,赵昚心里想,或许可以将锦衣卫和军机处结合一下,弄一个适合大宋的情报机构出来。 只要有这个机构在,他就不怕自己皇权崩塌,不怕那些文官的制约。 如果真的这样搞,那守天下就容易多了。 “谢谢楚老师!” 赵昚感激道。 “谢我干什么,不就回答了你几个问题嘛。” 楚源无语。 不多时,两个人就已经离开了大秦,来到了汴京皇宫之中。 赵昚很快就安排了上朝的事情。 金銮殿上。 赵昚坐在龙椅之上,而下方分为两派,一派是武将,以岳飞为首,也全部都是岳飞的人。 但是赵昚对于岳飞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任何顾忌和猜疑。 他清楚岳飞的为人,他能够有今天,也离不开岳飞的功劳,赵昚不是那种不会猜疑的人,而是他对岳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而在朝堂的另外一边,则是一派文官。 这些文官都是负责民间的一些事务的,譬如管理田产、粮食、或者管理朝廷的经济等职务的。 朝廷是不能够只有武官的,文官的作用,对于治理天下而言,更为重要。 这些文官,也都是非常正直的人,经过了赵昚和岳飞的筛选之后才进入了朝廷内。 他们和岳飞的关系也很不错,由衷地敬佩岳飞。 但是赵昚也没太当回事。 就算更加敬佩岳飞又怎样呢,他才是皇帝,而岳飞,是不可能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的,他完全对这些文官放心。 不过,这个时候,这些文武百官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因为赵构的百万大军已经是攻打了过来,但是他们这边却还没有制定任何防御的措施。 这让朝廷内的官员们个个人心惶惶。 他们虽然知道岳飞是有三十五万大军,但是对方可是拥有着百万大军,这要是真打起来了,他们要是没点准备,怕是要全部完蛋。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心里都是没底的。 一些武将虽然跟着岳飞打过仗,也见识过火器的威力,但是他们更清楚岳飞的火器部队只有一万人,面对百万雄师,还是不够看。 而文官没有见过火器,单纯从人数上分析,更是感到畏惧。 “再过些日子,赵构和金人,西夏人的百万大军可就要打过来了,各位爱卿可有什么办法吗?” 赵昚询问道。 虽然他和岳飞已经有了想法,但是还是要听一听臣子们的建议的。 听到这话,岳飞手下的第一大将张宪立刻就站了出来。 “陛下!臣不怕死!” “但是,如果是百万人,那实在是太多了,我建议坚守下去,打长期的消耗战!” “那可是百万大军,粮草的消耗是何其的巨大,光是修建军营都能折磨死人的。” “我们坚守下去,先撑不住的肯定是他们。” 张宪不是自负的人,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很清楚,他觉得如果真的要打的话,必须守着打。 虽然会有些被动,但应该不至于输得很惨。 他们人多,确实很有压迫感,但却也是他们的弱点之一。 赵昚也点点头,张宪是一个大英雄,也是岳飞的女婿,打仗不怕死的。 如果正常情况下,这种坚守的方法绝对是可行的。 但问题是,现在就是不正常。 别忘了,那百万大军之中不仅仅是金人,还有赵构的兵马,而赵构的国力,可是远远强于金人的。 他们兴许能消耗光金人的那四十万人的粮草,但是赵构那些士兵又如何对付呢? 所以赵昚摇了摇头。 “朕,想和这百万敌军,正面碰一碰!” 此话一出,满朝皆惊。 第九百二十七章:扬我国威,振我大宋! 死寂! 朝堂上方才还有些议论声,现在陷入了死寂之中。 “朕就想让那一天提前来临,到时候让他们看看,他们的引以为傲在朕的面前究竟有多么不堪一击。” 赵昚眼神坚定道。 许久之后,大臣们才从震惊之中缓过神来。 “陛……陛下?” “真的要硬碰硬吗?可是对方可是有百万大军啊,那还不得被扒一层皮?” “这些人里面不乏有雄勇善战的羌人,还有一直令我们头疼的金人……” “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对手,但是我们只有三十万人。” “是啊,如果守着的话,或许还可以拖到他们退军,但是硬攻的话,我们真的能赢吗?” …… 臣子们纷纷进谏,奉劝赵昚。 但是这个时候岳飞却用手压了压声音。 “肃静!” “没有什么不可以打的!” “陛下说的没错,现在我们就是要让他们都知道,大宋的正统就是在咱们这边!” “必须以强硬的手段,将他们全部剿灭!” “别忘了,我们还有火器!” 岳飞的声音很大,深深地撼动着每个臣子的心。 太硬气了! 虽然硬气地让人感到有些害怕。 但是这种不服软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一些大臣也不免受到了鼓舞,但是一细想,还是觉得不妥。 “咱们的火器确实是很厉害,有一万火器,就能够打十万人。” “但是还是太少了啊,对面有百万人,就算有火器,也是远远不够的啊。” 张宪有些担忧道。 他也不是说不想打,而是自己这边如果真的要硬打的话,前期可能还有点优势,但是对面随着人数上来了,强度高了,他们肯定是撑不住的。 岳飞和赵昚这个时候却是笑了。 “哈哈哈哈哈哈,张将军说笑了。” 大家都有些不解,陛下何故发笑? 不会是真的被吓坏了吧? 要是真的稀里糊涂之下发动进攻,到时候他们的结局肯定会相当惨烈的。 岳飞突然严肃道。 “谁说我们只有一万火器的?” 众人纷纷看向岳飞,心中骇然。 “那究竟有多少?” 岳飞定了定心神,说道。 “我可以诚恳地告诉大家,目前我的手上还有可以装备九万人的火器部队。” “而且,日后的火器部队,只会越来越多!” 因为岳飞是一个喜欢未雨绸缪的人,他之前只有一万火器部队,但是他之前就觉得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火器。 所以他组织了岳家军的其他部队,分批进行了对火器使用的训练。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岳家军都是会使用火器的士兵。 随便拉出来一支部队,都是可以立马提枪上阵的。 所以完全就省了大量的时间。 而那九万火器,自然也都是其他皇帝资助给赵昚和岳飞的。 “这些火器里面,有九万条火枪,一千万发子弹。” “一千门火炮,一千门飞雷炮,五十万发炮弹,同时还有五十万颗手榴弹和五十万的燃烧弹。” “同时,我还给岳家军配备了五万辆三轮车,五万辆自行车,能够在战场上自由穿行。” “由此,机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我们何惧那百万大军?” 岳飞得到了如此厚重的大礼,加上又楚源的判断,他自然是相信,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对方的百万大军。 “什么?!” 听完岳飞的话,朝堂上面的大臣无不是大惊失色。 “有如此多的火器,那还怕什么!” “不过这自行车和三轮车是什么,不是牛,也不是马拉的啊?” “管他,干就完了!” 岳飞手下的部将牛皋猛地喊道,热血沸腾。 他早就想要更多的火器了,之前看张宪打金兀术,实在是痛快极了。 牛皋率先请命。 “牛某定要杀那些金人、西夏人一个片甲不留!重振我大宋雄风!” 随后,岳云、张宪、王贵也都是纷纷请命。 有这样的装备,害怕个屁? 张宪是指挥过火器部队的,深深的知道这些火器部队究竟有多夸张。 给他一万他能打十万,给他两万,就算是三十万大军也能干翻! 现在,直接告诉他还有九万的火器可以装备,他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 这一次,可以杀个痛快了! 而其他的文官,见到这个架势,也是纷纷站出来表率,再没有了一点点反对的意思。 “微臣来负责后勤的伙食!” “那粮食的调集就由微臣来负责!” “臣定尽我所能为军队服务!” …… 这些文臣也是腰杆子挺直,全力支持这一次行动。 “陛下请下命令吧!” 有人请求道。 赵昚看到大家都如此配合自己,心中也是很开心。 于是直接宣布道。 “朕,任岳飞为讨敌大元帅!” “一切对敌方略都由岳元帅做主!大家全力配合岳元帅的行动!” “朕祝岳将军能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赵昚直接大手一挥,将所有的军权全部给到了岳飞的手上。 岳飞心里也是一暖。 这种被信任的感觉,是之前他在赵构手上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岳飞也是立马跪地,表示感谢。 “谢陛下信任!” “臣定不负所托,拿下百万大军!” “扬我国威,振我大宋!” 这个时候,岳飞也是不由想起了赵构,如果赵构遇到了百万雄师的包围,估计早就投降了。 但是现在,赵昚做皇帝,却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自信。 朝廷上的大臣们也是连忙跪拜,表示忠诚。 他们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啊,比起赵构,赵昚实在是果敢太多了,甚至这样大手一挥直接交给岳飞全权负责。 这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敢这样做? 很快,散朝了之后,岳飞也来到了军营里面,所有的将领都在这里等着岳飞来开会。 “爹,你说这一次我们应该怎么打?” “咱们现在有朝廷支持,粮草,军饷,还有武器,全部都管够了。” “奶奶的,还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富裕仗!” 牛皋也是猛地激动道。 这些将领也都不由回想起了之前跟着赵构那个时候的日子,那都是过的什么窝囊日子。 现在跟着赵昚,要啥有啥,根本就不用发愁。 “行,那咱们就来制定一下战术吧。” 岳飞也开口了。 第九百二十八章:我岳飞要和赵构,掰掰手腕 “第一,我决定这一次,彻底击垮金人,并且向前推进,收复我们之前被草原人给占领百年的土地!” 岳飞一开口,便是如同宣誓一般,坚定无比。 “好啊!” “收复失地!这才是我大宋男儿真正的样子!” 众人都叫好道。 这要是放在从前,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当时哪里有这样的力量,即便有这样的想法,却也没有半点去实践的能力。 而现在可是不一样了,有岳飞的带领,有十万火器大军,有赵昚竭尽全力的支持…… 岳飞的雄心,亦是他们的雄心。 这些失去的土地,原本在大唐时期,全部都是汉人的。 那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拱手相让,如今,也是时候收回来了! “所以咱们的第一步是先打金人吗?” 牛皋问道。 岳飞摇头。 “当然不是,只是我的战略目标是打金人和收复北方失地,这应该是放在一起的。” “我们应该先防御金人,等打败了赵构的大军和西夏人之后,最后再对金人下手。” 岳飞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太把赵构放在眼里,他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目标。 收复失地,打败那些残忍的金人,解救黎民百姓。 赵构的那些军队,人数再多又如何? 最终都将会是赵昚的,他可以无比笃定赵构根本就赢不了,所以他的目光一直都是放在北方。 “也不错,毕竟赵构那边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咱们有火器,清理起来应该也不算麻烦。” 张宪也点点头,认可了岳飞的想法。 “那老大,你来做一下安排吧,到时候咱们该怎么打?” 张宪继续问道。 岳飞沉吟片刻,说道。 “首先,何元庆,你统领两万骑兵和十万步兵,在北边防御金人。” “那十万步兵都是新兵,可能对于战场还不算熟悉,不过那两万骑兵你可以带老兵去,带些咱们岳家军的精锐。” “只是防守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何元庆这里,可不仅仅只有表面上看着的这些兵力这么简单,作为守城大将,城里还会有其他的老百姓和一些没有收编进入岳家军的义军。 有了这些人手,防守下来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甚至可以不用动用火器部队。 何元庆也郑重地点点头。 他早就猜到了岳飞应该会让他负责守城的工作,因为他为人沉稳,做事事无巨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守城大将。 于是,何元庆收到命令之后,也是不再犹豫,直接就出了军营开始整理军队去北方进行对金人的防守了。 “姚震,我给你一万火器部队,一万步兵,你前去快速击垮西夏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最好就是让他们没有办法直接加入正面战场。” 姚震也点点头,他的这一支军队的机动性并不算强,但是对付西夏那三万骑兵而言,还是绰绰有余了。 而后,岳飞继续下令。 “然后,由我,加上张宪、岳云、王贵、牛皋,我们几个人,率领火器部队八万人,步兵十万,去对付大宋的六十万大军。” “剩下的一万火器部队和步兵,留下来,由徐庆你来带领,保护咱们的领土,保护陛下。” 岳飞最后将目光看向了徐庆。 徐庆也是点点头。 “不错,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老大,咱们就这样打吧。” 张宪等人都点了点头,说道。 十八万人,有八万火器部队,能够对付大宋的军队了。 全歼是不可能的,但是肯定能够把赵构给打怕。 对付赵构这种人,不需要别的,只需要把他给打怕就行了,他怕了之后就会开始自己投降的。 很快…… 岳飞的大军便是浩浩荡荡地前往了前线,用不了多久,就要直面赵构的六十万大军军队了。 大宋这边的事情,暂时搁置一旁。 目前,大秦这边,始皇正在上朝。 咸阳大点之上,几乎全部都是文官,有李斯、萧何、张良等人。 为什么没有武将? 因为能够打仗的武将几乎全部都被始皇安排去征战去了,都还没有回来。 剩下的这些武将里面,还有一个李信作为代表。 李信也算是一个战功赫赫的统帅,但是在不久之前攻打楚国的时候,轻敌,直接损失了二十万大军,现在意志消沉,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 虽然依旧是将军,但是实际上已经好多年没有碰过兵器、带过兵了。 也就是说,咸阳现在几乎没有什么能打的人,这个时候要是有人来偷袭打始皇一个措手不及,那他可能还真有可能把那人当场打死。 不过始皇并不担心咸阳的安全。 咸阳现在有十万护卫大军,全部都是火器部队,何况,楚源还在这呢。 谁要是不识好歹,这位爷可还有千般手段。 “今日来,也不是为了找你们商讨这个的。” “最近朕发现一个问题,目前我大秦攻下了整个大草原,甚至还有南面的百越,西面的西域,东面的樱花国……” “那些空缺王朝的人也是夹着尾巴就跑了。” “这些地已经被朕打了下来,可是怎么分配人去管理却是一个大问题。” 左相冯去疾听到始皇忧愁的语气,立马开口道。 “当然是采取老样子,采用郡县制,郡县的管理范围极为了辽阔,且管理非常严苛,很适合我们大秦。” 冯去疾也是得到了郡县制的好处,更何况这个可是皇帝亲自推崇的制度。 只需要在天下弄很多的郡县就够了。 然而,始皇连冯去疾看都没看一眼。 这个想法之前早就被另外的皇帝们给否决了,始皇自然不会去考虑郡县制。 他们现在大秦使用的就是郡县制,继续使用下去,估计也是后患无穷。 始皇虽然没有看冯去疾一眼,但是在心里却还是给了他一个很低的评价。 “李斯、张良、萧何,你们几个有看什么好一点的办法不?” 但是三人这个时候都是齐刷刷地摇头。 这个问题他们也是想过的,但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涉及到后面的千秋万代,绝不能草率决定。 第九百二十九章:大秦,要在世界封王! 或许他们心里都有一个答案,但是却不敢轻易说出来。 始皇轻笑一声,似乎也是看破了他们的掩饰。 “好了,没有是吗?” “还是说不敢说出来?” “既然如此,不妨听听朕的办法。” 始皇开口了,下方的文武百官也都看向了始皇,大家心里都有些紧张。 之前推行郡县制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亦是如此,因为郡县制太新了,古往今来,从没有人实践过,但是他们都有些提心吊胆。 但是现在的情况又有些不一样,郡县制在大秦的实施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然而现在却又要进行改革,他们心里说不紧张是假的。 每一次的变革,都意味着大批量的官员失业或是再就业,关系到他们的饭碗问题。 “朕的办法,就是分封制!” 始皇这话一出,满堂皆惊。 “什么?” “分封制?!” 冯去疾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不行啊陛下,分封制一出,必定大乱!” 冯去疾无比笃定地说道。 “之前的周朝便是这样乱了,弄得天下分崩离析,诸侯并起,不可啊。” 冯去疾劝说道。 “是啊陛下,我们之前好不容易才把郡县制建立起来,如今我们大秦更是欣欣向荣,何必变革呢?” “那些扩张而来的土地,我们依旧是分郡县出去,为何不可行呢?” “有好几个郡县不也离我们咸阳遥远吗?也未见到那边有过混乱。” …… 大臣们质疑声很多,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几个认可始皇实行分封制的。 不过这也很正常,在这些人的眼里,分封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 不过,李斯、张良、萧何三人却还没有开口,他们也有各自的心思在其中。 随着讨论声慢慢降下来。 “好了,说完了吗?” “你们说的这些,难道朕不知道吗?” 始皇皱眉,但却也没有将那些劝他的话放在心里。 “李斯、萧何、张良,你们三人可有什么看法?” 始皇最后还是点了这三个人的名字。 目前在朝堂之上,这三人都是文官集团的代表,虽然还没有结党,但却也有派系的分别。 比如李斯派,就是坚决走法家路线,严苛律法,刚正不阿,这一派相对来说比较迂腐严肃,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而萧何和张良两人属于同一派,都主张柔和治理,在朝堂内也有不少的拥护者。 刚柔并济之下,大秦的政治环境反而是愈加和谐。 萧何和张良在等着李斯说话,而李斯也在等萧何张良说话。 最后,李斯还是站了出来。 “臣也觉得没问题。” 这个时候,他不支持始皇谁支持? 难不成让陛下一个人孤掌难鸣吗? 萧何和张良也是松了一口气,连忙也表率道。 “我们也同样支持!” 这下,后面的大臣们都坐不住了。 这下好了,朝堂上的两派头子都选择支持始皇,这搞得他们很笨啊。 但是一想,却还是觉得不对。 不过也是憋在心里,不敢再说。 冯去疾依旧是跳得最高。 “这怎么行呢陛下,到时候国家会大乱的!” 一些武将也感觉不妥。 “陛下,咱们辛辛苦苦流血统一天下,怎么又分封出去了呢?这未免太过草率了。” 他们也是不太情愿。 始皇依旧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他们一个个的发言。 这个时候,李斯站出来说话了。 “谁说会乱的?” “为何不可分封?” “为什么一定要守着郡县不放手?” 李斯的态度,显然是选择坚决拥护始皇了。 大臣们也都呆愕住了。 “李斯宰相,你这是在说笑呢,当初郡县制不就是你一手促成的吗?” “你现在又说可以分封?” “这不闹着玩呢?” 冯去疾嘲讽道。 李斯撇撇嘴。 “谁和你们开玩笑呢?” 他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陛下考虑的很对,现在我们大秦就应该分封管理才对。” “之前我们大秦的领土还不算大,所以自然是可以进行郡县管理。” “各个郡县之间,消息的传递也不算慢,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就立马能够得到消息。” “但是如今大秦的版图却是如此辽阔,从南面的百越到北面的草原,几乎横跨千万里路。” “这若是依旧是郡县管理,那些官员,又岂不是成了土皇帝?又何惧朝廷的约束?” “分封又如何?” “土地虽然分出去了,但是那依旧是我大秦的土地,依旧是陛下的天下,有何不妥?” 李斯是站在皇权的角度考虑的,法家毕竟从诞生起就是为了加强皇权而存在的。 分封制虽然不利于中央集权,但是,相比之下,却比郡县制更加适合现在的大秦。 郡县制的体制下,偏远的郡县,没有驻军,官员稀少,就极容易发生变故。 变故发生之后,传到朝堂有需要时间,等到去平定的时候,估计那些反抗力量都已经扩大好几倍了。 李斯说完之后,众人也都是点了点头。 好像的确是这个道理。 张良和萧何也开口道。 “我们也选择支持陛下,分封制是有一定道理的。” “楚仙师说过,历史上,陛下派遣五十万大军征讨百越,打下之后在南越地区设立三郡。” “然后让赵佗统领四十万秦军,备守南越地区,还向南越地区迁徙中原百姓,帮助发展。” “结果,秦末中原大乱的时候,这赵佗不仅不回来帮助大秦,反而仗着天高皇帝远,切断了与大秦的联系。” “这个赵佗,也就是那个自封南越王的赵佗。” “本来是陛下的土地,这一下就成了他赵佗的了。” “由此可见,地盘太大,郡县制也不合适。” 张良则是说起了赵佗的故事,更具有信服力。 大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吃檸 (1v1)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云翻雨覆
数风流人物
捉鬼大师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屌丝的四次艳遇
致重峦(高干)
蔡姬传